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6238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产品管理)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内饰件实施规则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编号:CNCACNCA02C02C060060:20052005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内饰件产品汽车内饰件产品 2005-10-102005-10-10 发布发布 2005-12-012005-12-01 实施实施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目 录录 1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2 2认证模式认证模式 3.3. 认证的基本环节认证的基本环节 4.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2 型式试验 4.3 初始工厂审查 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5 获证后监督 5.5.

2、 认证证书认证证书 5.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5.2 认证证书的变更 5.3 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6.6.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6.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2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6.3 加施方式 6.4 加施位置 7. 收费 附件附件 1 1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附件附件 2 2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驾驶室及乘客舱内采用单一型或层积复合型有机材料的内饰件产品,包括地板覆 盖层、座椅护面和装饰性衬板(门内护板、前围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

3、 2 2认证模式认证模式 产品抽样检测+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注:为方便委托人,认证模式也可采用初始工厂审查+产品抽样检测+获证后监督。(特殊情况 时经认证机构同意,认证委托人可采取送样方式进行产品检测)。 3.3.认证的基本环节认证的基本环节 3.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3.2 产品抽样检测 3.3 初始工厂审查 3.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3.5 获证后监督 4.4.认证实施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 4.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1.1 认证的单元划分 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且在以下主要方面无差异的内饰件产品视为同一单元: 4.1.1.1 层积复合材料 1)各层材质及厚度; 2)加工工艺;

4、 4.1.1.2 单一材料 1)材质; 2)加工工艺; 4.1.2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见附件 1。 4.2 产品抽样检测 4.2.1 产品抽样 4.2.1.1 抽样原则 认证机构应从认证申请单元中抽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 4.2.1.2 抽样时机 一般情况下,产品抽样应在初始工厂审查前进行。为方便委托人,产品抽样也可以和初始工厂 审查同时进行。 4.2.1.3 抽样方法及试样规格 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仓库)随机抽取,抽样基数应不低于样品的 10 倍。 抽取的标准试样由抽样人封样后,送至指定的检测机构实施检测。 从抽取的样品上截取五块(件)标准试样。如果沿不同方向有不

5、同燃烧速度的内饰材料,则应 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 试样规格为 356mm100mm。若内饰件的形状和尺寸不足以制成规定的标准试样,则应保证下 列最小尺寸试样,但要记录。 1)如果内饰件宽度介于 3mm60mm,长度应至少为 356mm,在这种情况下试样要尽量做成接近 内饰件的宽度。 2)如果内饰件宽度大于 60mm,长度应至少为 138mm。 3)如果内饰件宽度介于 3mm60mm,且长度小于 356mm,或宽度大于 60mm,长度小于 138mm, 则不能按照本规则进行认证;宽度小于 3mm,的内饰件也不能按照本规则进行认证。 4.2.1.4 试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试验后,应以适当的方式

6、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相关资料。 4.2.2 检测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注: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版本。 4.3 初始工厂审查 4.3.1 初始工厂审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抽样检测合格后,进行初始工厂审查。 工厂审查时间根据委托认证产品的单元及覆盖产品型号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 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 2 至 4 个人日。 4.3.2 审查内容 工厂审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4.3.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见附件 2)为本规则覆盖产品初始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 查的基本要求。 4.3.2.2 产品一致性

7、检查 工厂审查时,应对委托认证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 认证产品的标识(如:名称、规格、型号和商标等)应与试验报告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 所标明的一致; 2) 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抽样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 3)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件,应与抽样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 4) 现场指定试验:试验项目应从例行检验或确认检验项目中选取(见附件 2) 。 产品一致性检查出现问题时,认证机构应视情况作出限期整改、重新型式试验、中止本次认证 的处理。 4.3.3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加工场所,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 品。 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8、4.4.1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负责对抽样检测、工厂审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的,由认证机构对委托人 颁发认证证书(每一个认证单元颁发一张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规定的要求。 产品抽样检测不合格,允许限期(不超过 3 个月)整改,如期完成整改后申请产品抽样检测 复试;工厂审查存在不合格项,允许限期(不超过 3 个月)整改,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 果进行确认。产品抽样检测复试和工厂审查整改结果均合格,经认证机构评价后颁发认证证书;逾 期不能完成整改,或整改结果不合格,终止本次认证。 4.4.2 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自正式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所

9、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包括产品抽样检测时 间、工厂审查时间、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证书制作时间。 产品抽样检测时间自样品送达指定检测机构之日起计算,检测周期不超过 20 个工作日。 工厂审查后提交报告时间一般为 5 个工作日,以检查员完成现场审查,收到并确认工厂递交的 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之日起计算。 认证结论评价、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 5 个工作日。 4.5 获证后监督 4.5.1 监督的频次 4.5.1.1 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第 12 个月起进行第一次获证后监督,此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 获证后监督。 4.5.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

10、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的; 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本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有足够信息表明制造商、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影 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4.5.2 监督的内容 监督的方式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产品抽样检测。 为方便委托人,产品抽样检测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确认检验的结果。 4.5.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由认证机构根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对工厂进行监督复查。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 力要求规定的第 3,4,5,9 条是每次监督复查的必查项目,其他项目可以选查,每

11、4 年内至少 覆盖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每个加工场所监督复查的时间一般为 1 至 2 个人日。 4.5.2.2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 监督时在加工场所对获证产品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检查内容见 4.3.2.2。 4.5.2.3 产品抽样检测 在监督时进行抽样。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仓库)随机抽取。抽样方法 及试样规格见 4.2.1.3。对抽取样品的检测由指定的检测机构实施。抽样检测项目依据本规则中的 第 4.2.2 条。 4.5.3 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监督复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对监督复查时发现产品本身存在不 符合的,视情况作出暂停或撤销认证的决定,停止

12、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对质量保证能力有 不符合项的,应在 3 个月内完成纠正措施,逾期将撤销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 5 5认证证书认证证书 5.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不规定证书有效性截止日期。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定期的监 督获得保持。 5.2 认证证书的变更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如果其产品发生以下变更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1)增加/减少同一单元内认证产品; 2)获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结构、制造工艺和供应商等发生变化; 3)获证产品的商标,委托人、制造商或工厂信息(名称和/或地址、质量保证体系等)发生变 化; 4)其他影响

13、认证要求的变更。 认证机构应核查以上变更情况,确认原认证结果对认证变更的有效性;需要时,针对差异进行 补充检测和/或工厂保证能力审查;合格后,确认原证书继续有效和/或换发认证证书。 5.3 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间及认证证书注销和撤消后, 产品不得出厂、进口。 6 6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 6.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2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本规则覆盖的产品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变形认证标志。 6.3 加施方式 可以采用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和印刷、模

14、压认证标志中的任何一种。 采用印刷、模压认证标志时,还应在标志周边适当位置注明产品的工厂代码。标志使用方案应 报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发放与管理机构核准。 6.4 加施位置 应将认证标志加施在部件主体的适当位置或其最小外包装上。 7.7.收费收费 CCC 认证收费涉及申请费、产品检测费、工厂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含证书费) 、监督复查 费、年金、认证标志费等,具体费用由认证、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附件附件 1 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1.产品描述产品描述 ( (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 1.1 单一材料 1.1.

15、1 产品名称; 1.1.2 材质; 1.1.3 正面颜色及厚度; 1.1.4 编织/制造方式。 1.2 层积复合材料 1.2.1 产品名称 1.2.2 各层材质、厚度及编织/制造方式; 1.2.3 排列方式; 1.2.4 加工工艺; 1.2.5 表层颜色; 1.3 内饰零件尺寸:长 x 宽 x 高; 1.4 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如有) 。 2.2.足以识别产品主要特征的照片。足以识别产品主要特征的照片。 3.3. 层积复合材料内饰件产品材料剖面示意图。层积复合材料内饰件产品材料剖面示意图。 4.4.产品产品关键原材料清单关键原材料清单 4.1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为: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

16、料等; 4.2 清单中至少要包括关键零部件、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供货单位和进厂检验项目等内容。 5. 工厂概况:工厂概况: 5.1 生产情况(所申请产品的生产规模、能力及生产历史) ; 5.2 工厂的关键生产设备清单; 5.3 工厂的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精度、检定周期等) ; 5.4 与附件 2 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及机构框图/表和职责规定文件等。 6 6必要的认证产品检测报告必要的认证产品检测报告。 7.7. 委托人、工厂的注册证明材料。委托人、工厂的注册证明材料。 8.8. 指定认证机构需要的其他文件。指定认证机构需要的其他文件。 附件附件 2 2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 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