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71745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长春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春版七年级上木兰诗快乐学案2【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字音词义唧(j) 象声词,本文指叹息的声音。杼(zh)古时指织布机的梭子。帖(ti) 1、邀请客人的通知,如请贴,本文取此义,活用为“文告”。2、另读ti,如贴子。3、另读ti,字贴。可汉(khn):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君主为可汗。鞯(jin): 马鞍下的垫子。辔(pi):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溅(jin): 1、形容流水声。本文取此义。2、另读jin,如溅落。燕(yn) 1、地方,如燕山,今蒙古人民共各国境同的杭爱山。2、另读yn,如燕子。骑(j) 1、骑兵。本文取此义。2、另读q,如骑马。啾(ji) 象声词,本文指马嘶

2、鸣的声音。朔(shu) 北方。柝(tu) 打更用的梆子。转(zhun) 1、古代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本文取此义。2、现作改变方向、位置等。如转身。3、另读zhun如转动。另读zhui如转文。妆(zhung) 1、化妆。如梳妆。2、女子身上的装饰,如红妆。本文指此义。3、指嫁妆。如妆奁。著(zhu) 1、通“着”穿。本文取此义。2、另读zh著作。鬓(bn) 脸两旁靠近耳朵的头发,本文泛指头发。帖(ti) 1、本文是通“贴”。2、另读ti,如请贴。3、另读ti,如啤帖。雌(c) 生物中能产生卵细胞的(跟“雄”相对。) 唧唧 形容叹息的声音。复 再,又。 当 对着。户 门。机杼 织布机的

3、转轴和梭子。这里指织布机。惟 只。女:女子,这里指木兰。军帖 军队的文告。可汉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君主为可汉。十二 这里形容数量多,不是确数。爷 父亲。下文“阿爷”义同。市 买。鞯:马鞍下的垫子。辔 马笼头。 旦:早晨。暮 晚上。 但:只。溅溅 形容水流的声音。燕山 山名。胡骑 文中指北部入侵者的骑兵。啾啾 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戎机 军机,军事。本文指战争。关山 关塞和山脉。朔 北方。金柝 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寒光 本文指清冷的月光。铁衣 即铠甲,古代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装。天子 即上文的“可汉”。明堂 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候、选拔人才的地方。策

4、勋 记功。转 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强 多,余。 欲:想,想要。用 当,作。尚书郎 尚书省的高级官员。尚书省是古代管理国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务的官员称尚书郎。千里足 千里马,跑得极快的马。儿 这时是木兰自称。郭 外城。 扶:搀扶。红妆 妇女的红色装饰,泛指艳丽妆饰。霍霍 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象声词。著 穿。云鬓 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帖 通假字,现写作“贴”。花黄 当时妇女贴在额头正中的一种装饰。火 通假字,现写作“伙”。扑朔 跳跃的样子。迷离 目光模糊的样子。傍 靠近,贴近。走 跑。 安:哪里,怎么。二、背景知识 1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

5、国古代乐府歌辞(民歌和民歌体文人诗)的著名涛歌总集。共loo卷,12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宋朝人,生平事迹不详。乐府,本是古代音乐官署,起于秦、汉时,除掌管朝会宴飨所用音乐外,兼采民间歌诗、乐曲。后来将乐府机关所唱的诗称作乐府。以后,又将仿用乐府曲调、旧题写的诗叫乐府,后人又将“含乐”能唱的词或散曲叫乐府,如东坡乐府(苏轼词集)、乐府群珠(元明散曲集)等。 2背景材料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 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

6、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第二部分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7、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与家人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斯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家长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了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二、文章脉络 全诗可分为

8、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是诗的主体的补充,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三、写作方法 1全诗情节完整曲折,叙述详略得当。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用墨如泼,对征前准备及十年征战则惜墨如金。这样的笔法不只求行文的变化、结构的疏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2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善于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表现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3诗中恰当的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既渲染了气氛,又强调了所叙的情节,使

9、语言富有韵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四、重难点导析1 1、诵读全诗,试用简要语句概括情节内容(每段不超过10个字)。(1)停机叹息,代父从军。(2)准备出征,奔赴战场。(3)征战沙场,凯旋回朝。(4)建功受封,还朝辞官。(5)解甲还乡,亲人团聚。(6)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2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能说说木兰有哪些美好的品德吗?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在她身上汇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勤劳善良,淳厚质朴,如当户织布;她坚毅勇敢、机敏活泼,如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

10、军;她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如出征时思念亲人,胜利后回到亲人怀抱,又如十年苦战,旷日持久,竭尽爱国之忠心;她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如受封不就,辞官还乡,与亲人团聚,欢乐融融;她端庄从容,美丽纯洁,如还家后卸下男妆,换上喜爱的女儿妆,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展现出来。木兰形象,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斯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她的爱国情操感召着世代的炎黄子孙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3这首叙事诗对情节叙述的详略(繁笔和简笔)作了精当的安排,请具体分析。(1)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

11、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妆”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烦,细致入微。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

12、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而对木兰重入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淳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2)简笔的运用: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的孝敬父母和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其

13、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雄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缺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4第三段中对黄河燕山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既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迫切,又衬托出木兰对家乡、对亲

14、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第三部分 练习解答】1、本题意在把握全诗的内容,熟读成诵,提高语感能力。复述时要掌握每段内容要点,以诗中叙事顺序,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条理清楚地表达。背诵时要先理解文意,理清层次,逐段进行。2、本题意在正确理解句意,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1)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2)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3)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屋子都要开了门进去

15、看盾,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4)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鬃,后贴花黄。3、本题意在把握诗歌句式特点和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第三部分 类文品析】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