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7867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4讲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 点题 号免疫的分类及有关免疫细胞1、2、4、5抗原和抗体3、8、12特异性免疫6、7、8、9、13、14免疫失调与健康10、11、15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 B C D解析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

2、体组织细胞中,因此都是第一道防线。值得注意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体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等,而胃液、唾液不属于体液,故其中的杀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属于第二道防线,应是第一道防线。答案C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解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造成,过敏反应是因为已经

3、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抗原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都是因为机体免疫过强造成;抗体和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解析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球蛋白);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答案D4(2012南昌市二校联考)淋巴因子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因子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

4、又参与细胞免疫C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抗体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D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的淋巴因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淋巴因子在免疫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淋巴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加强作用,A项错误;淋巴因子可促使B细胞转化为效应B(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促进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参与细胞免疫,B项正确;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故C项错误;产生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故D项错误。答案B5(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下列有关T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

5、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形成的BT细胞只分布在淋巴中,能识别并呈递抗原C效应T细胞能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DT细胞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与体液免疫无关解析T细胞能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并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T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能识别并呈递抗原。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答案A6(2011郑州质量预测)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和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

6、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因为过程可迅速完成解析由图可知,为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的过程,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和过程都是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实现的,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为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为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以上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答案B7(2011烟台调研)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甲、乙两种沙门氏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且把每一个浆

7、细胞单独培养。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B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D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大鼠体内因为有两种抗原,所以会产生两种相应的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只有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才能产生免疫反应;每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答案C8(2011烟台调研)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

8、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D在上述效应T细胞的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解析靶细胞死亡后,只是暴露出抗原;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只能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答案C9(2011西城区期末)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

9、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解析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无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记忆细胞发挥作用。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具有呈递抗原和分泌淋巴因子的作用,故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不仅影响细胞免疫,也会影响体液免疫。答案C10(2011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首次侵入人体时,与吸附在某些血管壁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B某些血管壁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C过敏反应一般对组织细胞会造成损伤D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并出现组织水肿解

10、析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与吸附在某些血管壁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并促使血管壁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并出现组织水肿。答案D11(2010中山纪念中学质检)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成就。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A B C

11、D解析HIV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由图可知,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浓度升高,二者并不完全表现负相关关系。答案B12(哈尔滨调研)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甲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A甲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甲组小鼠体内的病毒

12、q有活性,而注入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甲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乙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甲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乙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解析注射q病毒,两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且小鼠体内均能分离出有活性的病毒,说明注射的q病毒是有活性的,B错误;注射同剂量的q病毒,甲组小鼠死亡,而乙组小鼠能恢复健康,说明甲组小鼠的免疫能力比较低(如:不能产生相应抗体或免疫能力有缺陷等),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正常,A、C、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4分)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参与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

13、_,其作用是_。(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_中发育成熟的。(3)E和F都是_细胞,发生过程后,分别产生_细胞和_细胞。(4)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解析题图中B是T细胞、C是B细胞,均由A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和C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胸腺和骨髓。B增殖分化产生D(效应T细胞)和E(记忆细胞),而C增殖分化产生F(记忆细胞)和G(浆细胞),这些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但形态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图中E、F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分别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与浆细胞。在体液免疫

14、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答案(1)吞噬细胞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2)骨髓(3)记忆效应T浆(效应B)(4)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4(10分)(2011黑龙江部分重点中学质检)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表示过程)。(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3)当抗原经过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解析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过程为再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再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