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6925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年企业诊断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朱文锋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前 言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有绪论、四诊、辨证、病案书写等内容,其中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因时间关系,重点讲授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

2、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安排同学们到中医诊断实验室接受示教或到附院中医科临床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目 录绪论3第一章 望诊3第二章 舌诊3第三章 闻诊3第四章 问诊4第五章 脉诊4第六章 按诊4第七章 八纲辨证5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5第九章 脏腑辨证5第十章其他辩证方法6第十一章 病案书写6教材重点6实验教学大纲10参考书目12学时分配表13理 论 教 学 内 容绪 论一、掌握中医诊断学、

3、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其病机。 三、掌握常色和病色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望形体、望姿态的一些基本内容。 五、熟悉望头面、颈、五官、九窍与皮肤的一些基本内容。 六、掌握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七、掌握望排泄物、分泌物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舌诊 1、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2、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常象的内容及临床意

4、义,尤其是舌色和舌苔的主病。第三章 闻诊一、熟悉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二、掌握常见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三、了解病体、排出物异常气味及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第四章 问诊一、熟悉问诊的目的和意义;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二、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三、掌握寒热的概念;熟悉寒热产生的机理;掌握常见寒热类型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汗出的生理意义;掌握表证有汗、无汗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里证汗出常见类型的概念、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理解里证无汗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局部汗出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表现特点与临床意义。 五、理解疼痛产

5、生的病机;掌握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与临床意义;掌握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掌握常见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及各自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头晕、心悸、脘痞、腹胀、身重)。 七、熟悉常见问耳目异常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八、熟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病理机制;掌握问睡眠的方法;掌握失眠的概念及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掌握嗜睡的概念及引起嗜睡的常见原因。 九、掌握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掌握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一、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略)。 十二、小儿问诊(略)。 第五六章 脉诊 按诊 一、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掌握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掌握脉象要

6、素;掌握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其生理变异。 四、掌握浮、沉、迟、缓、数、洪、细、虚、弱、微、实、滑、涩、弦、紧、濡、结、代18种、熟悉10散、芤、伏、牢、疾、革、促7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五、掌握相兼脉的概念及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六、了解真脏脉的概念;了解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的特点。七、熟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舍。 六、按诊的内容。辨证第七章 八纲辨证一、掌握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了解八纲辨证的源流。二、掌握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三、掌握寒证、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四、掌握虚证、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五、掌握阴证、阳证、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临

7、床表现与鉴别要点。六、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的基本概念。七、掌握表寒、表热、里寒、里热、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寒、虚热、实寒、实热证的临床表现。八、熟悉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九、掌握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辨别要点。十、掌握虚实转化、错杂、真假的辨别要点。十一、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一、病因辨证。二、掌握气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尤是气虚、气陷、气不固、气滞等证候。三、掌握血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血瘀、血虚证。四、掌握津液亏虚和津液内停(痰证、饮证、水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五、掌握气血津液兼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第九章

8、 脏腑辨证一、掌握心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二、掌握肺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三、掌握脾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四、掌握胃肠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五、掌握肝胆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六、掌握肾与膀胱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七、掌握脏腑兼病常见证候的的临床表现。第十章 其它辨证方法 一、了解六经辨证的概念;掌握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熟悉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 二、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掌握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熟悉温病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三、三焦辨证(略)。第十一章 病案书写 一、熟悉病案的内容和书写要求。 二、了解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三、了解中医病案书写格式。教 材

9、 重 点绪 论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等概念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第一章 望诊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 常色和病色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望形体、望姿态的一些基本内容。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第二章 舌诊 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常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尤其是舌色和舌苔的主病。第三章 闻诊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常见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第四章 问诊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10、。寒热的概念;熟悉寒热产生的机理;常见寒热类型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 表证有汗、无汗的机理及临床意义;里证汗出常见类型的概念、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与临床意义;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常见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及各自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头晕、心悸、脘痞、腹胀、身重)。 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病理机制;掌握问睡眠的方法;失眠的概念及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引起嗜睡的常见原因。 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第五章 脉诊 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脉象要素;掌握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其生理变异。 浮、沉、迟、缓、数、洪、细、虚、弱、微

11、、实、滑、涩、弦、紧、濡、结、代18种、熟悉10散、芤、伏、牢、疾、革、促7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相兼脉的概念及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舍。第六章 按诊(自学)第七章 八纲辨证 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寒证、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虚证、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阴证、阳证、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的基本概念。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辨别要点。虚实转化、错杂、真假的辨别要点。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尤是气虚、气陷、

12、气不固、气滞等证候。血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血瘀、血虚证。津液亏虚和津液内停(痰证、饮证、水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气血津液兼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第九章 脏腑辨证心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肺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脾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胃肠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肝胆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肾与膀胱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脏腑兼病常见证候的的临床表现。第十章 其它辨证方法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温病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第十一章 病案书写病案的内容和书写要求。实验教学大纲舌 诊【目的要求】1. 熟悉舌象形成的原理。2熟

13、悉舌诊的临床意义。3熟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掌握常见舌象及其病理意义。【教学内容】一、 舌诊的概念 二、 舌象形成的原理 三、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舌象要素及常见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幻灯片、舌苔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相互诊察舌象。脉 诊【目的要求】1.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2熟悉脉诊的临床意义。3熟悉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4掌握常见脉象及其病理意义。【教学内容】一、 脉诊的概念 二、 脉象形成的原理 三、 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脉象要素及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幻灯片、智能中医脉象仪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进行脉诊操作。 参 考 书 目1.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 朱文锋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牟11月第1版2. 中医诊断学图表解陈家旭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3. 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诊断学邓铁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