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41699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主试题 鲁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育华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共6分,每空1分)叮嘱( ) 祈( )祷 哺( )育 彷徨( )( )人声dng( )沸2. 名句积累(10分,每空1分)(1)山际见来烟,_。(2)独坐幽篁里,_。(3)故园东望路漫漫,_。(4)_,散入春风满洛城。(5)万里赴戎机,_。_,寒光照铁衣。(6)_,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_。(7)_,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3.名著阅读(4分)我从被里爬出来,轻手轻脚地下了地,头很重,又咳嗽了,但是因为太紧张,这回并没有觉到胸口痛。我走到五屉橱的前面站住了,犹豫了一会儿

2、,终于大胆地拉开了妈妈放衣服的那个抽屉,在最里面,最下面,是妈妈的首饰匣。妈妈开首饰匣只挑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她并不瞒我和宋妈的。首饰匣果然在衣服底下压着,我拿了出来打开,妈妈新打的那只金镯在里面!我心有点儿跳,要拿的时候,不免向窗外看了一眼,玻璃窗外黑漆漆的,没有人张望,但我可以照到自己的影子,我看见我怎样拿出金镯子,又怎样把首饰匣放回衣服底下,推阖了抽屉,我的手是抖的。我要给秀贞她们做盘缠,妈妈说,二两金子值好多好多钱,可以到天津,到上海,到日本玩一趟,那么不是更可以够秀贞和妞儿到惠安去找思康三叔吗?这么一想,我觉得很有理,便很放心地把金镯子套在我的胳膊上面了。 我再转过头,忽然看玻璃窗上,

3、我的影子清楚了,不!吓了我一跳,原来是妞儿!她在向我招手,我赶快跑了出去,妞儿头发湿了,手上也有水,她小声对我说: “我怕你真在横胡同等我,我吃完饭就偷偷跑出来了。我等了你一会儿,想着你不来了,我刚要回去,听见你妈跟宋妈过去了,好像说给谁买药去,我不放心你,来看看,你们家的大门倒是没栓上,我就进来了。”(1)以上语段选自_,作者是_。(2分)(2)结合语段分析“我”的性格特点。(3分)4.诗歌赏析(5分)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 本诗作者是唐朝的_。(1分)6. 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所展现的画面。(3分)7.本诗表达了

4、作者_ _的情怀。(1分)二、阅读伤仲永和孙权劝学,回答15题。(15分)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二)乙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8.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2分)余闻之也久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解释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但当涉猎 10.翻译句子:(4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

6、者不至也。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1.,谈谈仲永和吕蒙的不同变化对你的启示。(3分)三、现代文阅读(一)课内语段阅读(15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12.本文段选自 国 的小说 ,表现了主人公的 精神。(4分) 13.给文中带横线的字注音(2分

7、)祈祷( )哽住( )14.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句(3分)15.文中连续写了“钟声”、“号声”,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有何作用?(3分) 16.选文第中“他说,我我”,请结合上下文,把韩麦尔先生想说而没说出的话补全。(3分)(二)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

8、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春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 。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

9、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

10、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

11、,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半亩

12、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注释】田畈(fn):田地。罱(l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7.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萧萧池塘暮”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18.作者曾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

13、些方面的“痛苦”?(3分)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A. 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1)段中画线句。(3分)B. 文章第(9)段划线句,比较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分)原句:如果每年有人罱塘,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改句:如果每年有人罱塘,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就不会在地上泛滥成灾。20.请根据文章第(3)段创设的情境进行合理想象,围绕“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续写画线的句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春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 21.作者最后说,“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到哪,怎样才能与池塘见上一面?请以“烟锁池塘柳的胜景,你在哪里”为开头,请写出你阅读后的思考与感悟。(60字左右)(5分)烟锁池塘柳的胜景,你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