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教案01.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416586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细跳月》教案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阿细跳月》教案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阿细跳月》教案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细跳月》教案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细跳月》教案0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细跳月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2. 记忆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3.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民族歌舞的特点,从而使他们热爱祖国的民族歌舞。教学重、难点1. 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2. 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去做客,你们听听,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在欢迎我们呢?欣赏歌曲快乐的罗梭。生:是彝族人在欢迎我们。师: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这首乐曲叫快乐的罗梭。今天彝族的朋友就用这首乐曲欢迎我们。我们快

2、到彝族山寨看看吧!教师出示彝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彝族有一个分支,就是阿细人,阿细人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能歌善舞,他们常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今天我们欣赏一首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二、欣赏乐曲1. 初次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生:体会乐曲的情绪。 2. 介绍背景。师:阿细跳月原来叫“跳月”,表现的是年轻的男女在夜晚到山野趁着夜色或围着篝火跳舞的场面。关于跳月的传说众说不一,有的说起源于劳动,在刀耕火种的年代,烧过的灌木容易扎到脚掌,所以在翻土播种的时候常常跳起跳落,后来演化成舞蹈;还有说阿细山寨因天火成灾,阿细人奋勇扑火,因大地被烧烫,所以双脚轮换弹跳,形成了跳月的基本动作。(阿细

3、跳月动画)3. 复听乐曲阿细跳月。师: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歌曲不是2/4拍的,也不是3/4拍的。而是5/4拍的。4. 听记主题。(1)师:你们能听出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哪些音吗?(2)师:出示阿细跳月主题谱例,同学们能看着歌谱演唱乐曲的主题吗?学生:演唱主题。5. 再次聆听乐曲阿细跳月。师:这个主题在乐曲里一共出现了多少次?这首乐曲共分成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听出来的?生:14次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分析相同旋律的乐曲,其他音乐要素的不同,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音色的变化,可以听出乐曲分成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笛子演奏的。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音高、调性、速度等方面有变化。最终让学生

4、通过已有的音乐知识解决问题。三、分段欣赏1.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一部分。师: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力度由弱到强;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是用笛子演奏的。师:这一段是用高音笛子、三弦等乐器进行领奏的。再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生:边听音乐边模仿吹笛子的动作。2.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二部分。师:这一乐段的音区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音区比第一乐段低了;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跳越高兴;这段是用扬琴演奏的。3. 再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生:边听音乐边在每小节最后两拍拍手。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三部分。师:这一乐段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5、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速度越来越快;好像越来越热闹;这段用笛子演奏的。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乐曲的情绪越来越热烈,好像无数的人都来参与跳月了,我看大家也跃跃欲试,让我们也加入进去吧!师: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舞步。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学生两排行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同时击掌两次。生:边听音乐边拉手跳月。4. 欣赏阿细跳月舞蹈创编视频。四、课堂小结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根据彝族民间歌舞“跳月”的素材编写创作的,旋律素材简洁,节奏富于动感,作品采用固定主题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了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热烈的歌舞场面,根据“跳月”的素材创作改编的舞蹈阿细跳月,曾在五十年代两次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很高的荣誉,它足以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