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35672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原文、节奏划分及理解填空:原文:庆历/四年春,滕(tng)子京/谪(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予(y)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n)雨霏霏(f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o),山岳/潜(qin)形;商旅/不行,樯(qing)倾

2、/楫(j)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汀(tng)兰,郁郁/青青(q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3、/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及滕子京政绩的背景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具体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亦矣;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亦矣。4.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5.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6.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不以物喜,不以

4、己悲。7.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答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2)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杀敌卫国的精神。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敌军溃败夜逃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率 领轻骑冒雪追敌,“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极度恶劣,

5、更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刚毅。(3)填空: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_,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_。(要求概括准确、描写生动)(4)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答案(1)边塞诗。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单于的军队准备乘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意对即可)(2)逐:追逐,指边防守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满:大雪突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意对即可)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卢纶(748?800?)字允言,籍

6、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742年756年)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赏析: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诗的大意: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

7、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

8、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

9、,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阅读练

10、习及答案(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答:“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答: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11、?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6.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本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戍边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7、写出这首诗中工整对仗的两句话并揭示其含义:“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极写了军旅生活的紧张。8、“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答: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9、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开头

12、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阅读练习及答案(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答:“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全诗的主题是

13、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答: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6.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本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戍边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7、写出这首诗中工

14、整对仗的两句话并揭示其含义:“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极写了军旅生活的紧张。8、“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答: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9、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阅读练习及答案(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答:“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答: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