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五

上传人:晴*** 文档编号:13638764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近日,由人民日报社出品的扶贫纪录片中国扶贫在路上,在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首发,并将在全球多家媒体播出。纪录片摄制历时3年,从全国近1000个扶贫典型中筛选出21个典型案例,分为减贫之路扶贫智慧志启未来3个篇章。纪录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精选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案例,邀请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进行点评,多维度、多角度阐释中国扶贫方案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变。本片以权威史料文献、真实扶贫案例、生动叙事方式,生动记录中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充分

2、彰显党带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系统展示我国扶贫成就和世界贡献。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深度讲述“中国扶贫 第一村”赤溪村扶贫开发的历史。 通过这几年扶贫工作,一方面为群众办了些事情,增长了见识;一方面,在 与各单位同事、村干部、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现与大家分享。 怀着一颗真心来帮。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感农民之苦,我的父母都是 70 岁左右的人,这么大 的岁数,还日夜不停地在地里劳作。我在江西当过两年村官,来十堰的头三年从 事“三万”活动,可以说,一直都是从事农村工作,一直在与农民打交道。在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不能忘了

3、农民,不能让农业农村拖社会发展的后 腿,扶贫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一件又一件实事,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夯实党的 执政基础、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添砖加瓦,为提高党的信用度持续“充值”。作为 入党十八年的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赤子之心。 帮助群众,引导群众。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年代,写了许多非常经典的文章和调查报告。他在多篇 文章中指出,党员干部首先要当小学生,但也不能当群众的尾巴。我们在工作中, 一方面要办大量的、琐碎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以争取群众对我们的支持, 一方面要注意帮助群众转变不良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引导群众。 入乡随俗,接地气。我们的村民、

4、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在村中的,大部分文化程度都不高,讲一 大堆大道理还不如办一件实事,必须把中央的精神和地方、本村的实际结合起来, 融会贯通。因此不能书生气,讲官话、套话、正确的废话。 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 农村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涉及扶贫、党建、危房改造、森林 防火、防汛抗旱、信访维稳等各方面,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而且这些政策还在 每年或者每隔几年不断的调整变化中,因此必须经常学、天天学、常学常新,只 有将各方面的政策掌握了如指掌,入户宣传时才能随时“调用”,心中有数、应 对自如,决不能一问就哑巴了,显得干部没水平、不过硬,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 学会“弹钢琴”。扶贫工作看似单纯,其实也涉及方方面面,光政策就有“五个一批”,再加 小额信贷、危房改造、创业就业、健康扶贫等,既要落实政策,还要化解矛盾, 各级的报表、材料、上级安排的工作也要及时上报和落实。所以,在工作中必须 注重轻重缓急,手脑并用,统筹协调,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