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637900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之步态异常研究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步态异常 gait disorders,华润武钢总医院 李翠华,步态,步态是指行走、站立的运动形式与姿势; 机体很多部位参与维持正常步态,故步态异常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虽然病变部位不同,但可出现相似的步态障碍。,步态异常可因运动或感觉障碍引起,其特点与病变部位有关。,分类及临床特征,CBF,Spastic hemiplegic gait,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单侧病变。病侧上肢通常为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代偿髋,膝屈肌及蜾背曲肌无力导致的拖脚),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轻症病人只表现下肢拖 步态。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Spastic

2、paraparetic gait,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严重痉挛肌张力增高,病人双下肢强直内收,伴代偿性躯干运动,行走费力,呈剪刀步态。常见于脑瘫患儿,脊髓外伤等,二、双侧额叶病变所致,失用步态: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病人无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现步态不稳,不确定和小步伐,脚好象粘到地上,伴明显迟疑现象和倾倒,三、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小步态:表现小步,拖曳、起步或转弯缓慢,步态不稳。易误诊为帕金森病步态,但小步态为基底宽,上肢有摆动动作,伴认知障碍,额叶释放症状,假性球麻痹,锥体束征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可资鉴别。但需要注意额颞痴呆患者也可并帕金森病,四、锥体外系

3、病变可导致,慌张步态:见于晚期帕金森病。行走时躯干屈曲向前,髋,膝和踝部弯曲,起步慢,止步难和转身困难,小步态擦地而行,呈前冲状,易跌倒;上肢协同摆动消失。,五、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和宽基底,转弯困难,不能走直线。见于小脑中线肿瘤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五、小脑性共济失调,2、小脑半球病变导致步态不稳或粗大的跳跃动作(舞蹈样步态),左右摇摆,向病侧倾斜,视觉可部分纠正;常伴肢体辩距不良,见于小脑病变和多发性硬化等。,六、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醉酒步态 :步态蹒跚、摇晃和前后倾斜,似欲失去平衡而跌倒,不能通过视觉纠正。与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的区别是

4、,醉酒者可在窄基底面上行走短距离并保持平衡,而小脑性共济失调始终为阔基底步态,七、脊髓后索病变,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多发性硬化,脊髓痨和感觉神经病等,由于关节位置觉或肌肉运动觉受损引起,传入神经通路任何水平受累均可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如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病变、脊髓后索受损、内侧丘系受损等病变,患者闭眼站立不能,摇晃与摔倒,睁眼时可部分代偿:行走时下肢动作沉重,高抬足,重落地。夜间行走或闭眼加重。,八、周围神经病变,跨阈步态(鸡步) :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脊髓灰质炎和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足尖下垂,足部不能背屈,行走时患肢过度抬高,脚悬起,落脚时总是足尖先触及地面,如跨门槛样。,九、肌肉病变,肌病步态(摇摆步态)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由于躯干和臀部肌群肌力减退,行走时不能固定躯干及臀部,从而造成摆臀现象,状如鸭子步,十、精神病变,癔病步态: 可表现奇形怪状步态,下肢肌力虽佳,但不能支撑体重,向各个方向摇摆而似欲跌倒,搀扶行走时步态拖曳,但罕有跌倒致伤者。见于心因性疾病。,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