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发展报告.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635166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发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发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发展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发展报告.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我 * 小学教育发展报告 办学水平的竞争,看似是师资、生源的竞争,规模、设施的竞争,实质上是学校文 化与内涵的竞争。故而, * 小学秉承“尚德、崇真”的校训,从中华传统智慧中汲 取营养,融汇西方现代多元智能理论, 确立了“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的办学理念。 我们坚信: 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潜能, 只是优秀的方面不同而已。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开 掘这些潜质,让每个孩子获得最佳发展而成为“最好的自我”。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 我校制定了学校教育 “三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师生共同成长,实现让教师成名、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教育发展目标。 一、三足托一鼎,合融“三

2、大文化” ,打造和美校园,为锻铸“最 好的自我”搭建理想家园。 校园文化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 想,诠释着师生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可以有效地激发师生的内驱力。近年来, 我校立足“标识文化、廊道文化、班级文化”,努力挖掘校园建设的人文元素, 营造出“草木劝学,墙壁说话”的整体教育效果。 1. 标识文化,让人文景观成为师生自觉践行的指南。 校园标识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和文化现象,为变“口 号”为师生共同认可的理念,学校定期举办“我与学校同发展”活动,汇集师生、家长 及社会各界各类提案和建议1000余条。在此基础上,我们汇总、讨论,我们整

3、合、嫁 接、提升,数次反复,提炼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设计了校标、校徽、校旗,谱 写了校歌,连学校的楼宇、花园、假山等建筑也是由师生协作命名并题词。虽无法准确 说出哪些内容是出自谁的手,但有一点大家普遍认同: 校园所彰显的标识文化, 全校每 一位师生都是它的作者, 每一位师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校发展的设计师,成为了学 校的主人。 2. 廊道文化,让信息载体成为师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2 廊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我校充分利用这一阵地 展示师生优秀书画作品、活动剪影、获奖图片、教科研成果,展示优秀校友信息;构建 了百米励志长廊、 百米书画墙、 百米师生风采录 ,

4、 真实记录了实小的发展,着力营建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 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的育人氛围。每一个廊道都是一首无声的诗, 一幅无言的画,读来不仅身心愉悦,更是心灵的洗礼。 3. 班级文化,让柔性管理成为师生价值取向的标杆。 班级文化建设是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切入口,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影 响源之一。教室内设置了 “心灵之声”、 “放飞理想”、 “班级明星”,设置了“书画园地”、 “美文荟萃”、 “成长脚印”;教室门口装饰了“班级名片” ,题写“教师寄语”,营造了 一个个书香浓郁、环境优雅、特色鲜明的育人环境,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时刻激励着学生健康、向上。 标识文化、廊道文化、班级

5、文化,三足托一鼎,共同构筑了独特的校园显性文化。 师生沐浴在自己创生的文化氛围之中,就如同品赏着自己制作的“美味蛋糕”,这里融 汇了“你的面”、 “我的盐”、 “他的糖” ,包含着你的创造,我的努力,他的付出。也只 有这样的校园文化,才能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内 化成为大家自觉躬行的指南。 二、四乘合一辙,联动“四大策略” ,提高教师素养,为锻铸“最 好的自我”提供有力保障。 “一个好老师带出一班好孩子,一群好老师带出一校好孩子”。教师是学校发展的 中坚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学校一直 把教师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用教师

6、专业成长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师生的 共同成长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想方设法让教师拒绝平庸, 甘于平凡,努力做一名学习 者、研究者,做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做一个永不言败的人,是学校创新发展的关键。 1. 内需扩展,着力提升职业情意。 扩展内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学校一 直注重发现、唤醒、激活和调动内需”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交谈了解教师的个人发展 愿景,通过学习“身边名师成长案例”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唤醒每位教师自 我成长的需求。学校制定了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管理办法、 星级教师培养办法及 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让教师奋斗有目标,发展有方向。赢得教师,就要

7、用先进的理 3 论引导教师,教育教师,凝聚教师。学校不断创新校本培训方式,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 自学与集中、 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法, 先后投入资金四十余万元, 多次邀请省市教育 专家、北京国学教育专家到校做报告,先后派出 200 多人次参加国家、 省市骨干教师培 训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 让广大教师拥有与名师、 与专家对话的机会, 享受大师的精神 洗礼和智慧挑战, 从理念上占领教育的制高点, 从内涵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逐步形成 人人争做“仁师、能师、勤师、名师”的良好氛围。 2. 策略聚焦,全力探索教学技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 多年的实践证明, 只有立足课堂,

8、 聚焦策略,才能在“改课”中推进课改。面对全市大力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 学校抢抓机遇,深入开展以同课异构、专题研究、教学观摩等主要形式的备、教、听、 说、评、研课活动,坚持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汇报课、出国考察教师展示课、名 师精品课、 校本研讨课, 青蓝结对师带徒汇报课、 课题研究汇报课等系列课堂教学研讨 活动,不断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校3 次举行市县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仅2010 年,我校教师执教市县专题研讨、送 课到校、送教下乡等专题研讨课37 节,为深入推进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提 供了典范。 3. 项目招募,大力提高

9、科研能力。 “十一五”期间,学校课题立项取得丰硕成果,省级3 项(朱红甫主持青年资助课 题,省拨研究经费1 万元)、市级 9 项、县级 7 项。我们根据教师研究需求,采用项目 招募的方式, 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加入到不同的课题研究团队之中,使 得教师的研究不再与教学割裂,而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努力做到“工作研究化,研 究工作化”。研究载体的创新与重组, 扎实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 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2010 年,我校有 96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教海探航” 、省“师陶杯”、省“新世纪园 丁杯”大赛中获奖,师生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文章346 篇,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评比中获得

10、省二等奖一项,市一等奖一项。 4. 样本推介,竭力培育专业品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 人的较高层次需要是尊重和自我实现。为了让每一位教 师自身潜能得到发挥, 工作成绩得到认可, 我们一方面着力开设 “名师讲坛、百家论坛、 教师评坛”系列活动,以“铸师魂、正师德、强师能”为主线,形成教师队伍的“能力、 4 合力、魅力”。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交流、交融中深化认识、达成共识,谋求专业的修炼 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荐名师参加全国、省、市教学观摩和竞赛活动,申请教育 主管部门为名师举行个人教学思想现场会,鼓励名师著书立说, 通过树立典范锻造全体 教师的专业品质,已经形成了“名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11、”三支教学梯队。近年来, 我校有 30 余人次在全国、省、市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公开教学,庄小玲等十余位教师 先后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 钱姗姗等 7 位老师的教学录像由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 馆出版发行,秦艳等二十余位教师在市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二十余位 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省特级教师、 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省优秀青年教师、 市名师、 市学科带头人。在市学科研训基地评选中,我校语文、数学位列全市榜首,我校另有 10 余名教师成为县学科研训工作室专家组成员, 内需扩展、策略聚焦、项目招募、样本推介,四乘合一辙,让每一位教师感到自 身存在的价值,明晰自己的位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努力

12、让每一个层次的老师都获得 心理满足,自然产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不断实现自我成长的跨域发展、联动发展与 专业发展。广大教师的潜质得到开发,需求得到满足,必然变成一股催人奋进的动力, 惠及师生的生存与成长,为锻铸“最好的自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五马并一车,贯通“五大举措” ,开发学生潜能,让锻铸“最 好的自我”成为教育现实。 加理舒茨贝尔说: “所有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 法,接受知识的程度会不一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就要为其搭建自主 发展的舞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求得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不求发展为同样,有 所同,又有所不同。因为,每一个儿童,无论

13、看上去多么顽劣、幼稚,他们都在积极主 动自由地发展自己, 也都想发展成为 “最好的自我” 。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积极开发学生潜能,促使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价值都得到认可与尊重,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是我们一贯坚持的育人原则,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旗帜。 1. 主题教育,滋养高尚品格。 “主题德育活动” 是塑造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恪守“尚德崇真” 的校训,不断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思路,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旨开展主题 教育系列活动,每月一主题。军营、工厂,街道、田野,抗日山、气象台, 都是我们 的课堂和教材。 “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

14、经成为我 校学生的生命追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了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从封闭式向开放式、 5 从计划型向市场型零散转变。2009 年,我们主题教育活动经过梳理、整合,制作成50 多块展板, 代表我市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实践活动成果 图片展,得到了省文明办、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2010 年,连云港市“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现场会” 在我校召开, *等省市领导亲临现场, 对我校的主题德育活动 给予了充分肯定。“喜领免费教科书”、“旱情作教材,节水早养成”、“如何用好 压岁钱”等主题活动,相继登上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各大主 流媒体。 2. 国学经典,涵养高雅气质。

15、 为进一步放大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特色,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编写了校本读背教 材走进经典,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诸子百家。作为国家985项目“中小学国学经 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 ,我们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研究院、北京育灵童研 究院多位专家来校举行国学经典教育报告会,学生、教师、家长三个专场,场场爆满, 场场震撼,国学经典教育也由学校辐射到社区。每日的晨诵暮吟、每学期的“我与经典 有约”诵读比赛、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净化了心 灵,启迪了人生,打造了崇尚真知的书香校园。徜徉在中华经典文化的长河,静静地接 受经典的滋润。谦谦君子、儒雅少年正在用激情向社会展示着

16、他们的才华:长征颂 红色回忆获得市经典诵读大赛特等奖,在全国各类读写大赛、作文大赛中先后有 1200 余人次获奖,发表习作百余篇。我们相信,将国学经典教育进行到底!“最好的 自我”必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3. 阳光体育,给养健康体魄。 学校始终坚持“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的理念,本着“群众性、趣味性、健身性” 的原则,在“体育与艺术” “传统与现代”“锻炼与休闲”的融合并举上进行了卓有成 效的探索与实践。向学生印发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才会幸福阳光活动手册,以少儿 广播体操为固定板块,以跳皮筋、兔子舞、武术操、健美操、手语操、交谊舞、竹竿舞 等为自选板块, 创编了四套季节特点鲜明的阳光大课间活动项目,跳皮筋欢快活泼, 竹 竿舞轻盈洒脱,武术操气势遏云,多次为市县提供观摩现场。每年一届的“体育节”是 学生最激动的日子,“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个人秀”成了学生的最爱。充足的 时间,丰富的项目,创生出我校阳光体育品牌。学校获得省体育工作先进校、市“教体 结合”示范校(全县唯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