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6393476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有学者认为生活美学的提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的中国美学,从对西方超功利美学的引进开始,到美学大讨论中对人的实践的讨论,再到生活美学的兴起,这一美学史的发展表明,关学在不断向具体的、活着的、小写的人落实和生成。从美学史角度对生活美学做出的这个历史定位,笔者基本赞成,那么,生活美学为何在新世纪得以全面出场呢? 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

2、个就是“好生活”,另一个则是“美生活”。好的生活是美的生活的现实基础,美的生活则为好的生活的升华。好的生活无疑就是有“质量”的生活,而美的生活则是有“品质”的生活。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以有品质的生活来升华有质量的生活,并对人民大众进行生活美育的普及。生活美育则是生活美学的逻辑推演,生活美学通过生活美育得以落实。如今,越来越多的从事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复兴、工艺民艺、非遗保护、游戏动漫、社区规划等领域工作的人士,都积极融入生活美学的潮流中,并在各地传播着美学美育观念。 实际上,“生活美学”,不仅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之学,而且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前者之“学

3、”是理论的,后者之“道”则是践行的,二者恰要合一,这就是美学上的知行合一。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说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东方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更是诉诸“践行”的现世传统。这是由于,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有趣的是,“东方美学”这个词却不是东方人提出的,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在1948年从希腊到中国中最早用过,而后才有东方对自身美学传统的“自觉意识”。由此,也形成了最初的“比较意识”,一说“中国美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但实际上,真正连纵起整个东方美学的内核乃为“生活”,它们皆为一种倡导生活化的“生活美学”。 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

4、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的“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传统,这种传统就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作为最“原生态”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忧乐圆融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美学在新世纪全面出场,与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关系。 B以“美生活”提升“好生活”,以有品质的生活升华有质量的生活,这就是生活美学的全部 目的。 C“生活美学”更主要的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它需要践行,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 D东

5、方美学与过去的西方美学有所不同,它很早就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转述他人观点,是为了引出作者自己对生活美学在新世纪全面出场原因的看法。 B文章引用中、日、韩美学侧重点不同的说法,意在证明东方对自身美学传统的“比较意识”。 C文章观点新颖,言之有据,对“好生活”与“美生活”的论述既令人耳目一新,又让人信服。 D文章多用道理和举例论证法,逐层深入论证了生活美学、生活美育、东方美学等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史可以看出,生活美学的提出有其必然性。这一说法有道理。 B“美生活”是

6、有品质的生活,是“好生活”的升华,因此要把关注重心放在“美生活”上。 C如果不是格鲁塞提出“东方美学”的概念,东方人很难有对自身美学传统的“自觉意识”。 D中国的“生活美学”可以代表东方传统,这说明中国美学的成就比日本、韩国美学都要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建议应该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在周洪宇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度惩戒能够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建立完整人格。惩戒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及形式,是学校维护正常校风校纪和管理的重要保障,本质上同激励、表扬等方式是一样的。从教育规律出

7、发,创新学校治理机制,一定的惩戒权可以合法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可以维护教师的尊严,并且达到依法维护教学秩序、推动依法治教的目的。 提案指出,要明确教育惩戒权的具体内容和适应边界,这样教师就能依法行使适当的惩戒措施使学生纠正错误。明确教育惩戒权,就可以使学生少犯错误、健康成长,使教师摆脱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当然,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绝不能成为体罚学生的借口。周洪宇建议,要明确什么是教育惩戒权,它的边界在哪里,哪些是教育惩戒的内容或形式,哪些不属于教育惩戒的范畴,教育惩戒权不能过度使用。 (摘编自两会代表委员建议: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 问卷调查发现,有34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子女被老师惩戒

8、过,而其中被惩戒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未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两者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60,剩余选项占比均未达到30。在这些孩子被惩戒过的家长里面,93的家长均认为惩戒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一定作用甚至长远的效果,只有7的家长认为教师实施惩戒后,对孩子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调查显示,家长普遍认为“讲理说教”“通知家长”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修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此外,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相结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有家长表示:“老师要有威信,什么都太放松不好。现在的孩子什么条件都好了,更调皮,而家长带自己的一两个孩子都会发火,要用奖罚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只不过应用较文明的方式。” 家

9、长普遍认为,如果孩子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秩序、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私自外出逃课等违反校规的情况,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来约束管教孩子,这样更有利于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的秩序。不过教师在对孩子使用惩戒权前,应当优先选择言语教育。在言语教育无效时而且屡犯的情况下,可使用惩戒权。惩戒要适度,如果有效就继续,没效就和家长沟通,再寻求其他解决方法。 (摘编自九成以上家长认为教育惩戒权对孩子有正面作用)材料三 英国政府承诺出台法律赋予教师惩戒权,并将对教师惩戒不规矩学生行为的管理方式做出明确界定。核心条款包括:教师有使用合理武力的法律权力;他们可以使用武力将扰乱课堂的学生带走,或阻止儿童离开教室;学

10、校负责人可以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检查学生物品,包括酒精、非法药品和被盗财产等。 美国学校主要是通过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辅之以让学生冷静并“剥夺”和其他学生活动权利的软性惩罚。如果问题严重,学生则面临停课、学业不及格、强制转学、开除以及向执法部门和其所申请大学报告的处罚。 日本学校教育法明确区分“惩戒”与“体罚”。如果教师的惩戒属于身体侵害,或者给学生带来肉体痛苦,则属于体罚。只要不是体罚,如若教育需要,教师则拥有惩戒权,例如放学后继续留在学校(允许出去吃饭,并且时间不会长到给学生身体带来痛苦);课堂中在教室内罚站;多完成一些学习课题或清扫任务等。 (摘编自教育惩戒权,各国怎样做)4、下列

11、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洪宇提案关注教育惩戒权的具体内容、性质和必要性,同时也提出教育惩戒权边界的问题。 B“教育惩戒权”是指根据教育需要,校长和教师可根据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惩戒,但不允许体罚。 C材料三引导人们了解“教育惩戒权”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立法情况及教师的具体运用情况。 D英美日等国早于我国,制定了有关“教育惩戒权”的切实可行的完备法规。我们可以学习借鉴。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施教育惩戒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及形式,目的就是依法维护教学秩序、推动依法治教。 B家长普遍认为,如果孩子出现违反校规的情况,教师应先用言语教育

12、,如果无效,可用惩戒权。 C在子女被老师惩戒过的孩子家长的问卷调查中,九成以上家长认为教育惩戒对孩子能起到作用。 D日本规定必要时可依据相关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体罚,并对属于体罚的行为做了说明。6、三则文字材料分别表述了什么内容?请就三则材料的共通点,谈谈你的看法或展望。(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地球的红飘带(节选)魏巍 韩洞庭指着渡口,对丁纬吩咐说:“这里是佯动方向,你们就在这里架桥!” 正在这时,只听“轰隆”一声,一颗迫击炮弹落在附近,在雨雾里升起一团浓浓的蓝烟。接着又是一梭子哒哒哒的机枪声,茅屋旁边的一棵大树落下不少枝条来。

13、 “敌人发现我们了!”韩洞庭说,“快分头干吧!”过了不大工夫,杨米贵就领着十几个战士,出没在竹林里,砍竹子,捆竹子,背竹子,忙个不停。他们的身上湿漉漉的都是雪水。杨米贵真的像是造船司令似的不断提醒着人们一些注意事项,而且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同志们!请注意,不要把公竹子砍光了!” “什么公竹子?杨二郎,难道还有母竹子吗?”人们一片笑声。 “莫笑,莫笑,确实有公竹子、母竹子的!我小时候干过的。”杨米贵一本正经地说。 接着,他领着人们指看什么是公竹子,什么是母竹子,说:“我们把公竹子或者母竹子全砍了,这片竹林以后就不存在了,那么老百姓怎么办?就是土豪的。以后还要分给穷人嘛!” “对,杨二郎说得有理!

14、”人们纷纷说。 “所以,咱们要隔几棵砍一棵,留下公的,也要留下母的!” 人们砍下竹子,他又指导编竹筏,竹筏编成,他又喊:“不成,不成,船头上还要烤一烤,让它翘起来,不然阻力大,走不好。” 这样,到了中午时分,就编起了一只漂漂亮亮的翘着头的青青的竹筏。 当这只竹筏出现在韩洞庭、黄苏、金雨来的面前时,他们乐得眉开眼笑。他们这里桶捅,那里摸摸,然后对着造出最新产品的造船司令,看了又看,笑得很甜。韩洞庭转过头问金雨来:“过江的人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金雨来说,“报名的不少,我先挑了八个,过不过得去,让他们先试一试。” “这样好。”黄苏先肯定了,“把他们带来吧!” 不一时,七名战士由一名排长

15、率领,跑步赶来。在他们面前站成一排。韩洞庭一看,来的人虽然武装整齐,可是八个人有四个穿便衣的,七长八短,还有一个穿长袍的,一个戴礼帽的,心中就有几分不悦。真是,还不如中央苏区的游击队整齐!但转念一想,出发两个多月了,天天走,没有得到一点补充,也只好如此。再看那八个人精神还好,在首长面前故意表现出执行艰巨任务满不在乎的神气,也就释然了。 “你们都识水性吗?黄苏问。“他们都是赣江边长大的。”金雨来笑着说。“我看这条江还没有赣江宽哩。”那个戴礼帽的显出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出于政治委员的责任感,黄苏望着大家严肃地说:“同志们的责任很重呵!如果我们过不去乌江” “这个我们知道!” “请首长放心吧!” 人们纷纷说。 韩洞庭挥了挥手:“那就开始吧,我组织火力掩护你们。” 他们把竹筏抬到江边。韩洞庭和黄苏在坡坎后面隐蔽观察。此时山谷中依然云雾迷蒙,雨雪霏霏,北风挟着惊涛,发出动人心魄的咆哮声。 随着敌人的射击声,红军的马克沁重机枪,也以准确的点射封锁着对岸堡垒上的枪眼。那八个穿着杂色服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