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9937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品牌管理)大众集团旗下品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众集团旗下品牌(上)众所周知,大众是当今世界汽车行业的巨头企业,旗下拥有12大知名汽车品牌,并在2010年销量跻身世界前三。在这种种光辉闪耀的头衔背后,大众汽车集团经历了无数次的利益争夺,数不清的金钱洗礼。如果说这些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犹如骁勇善战的精兵,那么大众集团无疑就是那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今天这篇文章就让编辑带您走入大众汽车家族,穿越到那个时代一起感受你来我往的利益争夺,挥金如土的豪门恩怨,为您细数大众集团与旗下品牌的轶事。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背景介绍 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于1937年,公司总部坐落于德国沃尔夫斯堡,主要从事汽车制造与销售业务。目前德国大众集团是德国最大的

2、企业,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销量最多的汽车公司,名列世界500强第12位。大众汽车在世界许多国家均建有工厂,目前约有雇员50余万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旗下12大品牌: 相信上面对于大众汽车的背景介绍不少网友已经耳熟能详,然而在正式开始这篇文章前,请允许我再啰嗦一句,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如今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12大品牌,它们分别是:大众、奥迪、斯柯达、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西雅特、斯堪尼亚、大众商用车、保时捷、MAN与新近收购的摩托车品牌杜卡迪。这篇文章编辑将以大众与保时捷的品牌争夺战作为开端,为您简要介绍大众收购的其中5个品牌以及它们与大众之间发生的故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众保时捷80年

3、豪门恩怨。 如题,如果要让我来形容大众与保时捷之间的关系,我真的只能想到“相煎何太急”这五个字,经历80余年恩怨纠葛的两大巨头品牌,经历无数次暗流涌动的利益争夺,最终在大众的反戈一击后暂时将“战争”告一段落。对于他们之间的故事,就让我们从头开始,为您详细讲述大众与保时捷间的恩怨情仇。 说到大众与保时捷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老人,他就是保时捷与大众汽车的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而大众汽车的创立还与当时德国的纳粹组织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是希特勒在1936年提出的生产一种“只卖990马克的大众汽车”的设想,才使得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汽车厂商成立。当年的费迪南德保时捷是德国著名的

4、汽车设计师,他临危受命,带领一班劳工开始了这种廉价汽车的生产,并于1937年成立了“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大众汽车公司)。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感到奇怪,这个费迪南德保时捷不是保时捷汽车的创始人吗?怎么又和大众扯上了关系?的确,费迪南德保时捷早在1931年便建立了保时捷品牌,当时的大众汽车只是他按照希特勒纳粹政府的要求,“奉命兴建”的一个廉价汽车品牌,可以说自从大众汽车建立的那天起,就注定要与保时捷汽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来让我们看一下保时捷家族的部分族谱,就知道保时捷与大众家族的关系是多么

5、紧密。首先,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儿子费里保时捷与孙子沃尔夫冈保时捷一直经营保时捷汽车公司,沃尔夫冈保时捷现在仍是保时捷汽车的东家,而他的女儿路易斯皮耶希与外孙费迪南德皮耶希则掌管着大众汽车,费迪南德保时捷在临终前将这两个公司股权的62%分给了他的儿子费里保时捷,剩下的38%则归女儿路易斯皮耶希所有,这其中微妙的家族关系不言自明。 按理说,无论股权如何分配,同为汽车公司掌门人且又同是一家人的保时捷与皮耶希本应和平相处,况且保时捷汽车与大众汽车市场定位差异较大,直接竞争关系很小,但费迪南德保时捷子孙们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了此后大众与保时捷之间一定会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大众汽车成立初期,这两家公司曾

6、经是互惠互利,互通有无的“兄弟企业”。1938年生产的保时捷64型汽车便使用了大众甲壳虫身上的许多零配件,而在1969年,大众与保时捷两家公司更合作推出了VW-Porsche914与914-6车型,之所以命名为914是因为该款车型搭载了一台来自大众的四缸发动机,而914-6则搭载了一台来自保时捷的6缸发动机,大众与保时捷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显露无疑。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去世以及大众汽车的不断发展壮大,保时捷汽车无论是在全球汽车市场所占份额还是在实际的账面收入上,均有被大众汽车全面超越的势头,而这一势头也迅速的变为了现实。有些“眼红”的沃尔夫冈保时捷在上世纪90年代末便将目光放在了

7、他的“兄弟”大众身上。 2004年,目光紧锁在大众身上的保时捷家族终于迎来了理论上最好的收购机会,这一年大众由于经营不善,生产成本过高,已经大量变卖股份,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据统计,大众的工人平均工资是全德国最高的,而生产效率却是最低的,有超过40%的工厂歇业,经济方面更是入不敷出。 此前德国政府出台了一部为防止大众汽车集团被海外投资者收购的法律,明文规定涉及公司收购等重大事项时,需获得多于80%的支持票才能通过,这也就意味着萨克森州永远将拥有对大众收购的否决权,其他公司想插手大众便成为天方夜谭。这部法律被称为大众法,由于其条款带有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时至今日仍存在诸多争议。 虽然有大众法从

8、中阻挠,但保时捷家族绝对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他们先是不动声色的在二级市场对大众汽车的股票进行收购,时至2005年上半年,保时捷已经掌握大众汽车集团近20%的股份。然而这段时间内保时捷对大众股份的侵蚀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05年10月7日,保时捷突然宣布从机构投资者手中买入大众8.27%的股份。此时的保时捷已持有大众27.4%的股份,成为大众全球最大的股东,此后保时捷更是在2007年3月将大众股份增持至31%,但由于大众法的存在,保时捷公司发言人鲍曼明确表示这次的行动只是单纯的增持,绝无任何收购的意图。 此时的保时捷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谓的“无任何收购意图”也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的

9、借口罢了。2007年11月,欧洲法院建议废止大众法,保时捷方面表示欢迎并同时表示并没有增持计划,然而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法仅仅延续了半年时间,截至2009年,保时捷家族已经悄悄的将大众的股份增持至50%以上。 随后保时捷申请反垄断调查,2008年7月23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保时捷收购大众,时至2009年初,保时捷在斯图加特总部宣布已经持有大众50.76%的普通股份。讲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保时捷的如意算盘:如果此次收购行动成功,保时捷凭借持有大众50%以上的股份可以合并大众的账本、动用大众的资金甚至变卖大众的资产,间接增加保时捷的利润来还债。可惜当年保时捷精心打造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成功,这次收购被德国政府

10、以及大众汽车认为是“恶意收购”,且大众法对大众汽车仍有保护效力,因此这次保时捷对于大众的收购最终宣告失败,然而这次的失败并没有打消保时捷收购大众的念头,这位野心家依然对大众汽车虎视眈眈。 然而没过多久我们便发现,这头“猛兽”其实是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2009年4月以后,世界金融风暴影响深化,保时捷由于前期疯狂收购筑起的债务“高台”此时已经摇摇欲坠,负债总额高达100亿欧元,银行也纷纷收紧银根,对保时捷的各种“申请”置之不理,此时的保时捷不仅如意算盘落空,内部还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运营资金急剧减少的困境,几个月前还张牙舞爪的“有钱人”竟迅速的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就在保时捷为自己过度激进的收购行

11、为饱尝恶果的同时,大众却在2007-2009年间控制成本,稳扎稳打,成功的盈利40多亿欧元,并在2009年已经悄悄攀升至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厂家。 此时的皮耶希家族认为是时候实施他们的计划了,2009年年中,皮耶希家族领导的大众汽车集团决定收购保时捷汽车公司,面对“兄弟”的反戈一击,此时的保时捷公司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于当年7月22日正式同意大众公司通过投资50亿欧元的方式收购保时捷汽车,然而想一口吃掉保时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大众先是在2009年斥资39亿欧元收购保时捷对其控股公司49.9%的股份,剩余50.1%的股权要从保时捷欧洲股份制公司手中购得,才能完全收购保时捷汽车。 被大众收购部分股

12、权后,保时捷汽车经营状况却大为扭转,蒸蒸日上。大众仅提供资金支持,并不干预其车型设计生产与销售,这使得保时捷汽车如鱼得水,佳作频出,迅速提升了自己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大众的这套“太极拳”打的的确有水平。 在与保时捷紧密合作近3年后,大众集团于今年7月4日正式宣布将继续投资44.6亿欧元,收购掌握在保时捷欧洲股份公司手中的剩余股份,如果流程进行顺利,大众将在此次注资后拥有保时捷汽车100%的股份。然而此事直到现在还尚未落地执行,看来要彻底解开大众与保时捷之间的恩怨还尚需时日。小结: 大众与保时捷长达八十年的恩怨情仇随着皮耶希家族的全面胜利而告一段落,在最近这20年间我们看到了保时捷的歇斯底里,也看

13、到了大众的临危不惧。由于大众法的种种干预,最终保时捷不仅如意算盘落空,还落得个“被收购”的下场。除此之外,豪门家族间的尔虞我诈、利益争夺也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权利的诱惑、欲望的爆棚,曾使保时捷失去方向,而大众则在整个事件中则显得不卑不亢,不温不火,不仅使得自己全身而退,还在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使保时捷汽车摆脱困境,重新走入正轨,不得不说,这才是兄弟之间应有的情谊。大众救奥迪于水火,“汽车联盟”重获新生 近些年,奥迪在国内的曝光量不断攀升,销售业绩更是水涨船高,然而这个在国内市场疯狂吸金的品牌背后却有一个强大的幕后老板大众。现在的奥迪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独立进行产品研发、生产与

14、销售业务。 相信不少网友都知道,大众早在1964年底便收购了奥迪汽车公司,但这其中的缘由却要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的奥迪还是由几家汽车厂商组成的“汽车联盟”(DKW/Wanderer漫游者/奥迪/霍希),由于战火的侵袭“汽车联盟”遭受重创,1945年10月底,控制了德国东部的苏联红军正式宣布没收“资产阶级财产”也就是“汽车联盟”,并将工厂中的几乎所有机器拆解销毁,或是运往苏联,“汽车联盟”在这一时期遭遇了灭顶之灾。 虽然“汽车联盟”不复存在,但当时的一班设计技术人员还在,他们于1949年在德国西部成立了“新汽车联盟”,也就是今天奥迪的前身。在1959-1964年短暂被戴姆勒-奔驰收购后,“

15、汽车联盟”曾经幻想着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直线上升的道路。但是很遗憾,即使戴姆勒-奔驰在世界范围内的汽车领域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其对于“汽车联盟”也“关爱有加”,但销量惨淡、连年亏损的事实摆在眼前,“汽车联盟”再也无法保持与戴姆勒-奔驰的良好合作关系。最终于1964年12月正式被大众汽车集团收购,本次交易大众汽车集团共花费2.97亿德国马克,并于两年后掌握了“汽车联盟”的全部股份。 大众的收购在帮助汽车联盟免遭破产的同时也宣告了曾经流行一时的二冲程发动机走到了尽头。汽车联盟刚刚被收购便不得不面临缺乏核心技术的窘境,而大约3万辆未出售的DKW汽车更成了卖不出去的“垃圾”。就在汽车联盟一筹莫展的时候,大众给了他们强有力的支撑,1965-1969年这四年间,汽车联盟英戈尔斯塔特工厂组装了超过348000辆大众甲壳虫汽车,并依靠这几年的积累,彻底从破产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真正让奥迪摆脱危机,重塑品牌形象的则是1968年奥迪独立研发生产的奥迪100,这款定位于高级豪华级别的轿车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原本计划生产10万辆的奥迪100,在实际市场需求下总共生产了80多万辆,如果说生产甲壳虫是让奥迪起死回生,得以喘息的话,那么奥迪100的出现,则是真正吹响了奥迪品牌复兴的号角。 1993年1月1日,保时捷的外孙皮耶希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