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41751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知识)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消费及其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壹、前言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和结构分析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六、结束语壹、前言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见,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见,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壹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消费问题在近俩年成为壹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俩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

2、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费和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且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

3、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壹定条件下能够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壹增长观点能够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壹,高收入高消费和低收入低消费俩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和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壹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

4、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可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和结构分析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

5、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表2-1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单位:亿元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比重%政府消费比重%197816.6885.115.7194.00.975.8197917.4685.616.6593.91.090.6198019.1086.017.8593.51.256.5198120.6479.619.1692.81.487.2198222.3871.720.8393.11.556.9198324.0070.722.0992.11.918.0198426.1262.023.3789.42.7610.6198531.5858.328.0588.83.5311.2198636.

6、8159.432.7088.84.1111.2198740.0060.235.8389.24.1710.4198848.759.043.2288.65.5511.4198957.2757.148.9985.58.2814.5199066.2952.248.4573.111.3126.9199172.8752.156.8678.015.9322.0199295.5843.475.1878.720.4021.31993127.9242.798.0476.629.8823.41994156.4741.1124.5579.631.9220.41995188.5046.2153.0981.235.411

7、8.81996208.87、53.6168.2780.640.6019.41997222.3354.5176.8279.545.5120.5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以1988年为分界线,前后俩个十年。19781988年,总消费占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下同)比重为6086%,(个别年份稍低)。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较低的储蓄率,总投资处于有限的低水平规模,经济发展处于壹种滞缓状态。19881997年,消费率为4159%,储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总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取得迅猛发展。可是,消费率下降的滞后结果是,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海南经济的高速度

8、是以牺牲消费为代价的,同时,低收入低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消费水平没有获得和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海南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高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和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海南消费水平低下。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5860%,海南仅为4155%,见表2-2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从上面资料见,建省前政府消费仅占总消费的510%,建省后快速上升到20%之上(仅有俩年低于20%)。和居民消费和总消费相比,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2、消费模型消费,从实物形态见,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从货币形态见,来源于可支配

9、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壹国国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所谓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壹年中得到的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壹部分,受投资、税赋和政府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决定于GDP的大小和GDP转移为个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设个人可支配收入为Yd,GDP为Y,假定个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为b,我们称b为GDP的个人分配系数。这样就得到:Yd=b*Y(21)再假定个人消费C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由此得到:C=a+c*Yd(22)C=a+b*c*Y(23)这样,我们就建立了具有壹般意义的消费模型,即式(23)。其

10、中,a是自发性消费,为常量,表明壹个基本的消费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消费增量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c=DC/DYd=DC/(b*DY)=1/b*DC/DY(24)从消费模型能够见出,在边际消费倾向c壹定条件下,消费水平取决于俩个因素:即GDP的个人分配系数b和GDP。在GDP既定条件下,个人分配系数b决定了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b是政策参数,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研究表明,b波动区间的上限,也就是消费的最大限度,受预期投资影响。预期投资决定了预期的收入,所以b受到预期收入影响。因此,消费不但取决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预期收入影响。利用消费模型,我们来进壹步分析海南经济中消费的特点及

11、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特征,见表2-3。表2-3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单位:元-年份职工平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居民人农业居民非农业居民均工资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款年末余额均消费1990198015757788028526981436199121941726916103986666716091992272023181026168011288192252199335013072132026991449106428131994448539201620336918141259372319955340477018723978219715484345199654764926215646192376172644

12、4419975664485023825041245818024458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第壹、以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19901997年,消费中量入为出观念占主导地位,消费水平低下,且增长缓慢。同期人均GDP增长了2.6倍,人均消费增长1.9倍,其中农业人均消费增长1.6倍,非农业人均消费增长2.1倍。消费水平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且且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消费水平比为2.1:1,1997年扩大到2.5:1。第二、收入水平提高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19901997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9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2.1倍

13、,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低收入是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导思想。低收入必然带来低消费,由此引发的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无疑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第三、非工资性收入和非货币化消费现象严重。海南经济表现为低收入低消费的特征同时,仍表现为高储蓄。19901997年,人均储蓄增长5.3倍,超过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速度。不协调的高储蓄表明,?居民的非工资性收入即灰色收入相当高,甚至超过工资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壹。社会团体的小金库和地下经济是灰色收入的来源。地下经济有多大?占GDP份额有多少?尚难估算,也不列入GDP。可是,如果地下经济超过壹定份额,将使

14、GDP核算和经济增长测算低于实际水平。地下经济失控无疑将破坏经济肌体的健康,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非货币消费即实物消费现象不容忽视。公有住房、医疗保健等实物分配曾壹度是主要消费形式,目前这些制度改革没有全部结束,尚有遗留问题,新的货币化分配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下的实物消费情结和惯性仍在发生作用,实物或变相实物消费仍大量存在,这些因素影响着消费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小金库禁而不绝、政府支出快速增长就是壹个明显的例子,见图2-1。图2-1人均收入、储蓄、消费曲线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消费贡献率和投资贡献率经济增长是壹个复杂的问题,它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消费、投资、国际贸易、劳动

15、力、科技进步、经济体制以及政府政策等等。对于投资、劳动力生产要素研究已取得相当多成果,可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仍有许多空白。近俩年,需求不足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需求不足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瓶颈作用显著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扩大投资成为主要的手段。随着经济总量扩张、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这时,消费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且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壹个主要因素。贡献率是我们研究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所采用的壹个指标。消费贡献率是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消费因素所占的比重。投资贡献率是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投资因素所占的比重。表3-1为海南19881997年消费、投资贡献率。关于净出口。净出口在海南经济总量中壹直占较小比重,近年受贸易政策影响,比重下降。所以净出口对海南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这里暂不述及。2、贡献率分析在海南经济增长中,消费贡献率壹直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投资贡献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重投资、轻消费,形成海南经济的特殊格局,成为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19881997年,消费贡献率为4157%,全国平均水平为5663%,低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