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38673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生理第一章绪论》-精选课件(公开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Physiology,教材:医学生理学,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生理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内容,生命基本表现,内环境及其稳态 机体功能的调节,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 2.掌握新陈代谢、兴奋性、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 等基本概念。 3.掌握内环境及稳态. 4。掌握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和自身调节的概念及特点。 5.熟悉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目的要求,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an overview of physiology),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

2、hysi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功 能活动发生、发展及其与环境关系规律的科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使学生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阐明正常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的道理及其活 动规律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说为什么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一个医师要研究生病的人,要用生理学来阐明和发展关于疾病的科学。 Claud Bernard,人体生理学是在医学实践中发生发展和积累起 来的,反过来又促进医学的发展。,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细胞、分子

3、水平的研究: 研究细胞内的超微结构的功能活动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即关于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物理化学机制的研究。,(一)研究内容,2.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它的任务在于阐明各个器官及系统怎样进行活动、它的活动受到哪些因素控制,它对整体的生理功能有何作用和意义等。,(一)研究内容,(一)研究内容,3.整体水平的研究: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1.慢性实验:是以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清醒完整的动物为实验对象,对实验动物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研究的方法。,(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2.急性实验:急性动物实验又可分为两种 : (1)在

4、体实验:是在动物失去知觉(麻醉或毁坏大脑)的情况下,进行活体解剖,暴露所要观察的器官,进行实验研究。,(二)研究方法,(2)离体实验法:是把要研究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从活的动物身上取出,放在适宜的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使它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其固有的生理功能,以供进行实验研究。,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哈维(W. Harvey, 1578-1657年),英国皇家医生。其心血运动论(1628年)等著作陆续发表,以大量人体和动物实验观察为依据,开创了科学 (/实验) 生理学研究之先河。,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 (metabolism) 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生物体,在不断重新建造自身特

5、殊结构的同时,又不断破坏自身已衰老的结构,实现自我更新。 Metabolism 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就结束。,1.合成代谢 anabolism 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转化为自身物质,并储存能量。 2.分解代谢catabolism 机体分解自身的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二、兴奋性(excitability),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受而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称为。,刺激按其性质分为三类: 1.物理性刺激:声、光、电、机械、温度等。 2.化学性刺激:酸、碱、化学物质等。 3.生物刺激:细菌、病毒等。,刺激的三要素,刺激

6、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阈强度简称阈值(threshold). 阈下刺激、阈上刺激。,反应(response):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活动状态的改变就叫。,1.现代生理学将组织细胞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称为兴奋(excitation); 2.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状态的减弱,称为抑制(inhibition)。,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特性称为兴奋性( excitability)。,机体内兴奋性较高的细胞(组织)称为可兴奋细胞(组织) excitable cells (tissue)。,兴奋性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兴奋性的高低与阈值呈反变关系。兴奋性越高阈

7、值越低,三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称为适应性。1)行为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趋热性、躲避活动等),属于本能性行为。2)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低氧环境生活的人红细胞增多等)。,四生殖(Reproduction),两种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称为生殖。,第三节 内环境及其稳态(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its homeostasis,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占体液的1/3。

8、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homeostasis),第四节 人机体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Human Function),调节(regulation) 是机体针对内、外环境 变化所发生的各种适应性反应过程。,意义: 机体在不同的水平(层次),通过不同的方式,遵循自动控制的原理对自身功能活动实施精确调节,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使机体的功能状态适应变动的环境,达到维持自身生存的目的。,一、调节方式 (types of the regulation),(一)神经调节( nervou

9、s regulation ) 概念:指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各器官系统功 能进行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 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器官。 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 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传入神经及传出神经: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 来的通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的类型,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生来就有的, 其反射弧及反应比较固定。,2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建

10、立在非条件 反射的基础上的,是人或高级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短暂、准确(快、准、短)。,(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概念:指体内化学物质(激素或代谢产物)以体液(血 液或其它体液)为媒介对机体功能活动进行调 节的方式。,1.全身性体液调节: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对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3. 神经体液调节:以神经为主导体液参加的复 合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广泛、持久(慢、泛、长)。,2.局部性体液调节:化学物质直接扩散到它周围的组织液中,调节邻近细胞的功能活动。,(三)自

11、身调节 ( autoregulation),概念: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 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特点: 调节的范围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二、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人体的功能调节分为三类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系统 (open-loop system)(二)反馈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三)前馈控制系统 (feed foreword system) 反馈控制系统,尤其是负反馈调节过程对于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维持最为重要。,反馈控制的概念,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

12、过程。,概念: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一)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意义: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相对平衡(稳定)。,负反馈:,(二)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控制部分的活 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更加强。,意义:加速生理过程,保证机体功能活动达到特定 状态。,正反馈 :,(三)前馈 ( feed-forward ),概念:干扰信息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的直接调 控作用。 意义:使机体的反应更具有预见性,并减少机体反 应的波动。,如何学好生理学?,1.及时复习。 2.弄懂各章节的内容,理解性记忆。 3.前后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训练和提高分析和综合问题 的能力。 4.归纳总结,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掌握知识点, 便于记忆。 5.重视实验,写好报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