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38161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各论复习要点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基本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特点、继发性改变。掌握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概念、临床病理特点;熟悉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底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病变特点及对机体影响。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2掌握良性高血压细动脉硬化的病变特征,掌握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脏病变、高血压脑病变特点。熟悉急进型高血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了解高血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3.掌握风湿病的概念、基本病变特点;掌握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外膜炎的病变特点;了解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脑病变的病变特点。4.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概念、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2、病变和临床特点。5.掌握心瓣膜病中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狭窄、关闭不全的的病理形态改变、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6.了解心肌病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二、 重点、难点提要(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概念:血中脂质在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纤维性增厚,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基本病变包括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性病变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以腹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多见。病变形成动脉瘤破裂时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以左冠状动脉前

3、降支为最多 ,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等冠心病。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病理变化上属于贫血性梗死,常发生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等合并症。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is环。可引起脑萎缩、脑软化、致命性脑出血等。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位于肾动脉开口处和主干近侧端,常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脏凹陷性大瘢痕,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动脉为重,特别是髂动脉、股动脉和前后胫动脉,引起间歇性跛行、萎缩或干性坏疽。(二)高血压(hypertension)概念: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4、,后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明原因引起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可分为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舒张压90mmHg(12.0kPa)。良性高血压病变分为:机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三期。(1)机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隙性痉挛为主,无动脉器质性病变。(2)动脉病变期细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变特征,是由于血浆蛋白渗入到血管壁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正常结构消失,凝固成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管腔缩小、管壁增厚僵硬,故又称为细动脉玻变。肌型小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增生,

5、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称为肌型小动脉硬化。(3)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是主要受累脏器。高血压心脏病在代偿期表现为左心向心性肥大,晚期左心室代偿,出现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肾脏病变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变、肌型小动脉硬化,相应肾小球纤维化、玻变,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肾小球、肾小管代偿肥大扩张。肉眼观肾脏体积缩小,变硬,表面呈细颗粒状,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临床有肾功能下降,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变包括:高血压脑病,即脑水肿,严重时出现高血压危象。脑软化,即脑梗死,表现为多数微梗死灶。脑出血,是最严重、致命性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基底

6、核、内囊。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发脑疝,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失语、昏迷,甚至死亡。视网膜中央动脉玻变,眼底镜检查血管迂曲,反光增强,压迫静脉,严重时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等。(三)风湿病(rheumatism)风湿病是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血管等处结缔组织,以心脏病变最严重。急性期又称为风湿热,有发热、心脏、关节损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血沉加快、抗O滴度增高等。风湿热常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基本病变分为三期:变质渗出期,以结缔组织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为特点,伴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增生期则以风湿小体形

7、成为主要特点,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瘢痕期由增生期转变来,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形成梭形瘢痕。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初期瓣膜肿胀,纤维素样坏死、粘液样变性,瓣膜闭锁缘形成单行排列、1-2mm疣状赘生物,即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病变后期,白色血栓机化,可形成慢性心瓣病。风湿性心肌炎主要累及心肌间结缔组织,常以风湿小体形成为主。风湿性心外膜炎主要累及心脏脏层,呈浆液或纤维素性炎症,形成心包积液或绒毛心,发生机化时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以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易被吸收,多不留后遗症。风湿性皮肤病

8、变包括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前者主要为真皮血管充血水肿;后者则主要是纤维素样坏死和风湿小体,具有诊断意义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致病强的致病菌引起脓毒败血症感染心内膜。主要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急性化脓性炎症,瓣膜坏死穿孔,上有由血栓、坏死组织、细菌、大量中性粒细胞构成的松脆疣状赘生物。病人明显心功能不全、感染性梗死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毒力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引起,常在有病变的瓣膜上感染。瓣膜可溃疡、穿孔,上有由血栓、坏死组织、细菌、少量中性粒细胞构成的松脆疣状赘生物。赘生物易脱落引起栓塞。但常为无菌性梗死。(五)心瓣

9、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心瓣膜病是心瓣膜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的狭窄或者关闭不全。多见的原因是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引起。二尖瓣狭窄(metral stenosis) 引起左房肥大、扩张,肺淤血,继之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扩张和体循环淤血。临床上心尖区舒张期出现隆隆杂音,肺淤血,颈静脉充盈,肝肿大,下肢水肿等。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时,由于血液返流同样引起左房肥大、扩张,肺淤血,继之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扩张和体循环淤血等,但是同时左心室接受左房较多血容量,因此左心室出现肥大、扩张。临床心尖区

10、收缩期出现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时,流出阻力增加,左室肥大、扩张,出现左心衰、肺淤血、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扩张和体循环淤血。主动脉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主动脉关闭不全(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血液返流,出现左室肥大、扩张及一系列动力学变化。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杂音。(六)心肌病(cardiomyopathy)和心肌炎概念: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原发性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包括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时左右心室明显扩张,可伴二尖瓣、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出现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

11、以左心室壁显著肥厚、室间隔不对称增厚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心输出量下降。限制性心肌病以心室充盈受限为特征,主要由于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所致。心肌炎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免疫反应引起,也可由特发性心肌炎。表现为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呼吸系统疾病一、 基本要求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特点;了解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变特点。2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和包含疾病;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肺气肿的发病机制;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病变特点。3掌握硅肺沉着症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并发症;熟悉硅肺的发病机制

12、。4熟悉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5掌握鼻咽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肺癌的大体类型及组织学类型;掌握鼻咽癌、肺癌的扩散及转移特点。 二、 重点、难点提要(一)肺炎(pneumonia)肺炎是肺组织发生的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1细菌性肺炎 包括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典型病变分四期。临床病理联系:充血水肿期: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以浆液渗出为主;病人出现毒血症状、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红色肝样变期: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大量

13、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病人呼吸困难明显、咳出铁锈色痰,X线大片事变阴影。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肺泡腔大量白细胞、纤维蛋白渗出,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有改善;溶解消散期:纤维蛋白被溶解,肺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结局及并发症:一般经过5-10天,体温下降,症状和体征消失。并发症少见,可有: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中毒性休克、败血症、脓毒血症、肺脓肿和脓胸。(2)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亦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年老体弱、久病卧床者。多为其他疾

14、病的并发症。病变特点:呈灶状分布于两肺各叶。以两肺下叶和背侧多见。病灶灰黄、0.5-1cm左右。镜下:病灶中央可见发炎的细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化脓。临床病理联系:病人因细菌感染、支气管黏膜受炎症及渗出物的刺激引起发热、咳嗽、咳脓性痰等症状,因病变呈小灶状分布,X光检查肺内病灶为散在不规则的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由于病变部位含有渗出物,听诊时可闻及湿啰音。并发症:多见,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2病毒性肺炎 上呼吸道病毒向下蔓延所致。常见病毒:流感病毒,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除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外,病毒型肺炎多见于儿童。病理变化:病变位于肺间质,为间质性肺炎,肺泡

15、病变相对较轻。肺间质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严重时累及肺泡腔,肺泡腔内渗出物可形成透明膜。麻疹病毒性肺炎,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增生,形成多核巨细胞,又称巨细胞肺炎。在其胞浆和胞核内可见病毒包涵体。临床病理联系:病人因病毒感染而有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由于肺间质水肿及炎性渗出以及透明膜形成等,引起患者频繁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临床病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伴有干咳、少痰,严重者呼吸窘迫。少数病人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病变以肺和免疫器官损伤为主。肺泡弥漫损伤,上皮脱落,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广泛透明膜形成;肺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透明血栓形成。脾脏、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细胞减少。3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在肺间质、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内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