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8713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0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行教案(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商业银行经营学 课程教案课程编号:031031总学时: 51学时 周学时:3学时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管理类开课时间: 第三学年 使用教材: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主编:鲍静海 尹成远 授课教师姓名: 鲍静海、尹成远等章节第1篇 总论第1章 商业银行概述课时3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组织结构,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特殊性,将相关理论运用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突出方

2、法:这部分重点介绍,采用讲授的方式。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设立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示让学生更直观了解这部分内容。相关内容素材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吴念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任远,科学出版社,20043.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龚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1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1本节主要采用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1.1 商业银行的起源这部分可以结合货币银行学中所学过的内容,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基本思路: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同时要启发学生了解

3、,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功能。1.1.2 商业银行的形成和发展 1.商业银行的形成重点了解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2.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部分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做更多的了解。1.2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课时:11.2.1 商业银行的性质这部分重点介绍,采用讲授的方式。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

4、来介绍的: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1.2.2 商业银行的功能(重点掌握,采用讲授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用中介。其作用在于:将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2.支付中介。主要有两个作用:节约了流通费用;降低银行的筹资成本,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3.信用创造。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创造存款货币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节省现金使用,减少社会流通费用,又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4.金融服

5、务。通过金融服务功能,商业银行既提高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加强了银行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银行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获得了不少费用收入,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1.3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组织结构 课时:11.3.1商业银行设立的经济条件和金融环境 需要考察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包括:1.生产力发展水平2.人口状况3.工商企业经营状况4.地理位置5.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6.金融业的竞争状况7.当地的有关政策1.3.2 商业银行设立的一般程序 1.申请登记2.招募股份大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都以公开招募方式募集股本,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也可以采取私下招募的方式筹集股本。3.验资开业1.3.3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6、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1.3.4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1.决策系统。商业银行的决策系统主要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组成。2.执行系统。商业银行的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其领导的各业务部门组成。 3.监督系统。商业银行的监督系统由监事会和稽核部门组成。1.3.5 典型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图(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示)1.美国银行的组织结构(1)小型社区银行的组织结构(2)货币中心银行的组织结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2.中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图 监事会董事会行长风险管理委员会监察部稽核部行长办公室信息科技部法

7、律事务部研究部清算中心总务部人力资源部风险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财务会计部投资管理部海外行管理部综合管理系统支持保障系统稽核系统监察系统企业业务部金融机构部零售业务部结算业务部资金部营业部业务发展系统稽核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教学后记该章是全书的第一章,有统驭全篇的作用。课堂教学结束后,建议学生联系货币银行学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实际,进行一次讨论,以加深有关商业银行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理解。章节第2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课时2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了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演变过程,基本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对于现代商

8、业银行普遍采取的利率风险管理,本书将在第16章给予详细阐述)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突出方法:主要采用结合案例讲授的方法。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及其运用突破方法:结合我国资产负债管理的措施,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相关内容素材1.商业银行经营学,戴国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任远,科学出版社,200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2.1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课时:0.52.1.1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 1.高负债率2.高风险性3.监督管制的严格性2.1.2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资金安全,保持资

9、产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又称为“三性”目标。1.安全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盈利性原则4.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权衡的原则首先,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其次,安全性与盈利性是一对矛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保证信贷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统一。2.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课时:0.5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2.2.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商业贷款理论、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1.商业贷款理论 2.转移理论3.预期收入理论2.2.2负债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

10、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积极性:负债管理理论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为银行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缺陷:主观性强,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2.2.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总结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缺点,通过资产与负债结构的全面调整,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目标的均衡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1.流动性问题。2.风险控制问题。3.资产与负债的对称。2.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课时:12.3.1 资产管理方法 资产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与线性规划法。1.资金总库法 又称资金汇集法,或者资金集中法。基本操作程序是

11、:由银行将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池”或称作资金总库,将“资金池”中的资金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将其按照资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梯次分配。优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把资金配置到各项资产中去的一般规则和优先顺序。缺陷:凭借主观判断,降低了银行的盈利水平。2.资金分配法 又称资金配置法、资金转换法。该方法认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分配的数量与获得的资金来源有关。优点: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缺陷:流动性需求高,影响了银行收益;流动性的取得完全局限于负债方面,束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主动性。 3.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是在管理理论和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在银行管理中的应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该方法是求得

12、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值最大(小)化的一种方法。优点: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得到了量化,较前两种管理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缺陷:不能适应现实情况的复杂性。2.3.2负债管理方法 核心内容是银行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调整负债流动性需要来满足资产的需要,以此来扩大负债与资产的规模。主要包括两种:1.储备头寸管理方法2.全面负债管理方法 2.3.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负债进行组合而获取相当收益并承担一定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应用经济模型来综合协调与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即融资缺口模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本书将于第16章对以上两种模型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利率风

13、险管理方法给予重点阐述。2.3.4中国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教学后记重点讲授第一节,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章节第3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课时1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及其变化,并结合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认识并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新变化突出方法: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实际变化进行讲授。相关内容素材1.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三版),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3.1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 课时:0.53.1.1商业银行经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大幅度波动使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银行面临的风险加大,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国际业务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国际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