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35694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公开DOC·毕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适应加快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具有广袤的森林资源,我们都知道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神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首要地位,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因此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重点是研究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寻求森林生态系统合理性机制;研究生物与其外界环境之间关系和作用规律、自组织的内在规律性以及人类自身的行为约束,为防止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后果制订必要措施,为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行业。森林旅游业的

2、兴起,在全国旅游业中,更是成为一个异军突起、势头强劲、方兴未艾的行业。更是成为一个异军突起、势头强劲、方兴未艾的行业。首先,森林旅游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关于开展森林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罗伯特道格拉斯指出:“野游是大生意,它不再是美国经济的附属品,而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森林旅游区每年接待游人3亿多人次;在法国,仅Fontainblue森林每年吸引的森林旅游者就达1000万人次。我国的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势头挺猛。自1982年国家批准成立第一个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到2000年底,全国各类森林公园已发展到1078处,森林旅游直接收入

3、已超过12.93亿。辽宁省在2000年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4113.8万元,占全国的3.2%,接待旅游总人数186.35万人,占全国的2.6%。其次,发展森林旅游业促进了林区及附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森林旅游使林区原来单一的生产木材或人工造林,或生产某些经济林产品的林业经济结构变为向广大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给林区增加经济收入,并带动着发展旅游所必须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张家界原是个交通闭塞的小林场,经济落后,附近农村处于贫困状态。但在1982年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林区经济迅速发展,据统计,1993年全年旅游收入5260.7万元,商品销售收入1131万元。

4、再次,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了当地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据研究,旅游业每收入1元,就给相关产业带来57元的增值效益。据此,湘西北地区已将森林旅游作为其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产业,并成立了以张家界命名的地级市;浙江千岛湖的森林旅游在带动淳安县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间接地对杭州及其他有关游客经过和转运的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发展森林旅游业促进劳动力就业。由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创造高于本身就业人数数倍的就业机会。如美国在1975年发生经济衰退时,全国就业人数减少130万人,但以野游为主的旅游业反而增加就业12万人。(二)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设置是振兴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辽宁作为国家“

5、一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在为全国经济高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事实上,资源型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时进行经济转型,以获得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辽宁省的阜新市、抚顺、鞍山等城市均已进入转型期,国务院高度重视这类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建议采取多部门联合推动的方式,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顺利转型。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振兴和服务老工业基地的有效出路。如沈阳郊区下寺村借助靠近沈阳市森林公园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农家生态游,使村年收入提高到500万元;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含植物园)在200

6、3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量居全国第八位其中,前五位为开放或半开放景区。可见,森林旅游在辽宁省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辽宁省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2个,总面积149721hm2(1999年底统计数据),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在森林旅游资源方面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森林旅游在大幅度快速扩展过程中带有很大程度的自发性,而自发性的实践往往带有盲目性,盲目性的实践必然会导致失误或造成损失,甚至起妨碍和破坏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有关环节和专业技术问题上,如旅游区定位、森林旅游景观及其他旅游产品规划、各项建设及旅游产品设计、森林旅游支持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盲点和盲目性,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辽宁省森林旅游业的

7、研究与管理,确保森林旅游市场的良性运行和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设置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培养森林旅游规划、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学科的高级技术人才非常紧迫和必要。二、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建设特色(一)根据加快林业发展、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定位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对我国来说,加入WTO、举办2008年奥运会、经济的持续增长等等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顺应这一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许多大学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各个院校旅游专业的专业定位差别很大。同济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

8、以各类旅游区建设规划设计和旅游企事业经营管理,毕业生擅长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规划。南开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旅游管理系的专业特点是培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的森林旅游专业主要侧重于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管理。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生物科学为主,融林学、经贸、社科、工程为一体的全国重点大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充分利用林学、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和生态学等老学科雄厚的科研和人才积累,充分发挥我校注重实践、基础扎实等优势,定位在开展以森林资源为基质的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始终贯彻

9、以森林旅游业为基础,以发展林区经济为核心,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导的原则,并实现三者的高度统一。因此,与综合性大学的旅游专业相比,除掌握一般旅游管理知识外,强化了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和资源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与林业院校的相同专业相比,强化了对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克服了旅游这个综合性学科知识面宽但知识深度不够的弊端,使知识深度与广度形成了合理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二)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为促进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先后与本溪桓仁库区国家森林公园、新宾猴石森林公园、老秃顶国家级

10、自然保护区、沈阳市植物园、辽宁省弯甸子实验林场建立了实践、实习基地;在校外的辽宁林业大厦(3星级宾馆)和校内的外事处外宾宾馆建立了饭店管理实习基地。(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扩大专业知名度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参与社会实践。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与辽宁省旅游局、辽宁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局、辽宁省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辽宁电台(旅游栏目)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资源和设备条件,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使学生适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在专业建设方面主要是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拓宽专业面

11、,关键是加强专业基础教学。本专业的基础教学强化了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形成了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旅游管理学科。同时,为增加适应性,鼓励有余力的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选修辅修专业。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主要有:生物学、生态学、旅游学。主要课程包括:森林植物学、野生动物学、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森林游憩学、旅游经济学、旅游会计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游钓与狩猎学等。总体来看,学科体系中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突出,妥善处理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核心课程与相关知识、

12、理论与实践等关系,学科体系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与综合性。四、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教师队伍状况(一)学历结构、职称和知识结构本专业现有7名教师(不包括其他教研室给本专业开课教师),教师中博士2人,硕士4人,学士1,学历结构符合本专业教育、教学要求。(二)教师职称结构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人,职称结构较合理。7位教师的年龄均小于55岁,年龄结构较年轻。(三)教师知识结构为配备合理的教师知识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一方面大力引入新教师,分别来自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黑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东北林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旅游专业的优秀硕士生和优秀本科生,各位新教师的综合素

13、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能力,经过到国内著名大学进修后均已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另一方面在原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教师到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如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学科带头人殷明放教授、森林资源保护方向学术带头人高国平教授等均为本专业承担主要基础课程。(四)教师专业实践背景丰富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教师非常重视专业实践工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大量的专业实践工作,指导鞍钢房地产和阜新市太平区塔山风景区建设,提出开发“工业旅游”等合理化建议,深受当地政府的欢迎。主要有辽宁大冰沟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阎王鼻子水库旅游区规划、普兰店国家森林公园二龙山景区

14、规划、大连金州区后石海滨森林度假区规划、辽宁千山森林公园现状及功能分区、青龙山森林景区规划和朝阳市凤凰山森林景区规划等,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较高规划设计水平。教师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被充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五)整体科研水平林学院现有3个硕士学位培养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其中,森林培育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由于这3个学科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林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具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多年的科研工作基础。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经费合计670万元,在森

15、林培育理论和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立地与林地生产力管理、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林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次,林学院于1998年成立了“沈阳农业大学景观规划设计所”,对外承揽多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加省部级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景观规划设计所承担省部级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和各市科技进步奖6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3项。目前正承担3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六)科研方向与计划近期的科研计划是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作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森林公园规划

16、、开发与管理、森林旅游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各国有林场的顺利转型提供指导。整体科研实力较强,学术梯度合理,具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的能力。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克服了旅游这个综合性学科知识面宽但知识深度不够的弊端,使知识深度与广度形成了合理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二)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为促进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先后与本溪桓仁库区国家森林公园、新宾猴石森林公园、老秃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沈阳市植物园、辽宁省弯甸子实验林场建立了实践、实习基地;在校外的辽宁林业大厦(3星级宾馆)和校内的外事处外宾宾馆建立了饭店管理实习基地。(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扩大专业知名度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参与社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