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75084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的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 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

2、对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4.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D实现国家工业化5.下表是1913年19

3、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 B C D 6.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B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 C重视消费

4、品生产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7下列对斯大林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体系 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A B C D8.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5、 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 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A B C D9.漫画我不能相信我的眼睛中的文字是“共产主义的天堂”,图中走在送葬队伍前列的人物是 A普列汉诺夫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10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不符合苏联实际 B赫鲁晓夫的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C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想 D改革斯大林政治经济模式阻力很大1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6、.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C.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1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13.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美国实行的

7、自由放任政策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14.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15.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16.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

8、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17.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B.大力发展农业,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复兴农业C.贯彻工业复兴法,其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大兴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18.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

9、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19.美国最终能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渡过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原因是 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 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 B. C. D. 20.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

10、培养优秀公民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21.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A. B. C. D.22.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扩大

11、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A B C D2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有 扩大政府开支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政府直接采购 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A. B. C. D.24.陈乐民在20世纪的欧洲一书中认为:“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据此分析,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创造雄厚的经济实力 B.扩大社会消费C.稳定社会秩序 D

12、.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25.表2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89%232%388%英国133%288%415%美国80%198%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合计50分)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13、 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