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22316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3月联考试题 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七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联考七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项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2.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3.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

2、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4.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他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新科进士是人才 B.科举考试选中了天下英雄C.新科进士很多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5.下列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C.唐太宗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社会安定,经济发展6.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

3、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7.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8.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9.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4、虚心纳谏 委任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 B. C. D.10.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1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12.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体现出唐文化A.高度繁荣的特征 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C.影响巨大的特

5、征 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的特征13.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地,用筒车灌溉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14.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15题8分,16题11分,17题10分)15.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 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两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6、(2)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回答)16.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材料中的语句出自于哪个皇帝?材料一中的语录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称哪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为“人镜”?(3)材料三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史实证明。(4)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位历史人物,并说一说他的治国思想哪些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17.材料一:她曾经写过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兆人本业记,

7、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就是劝农,“鼓励农桑”,同时把农业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重点。武则天规定,地方官员对农业的管理,凡是能够达到“田畴肯辟,家有余粮”的,奖励,也就是说,如果你管理好,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这样的官员是要奖励的。但如果你没管理好,“为政苛滥,户口流移”,也就是你管理的这块老百姓都逃亡了,不会管理,对农民很苛刻,那就要惩罚。怎么惩罚呢?轻则贬官,重则革职查办。材料二:他大力效法唐太宗,最为突出的是他虚心纳谏。他听从太子舍人贾曾的批评,原理了声色;他听从宋璟的建议,不以私恩授官由此,史称“贞观之风,一朝复振。”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武则天在统治期间重视哪几方面?人们是如何评价她的统治的?(2

8、)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皇帝的统治?他在位前期为什么会出现封建盛世的局面?(3)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比较,分析在古代,应该如何统治才能使王朝避免走上衰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C D C D D C B B B B B D D C二、材料解析题15.(1)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2分)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分) 文成公主入藏;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2分) (2)你怎样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16.(1)唐太宗(1分);爱民思想,虚心纳谏,任用贤才(1分)。吸取隋亡教训(2分)。 (2)魏征(1分)(3)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打败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的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2分)(4)我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1分);减轻人民负担,戒奢从简,重视人才、虚心纳谏(2分)17.(1)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才的选用(2分);“贞观遗风”(2分) (2)唐玄宗(2分)。原因: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2分) (3)皇帝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大臣清正廉洁,社会安定,注重生产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