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41844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说明教学幻灯片(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课标与实验教材介绍,李善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介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 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目标 高中数学实验教材介绍 高中数学课改几点思考,第一篇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的发展的需要 对学习的认识的发展 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对教与学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我国传统数学课程的不足 与急剧变革的物质发展相适应,与迅速变化的文化发展相适应。,1. 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必须学会学习 技术剧变,必须学会创新 经济互融,必须学会合作 文化变迁,必须学会选择,2.人的发展的需要,“人”是什么?“发展”什么? 身体发展(生理) 认知发展(智慧) 情感发展(动

2、力) 道德发展(价值)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同时保证人的各方面的发展。,3.对学习的认识的发展,学习的含义: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学习的目的: 学会学习 学会思维 学会运用 学会创造,学习方式:,除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外,积极倡导: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4.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数学与自然的关系 数学与人的发展 数学与人类文化的发展,5. 对教与学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学习不再看成是一种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

3、务,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学习是再创造,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6、我国传统数学课程的不足,课程模式单一;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中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数学课程: 系统性, 逻辑严密 数学教师:重视数学修

4、养 数学教学:重视双基,注重启发式 数学练习:重视解题,熟能生巧,国际比较,根据美、英、法、德、日、俄等国高中数学课程的比较,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所有国家在一年左右必修后,都实行“选择性”课程,包括学分制.“人人都应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几乎所有国家设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遵循的基本理念.,2.根据时代的发展,在高中课程中渗透了很多近代数学的思想和内容,如微积分、统计概率、向量、算法等,甚至它们都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数学和其他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是一个总趋势.数学建模的教学日显重要,培养学生的应

5、用意识成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 4.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为课程标准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国际比较,5.在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中,各国普遍重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而且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以及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采取文理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 6.我国高中生在同龄人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和欧洲国家相比,我们高中生所学的知识偏少、知识面窄,这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国际比较,东西方数学教育的融合,趋势:相互学习,寻求平衡。 西方:强调个性创造 东方:重视统一基础 “基础 + 创新” = 优质教育 扬长避短, 扎实前进,第二篇 高中数学课

6、程理念目标,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1.人的终身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的发展具有融合性: 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没有离开社会的人 但如果仅仅作为工具,功利性教育,人将失去自我,失去创造 终身发展:个性选择,思维发展,知识技能,数学能力,情感发展。,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7、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1)个性选择,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用意:学会设计人生,满足兴趣爱好,发挥自我潜能.,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图,* 上图中 代表模块, 代表专题,其中2个专题组成1个模块.,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3-1,3-6,4-1,4-10,。,。,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图,*上图中 代表模块 代表专题,其中2个专题组成1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 数 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

8、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 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 数 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 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

9、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

10、: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2)思维发展,倡导积极主动、探究探索的学习方式;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注: 思维方式 研究方法 应用意识 探究习惯,3.高中数学课程目标 -(3)知识技能,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4)数学能力,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

11、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5)情感发展,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三篇 高中数学教材介绍,序:基本想法 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教科书的特色

12、 教材编写过程简述,人教(A) 刘绍学 人教(B) 高存明 北师大 严士健 王尚志 湖南教育 张景中 江苏教育 单 墫 湖北教育 齐民友,序:基本的想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展示数学的内在本质 应用学习心理学成果 集中教师的优秀经验 选择精典新思素材(背景,例题,习题) 吸收国内外教材精华,序:基本的想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人的终身发展 展示数学的内在本质:体现数学价值 应用学习心理学成果:学习的主动性 集中教师的优秀经验:教学的启发性 选择精典新思的素材:素材的思维性 吸收国内外教材精华:教材的兼容性,序:基本的想法,人的终身发展:给学生留下什么动力 体现数学价值:给学生留下什么数学 学习

13、的主动性:给学生留下什么空间 教学的启发性:给教师留下什么空间 素材的思维性:给选材留下什么示范 教材的兼容性:给教材留下什么风格 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灵魂,一、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充分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 充分考虑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活动提供空间和可能 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注重与教学实验、实践紧密相连 注意总结我国传统教育经验,注意吸收当今国际先进经验,充分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本教科书根据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编写。教科书充分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实现标准的课程目

14、标为宗旨,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获得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满足他们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注重与教学实验、实践紧密相连,集中江苏最优秀的资源(大学、中学) 中学大学,大学中学 教师数学家 局部实验,注意总结我国传统教育经验,注意吸收当今国际先进经验,江苏初中课改: 继承-借鉴-发展(2002) 总结-反思-创新-发展(2004) 高中教材:人教社,北师大,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俄罗斯等. 吸收先进思想,优秀的处理方法,借鉴成功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系与风格.而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1教科书的编写体系 2教科书编写结构与体例,章

15、,由章头图、引言、各节内容、本章回顾、复习题、探究案例、实习作业等内容构成的整体。 引言包括: 本章的主背景,以入口较浅的生活或学生能理解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这个背景又是本章核心内容的原型,在一章中将多次按不同层次或方向出现,统领全章。 引领本章内容的问题。这是本章的生长点、核心内容或研究方法,它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节,包括内容组织、活动开展、拓展栏目、习题、阅读等内容。 节为教学的基本单元,每节有自己的小系统。每节开头在章的背景下,给出分支背景,围绕章的问题,提出相应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本节的起点、核心内容的出发点。,内容组织主要形式为:,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意义建构 数学理论 数

16、学运用 回顾反思,问题情境:包括实例、情景、问题、叙述等。 意图: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 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 意图:体验数学。 意义建构:包括经历过程、感受意义、形成表象、自我表征等。 意图:感知数学。,数学理论: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叙述、模型描述、算法程序等。 意图:建立数学。 数学运用:包括辨别、变式练习、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等。 意图:运用数学。 回顾反思:包括回顾、总结、联系、整合、拓广、创新、凝缩(由过程到对象)等。 意图:理解数学。,情境 活动意义 理论 运用 反思,(2)拓展栏目:主要方式有思考、实验、探究、阅读、链接等,穿插在各个环节中。 (3)习题、复习题:分为紧密联系的三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