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41617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精选课件(公开PPT)(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1:以下各种零件使用什么加工方法,铸造,锻压,焊接,?,车削,铣削,刨削,钻削,磨削,3,问题2:第一页和第二页有什么不同,?,主要不同是:前三章所学的铸造、锻压、焊接 没有从工件中切除多余材料;而车、铣、刨、钻、磨则是从工件中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并且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切削加工。,4,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 主要分为:,钳加工一般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的各种加工方法。含划线、打样冲眼、锯削、锉削、刮研、钻孔、攻螺纹、机械装配、修理等14个小项。,机械加工通过工人操作机床设备进行的切削加工。 根据工具的不同分为:利用刀具进行加工和利用磨料进行加工

2、 利用刀具进行加工分为:车削、刨削、钻削、铣削等9种加工方法。 利用磨料加工主要包括: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等4种加工方法。,5,13.2 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13.3 切削力和切削温 13.4 切削液 13.5 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13.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第十三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6,13.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7,13.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回转体表面:是以直线为母线,以圆为轨迹,作旋转运动所形成的表面; 成型方法:车削、钻孔、扩孔、镗孔、铰孔、内外圆磨削等。,零件表面的形成,平面:是以直线为母线,以另一直线为轨迹作直线运动形成的表面; 成型方法:铣削、刨削、平面磨削等

3、。,曲面:是以曲线为母线,以圆、直线或曲线为轨迹作旋转或平移所形成的表面; 成型方法:铣削、成形磨削、数控铣削、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8,切削运动:,分类: 1)主运动:切除切屑所需的基本运动。 3个特点:速度最快;消耗功率最大;唯一性。,概念: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以切除多余的金属,2)进给运动:使金属层不断投入被切削的运动。 3个特点:速度较慢;消耗功率较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3)其它运动:吃刀运动 走刀运动,常见机床的切削运动,10,各种切削运动,12,正在加工的工件表面,根据其所处的状态分为: 已加工表面:已经加工完成的表面。 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刀具正在进行切削加工的表

4、面。 待加工表面:即将进入切削加工的表面。,加工表面,13,14,切削要素,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速度vc:主运动的线速度(m/s) 圆周运动:Vc=Dn/1000 直线往复:Vc=2Lnr/1000,进给量:刀具相对工件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 1)(周期)进给量f(mm/r):主运动一个循环 2)进给速度vf(mm/str):刀具往复一次 3)每齿进给量af(mm/z):刀具每个刀齿,背吃刀量(切削深度)ap(mm):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间的距离。 补充定义:在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上测量的主切削刃切入工件的深度。,15,切削厚度hD:垂直于加工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 切削宽度bD:沿着加工表

5、面度量的切削层的尺寸。 切削面积AD:切削层截面面积。AD=hD bD=fap,切削层参数:,16,注意: 主运动可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往复运动; 主运动可以由工件移动来实现(如车外圆),也可以是刀具移动来实现(如刨、铣加工); 主运动只有一个,但进给运动可以一个或一个以上。 合成切削运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17,13.2 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18,刀具结构及其几何形状,13.2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 13.2.1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刀具分类:按工种:车刀、铣刀、刨刀、滚刀等。 按功能:车刀、切断刀、螺纹刀、偏刀、 尖刀、镗孔刀、成形刀等。 结构形式:整体式、焊接式、机械 安装式

6、(压板压紧),19,一、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刀具组成: 切削部分、夹持部分(刀体或刀柄),20,1.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 归结起来:“三面两刃一尖” 三面: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 两刃:主刀刃、副刀刃。 一尖:刀尖,21,(1)前刀面Ar:刀具上切屑流过的表面,(2)主后刀面A:与过渡表面相对的表面,同前刀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3)副后刀面A:与已加工表面相对,同前刀面相交形成副切削刃,(4)主切削刃s :切出过渡表面的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面相交形成的切削刃,(5)副切削刃s :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处,22,前刀面Ar,后刀面A,副后刀面A,交线,主切削刃s,副切削刃s,连接部分,

7、关系图:,刀尖,交线,23,参考系:用于定义和规定刀具角度的各基准坐标平面;,静止参考系:用于定义刀具设计、制造、刃磨和测量时的几何参数的参考系。,2.参考系,24,(1)基面Pr: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假定主运 动方向的平面 (2)主切削平面Ps: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与主切 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 (3)副切削平面Ps: 通过副切削刃选定点,与副切 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 (4)正交平面Po: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同时垂直 于基面和主切削平面 (5)假定工作平面Pf: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 基面并平行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基准坐标平面有:,25,(1)基面pr (2)

8、主切削平面ps (3)副切削平面ps (4)正交平面po (5)假定工作平面pf,26,(1)基面pr (2)主切削平面ps (3)副切削平面ps (4)正交平面po (5)假定工作平面pf,副切削平面与之相对应,27,(1)基面pr (2)主切削平面ps (3)副切削平面ps (4)正交平面po (5)假定工作平面pf,28,29,(1)基面pr (2)主切削平面ps (3)副切削平面ps (4)正交平面po (5)假定工作平面pf,30,3.刀具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5个),车刀的主要角度包括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31,在正交平面po标注的角度:,(1)前角o:前刀面与基面间夹

9、角(-5+25)。,(2)后角o :主后刀面与主切削平面间夹角(412),32,前角越大,刀越锋利、切削轻快,强度下降、不利散热,前角的作用:,33,后角的作用:,减小主后刀面与加工表面的摩擦,34,在基面pr内标注的角度: (3)主偏角kr:主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间夹角,即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间夹角(4090)。 (4)副偏角kr:副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间夹角,即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间夹角。,35,主偏角kr、副偏角kr越大,残留面积越大,主偏角kr越大,进给抗力越大,切深抗力越小,36,在主切削平面ps标注的角度:,(5)刃倾角s:主切削刃与基面间夹角(-

10、5+5)。,s=0:主切削刃呈水平; s0:刀尖为主切削刃上最高点; s0:刀尖为主切削刃上最低点。,37,刀具刃倾角的选用: 精加工取S 0 粗加工取S 0 加工细长工件采用S 0 ,刃倾角的作用: (1)影响排屑方向: S 0 排向待加工表面 ; S 0 排向已加工表面; S =0 前刀面上卷曲,(2)影响切入切出的稳定性 (3)影响背向分力大小,38,刀具主要角度及作用,39,1)粗加工塑性材料时,选择大前角0,小后角0,小主偏角Kr,较小或负的刃倾角s;加工脆性材料时可适当减小前角0;加工高硬度难加工材料时,采用负前角(020%碳素工具钢 (0.50.6),0.13 (0.20.4),

11、许用切削速度(速比),600,300400,200250,耐热性 OC,HRC6265,HRC6165,HRC6165,硬度,W18Cr4V,CrWMn、9SiCr,T10、T10A T12,名称,高速钢,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手工工具,铣刀、齿轮刀具,46,47,优质碳素工具钢:一般用来制造切削速度低、 尺寸较小的手动工具。,48,合金工具钢:常用来制造形状复杂的低速刀具。,钨钢铰刀,丝锥,板牙,49,高速工具钢:适于制造成形车刀、铣刀、钻头和拉刀,30度车外圆车刀,瑞士雕刻铣刀,50,高速钢麻花钻头,拉刀,51,硬质合金:用途比较广泛,硬质合金钻头,52,13.3 金属切削过程,一、切削

12、力 二、切削温度 三、切屑的种类 四、积屑瘤,53,1. 切削力的产生及切削分力,1) 切削力的构成, 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抗力;, 切屑、工件表面与刀具的摩擦力。,刀具切削工件时作用在刀具或工件上的力。,F弹、塑,F摩1,F摩2,一、切削力,54,2) 切削力的分解,将 Fr 沿速度方向、轴向 和径向三个相互垂直的方 向分解为Fc、Ff、Fp,55, 主切削力(切向分力)Fc,是Fr在切削速度方向上的分力。,主切削力消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95%以上。是计算机床动力及主要传动零件强度和刚度的依据。, 进给力(轴向分力)Ff,是Fr在进给方向上的分力。,消耗的功率仅占总功率的15%。是设计和计算进

13、给机构零件强度和刚度的依据。, 背向力(径向分力)Fp,是Fr在切削深度方向上的分力。,Fp,Ff,F,Fc,56,3)背向力对加工的影响,57,解决背向力不利影响办法,58,2.总切削抗力:,切削加工时,工件材料抵抗刀具切削所产生的阻力。与总切削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9,3影响总切削抗力的因素,(1)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韧性和塑性越好,越难切削,总切削抗力越大。 (2)切削用量:切削深度ap和进给量f增大,总切削抗力增大。 (3)刀具角度,前角增大,总切削抗力减小 后角增大,总切削抗力减小 主偏角对切削抗力Fc影响较小,对背向抗力Fp和进给抗力Ff的比例影响明显,(4

14、)切削液:合理使用可以使总切削抗力减小。,60,二、切削温度,1.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A.切削热 来源: (1)被加工件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2)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3)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 传散: (1)切屑,50-86%; (2)工件,40-10%; (3)车刀,9-3%; (4)空气,1%。,61,2.减少切削热和降低切削温度的工艺措施: (1)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和刀具几何角度; (2)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3)适当使用切削液。,B.切削温度及影响因素: 切削温度:一般指切屑、工件与刀具接触表面上的平均温度。 决定因素: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和刀具角度。,62,三、切屑的

15、种类:,(4)崩碎切屑,(1)带状切屑,(2)节状切屑,(3)粒状切屑,63,(1)带状切屑 带状切屑呈连绵不断的带状或螺旋状,与刀具接触的底层光滑,背面呈毛绒状。 (a)形成条件:大前角、切速高、进给量小、被切金属塑性好。 (c)切屑形成过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切离。 (c)优点:切削力平稳、切削热少、加工表面光洁。 (d)缺点:切屑连绵不断,易缠绕、易划伤已加工表面。,64,(2)节状切屑 节状切屑上面呈较大的锯齿状,底面有不贯穿的裂纹 形成条件:切速低、进给量大、中等硬度材料。 缺点:切削力波动大、工件表面较粗糙。,65,(3)粒状切屑,被剪切面上的应力超过零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裂纹扩展到整个面上,则切削被分成阶梯形状的粒状切削。 形成条件:切削厚度较大、切削速度较低、刀具前角较小时。 缺点:切削力波动最大,已加工表面粗糙。,66,(4)崩碎切屑,切削层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后,一般不经过塑性变形就突然崩裂而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崩碎切屑 形成条件:铸铁、铸造黄铜等脆性材料。 缺点:切削热和切削力集中在刀具的主刀刃和刀尖处,刀尖易磨损、易产生振动,表面质量不高。,67,切屑的种类:,粗糙,较粗糙,较光洁,表面质量Ra,波动大、振动,波动更大,有波动,平稳波动小,切削力,弹性变形崩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