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

上传人:lili****2007 文档编号:136352611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春季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检测卷及答案7(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七)(考察范围1-2单元)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本试题卷上。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

2、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元勋(xn) 谣言(yo)气魄(p) 可歌可泣(t)B咳嗽(su) 疙瘩(g) 田垄(lng)目不窥园(gi)C奠基(din) 澎湃(pi)校对(xio) 不以为然(rn)D薪金(xn) 字帖(ti) 镐头(go)浩浩汤汤(s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卓越悠然 气冲斗牛 妇孺皆知B诧异榜样 锲而不舍 至死不俞C钥匙绞肉 鲜为人知 颠沛流离D山涧懊悔 心有灵犀 锋芒毕露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

3、惜。B小莫同学经常在课堂上心不在焉。C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每个人都要付出努力,都要不以为然。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汤汤。4.下列选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年来, 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可怜的人啊,A BC D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10日,近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县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

4、校生。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为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潘建伟团队居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C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D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

5、得好,生活才能愉快。二、文化积累(8分)7.积累。(8分) ,明月来相照。草树知春不久归, 。万里赴戎机, 。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分别是: 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 , 。”孙权劝学中吕蒙面对鲁肃的赞扬说道:“ , 。”木兰诗中从侧面写木兰矫健英姿战功矫健的诗句是: 。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三、文章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810题。(6分)(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

6、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 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

7、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 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8.这段文字出自创作的。9.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 B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3分) 10.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二)

8、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完成1114题(11分)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

9、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邓稼先11.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1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

10、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一句话表现的是什么? 13.邓稼先简单的一句话“我不能走”,表现的是他怎样的精神? 14.结尾处引用五四时的一首歌,意义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3分)祖国炊烟王忠民炊烟是生命的痕迹,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缕缕炊烟。南沙群岛上、北疆哨所旁、乌苏里江的白桦林中、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无处不飘荡着祖国的炊烟祖国炊烟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勾勒出华夏的轮廓;在炊烟的笼罩下,我们慢慢地长大,宁静地生活着。小时候,炊烟是母亲对我无声的呼唤。绕过山梁,远远望见那一座座泥屋的烟囱里袅袅的炊烟将村落罩在一片青紫色中,我便催促着田里的父亲快快收工。看见炊烟,便有了歇息

11、的释然;有了炊烟,家就不再遥远。后来我离开了村庄。就像一缕炊烟,从村庄的上空、从父母亲的眼神里飘走了。我还记得,在走出家门时,父亲手指炊烟,对我叮嘱:迷路了就朝着炊烟升起的地方走,这样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那一刻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头顶高远而明浄的蓝天,记住了父亲的话语,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村庄这特有的表征。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地向前走去,然而不论我走多远,却始终无法像浮萍那样随意漂浮、意停泊,把所到之处皆作为自己的家园:我还是属于村庄的,我不过是那一缕飘散了的炊烟。炊烟,美丽的炊烟,温馨的炊烟,迷人的炊烟,爱的炊烟,充满生机的炊烟!那一缕缕炊烟,一处处炊烟,在我的脑海叠成了多少画面,又在

12、我的脑海里上演了多少炊烟的“纪录片”呵!一次教孩子画画,画到房子时,我很自然地在上面安了个烟囱,然后还画了一圏圈的青烟。孩子不解,问我那是什么。我跟她说那是升火做饭时冒出的炊烟。她又间:“为什么妈妈做坂时没有一圏一圈的烟呢?”我哑然。我知道我的一万句描述都不如亲自帯她去看看。我带她到乡下的奶奶家,我告诉年迈的母亲我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炊烟。母亲佝偻着背抱来一捆干柴,填进灶膛点燃了,在锅里加上水,孩子兴奋地站在院子里跳了起来,喊着“冒烟喽!冒烟喽!”那一刻我的眼请里涌出了泪水。我扳过她的肩膀,告诉她,祖国各地处处都有炊烟,有的袅袅上升,飘缈可感,直抵云霄;有的随风飘散,萦散于树梢,弥漫着熟悉的香味

13、:有的既浓又白,如空中掉下的“白练”。不论是直的、弯的,它们都展示着祖国的身姿:不论是青的、白的,它们都很美很美。长大了,要去寻找,寻找炊烟!炊烟是飘扬在空中的家的旗帜,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家的所在!祖国的炊烟源远流长,孕育古今。自燧人氏钻燧取火,华夏民族始得火后,远古的蓝田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在熊熊的野火下茹毛饮血,载歌载舞;在袅袅的炊烟下牙牙学语,释放着丰收的喜悦。是炊烟使他们直立行走,手成为劳动的工具;是炊烟给了他们鲜美的食物,健康的体魄。时代在変迁,土灶和炊烟快要成为绝迹的候鸟。然而,祖国炊烟是祖国永恒不变的气息,祖国炊烟是祖国深情的喟叹,祖国炊烟袅袅升起了炎黄子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熏陶了我们不变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当我们在落寞时、惆怅时、烦恼时,我们会忽然想起,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祖国的炊烟充满了悠远而迷人的情意。15.阅读文章之后,你感悟到作者笔下的祖国炊烟有着怎样的情意? 16.文章说“时代在変迁,土灶和炊烟快要成为绝迹的候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1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8.文章第段说祖国的炊烟源远流长,孕育古今:仔细阅读这段内容思考炊烟在远古时代有哪些作用? 19.阅读全文,思考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