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宋代“分茶”精练.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56272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宋代“分茶”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宋代“分茶”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宋代“分茶”精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宋代“分茶”精练.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两句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些选本将“分茶”释为“品茶”。薛瑞生先生撰文,认为“分茶”并非“品茶”,而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然后分给吃茶者”。薛先生对释“分茶”为“品茶”的批评是对的,但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可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说在百无聊赖中以“闲作草”与“戏分茶”来打发时光,排遣苦闷。其中“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即“分茶”既非品茶也非“点茶”,更不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再分给吃茶者。宋人杨万里有一首专咏“分茶”的诗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其中“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等句,是说“分茶

2、”乃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在陆、杨前的五代、宋初人陶谷所著清异录卷下茗荈条记云:“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时人谓之茶百戏。”陆、杨诗中的“分茶”无疑就是这种早已存在的“茶百戏”或曰“汤戏”,但在宋人诗词中不见“茶百戏”或“汤戏”之称,盖其初起俗称“茶百戏”,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而已。至于“分茶”与当时盛行的“点茶”有什么关系?“分茶”即“点茶”是薛文与茶学界共同的观点,但杨诗所言“分茶”毕竟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写的“点茶”不同,故持此观点者又说“分茶”偶尔又专指点茶法中特有的技巧。虽然目前将宋人诗词中的“分茶”均

3、释为茶游戏尚有一定困难,有时解为“点茶”似乎可通;但可证“点茶”为茶技艺者无任何记载,而“分茶”为茶游戏毕竟有陆、杨诗与清异录可证。宋代还盛行“斗茶”,它与“分茶”又是什么关系呢?薛文又说:“正因为分茶是一种技艺,才有斗茶之举;斗茶即分茶的本领,相去仅一水二水而已。”此乃不了解“斗茶”历史之误。唐代已有比试煎(烹)茶技艺的,又称茗战。宋人撰梅妃传记唐玄宗语:“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至宋,煎茶方式发展为“点茶”,“斗茶”则变为斗“点茶”。建安斗“点茶”以汤面水痕出现早晚定胜负,即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言“相去一水二水”也。是否有斗“分茶”,则值得怀疑,因为“分茶”

4、所幻化出的奇异物象须臾即散,没有分辨优劣高下的时间。14请根据作者的观点,对“分茶”“点茶”“斗茶”分别作出解释。(3分)15在作者看来,“分茶”确实不能释为“品茶”,不属于这一看法依据的一项是(3分)A“戏分茶”的“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B杨万里“分茶”诗揭示了“分茶”的性质。C陶谷清异录中描述了“分茶”的情形。D文人参与“分茶”活动后又给它起了雅名。16第段中作者说薛瑞生先生“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就全文看,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概括。(3分)17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的“茗战”发展至宋代,便成了“斗茶”,这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B

5、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和理论著作颇为丰富。C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斗茶”有所记载,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D薛瑞生与本文作者对“分茶”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斗茶”的理解也不同。四、(12分)14“分茶”指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点茶”指宋代煎茶的一种方式。“斗茶”指比试煎茶技艺的一种活动(或:斗“点茶”)。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个解词1分。15(3分)D。“文人起雅名”是“分茶”得名的依据,并非对“分茶”定性的依据。16薛先生对“分茶”的解释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现的意思、情调不合。薛先生认为“分茶”“点茶”属茶技艺,诗文与历史文献中无任何记载可以证明这一说法。评分标准:本题3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17(3分)C。“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信息,对“斗分茶”的态度只是“怀疑”,且持怀疑态度的是本文作者而非大观茶论。-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