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特色方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35133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特色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科特色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科特色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特色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特色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学科特色建设实施方案数学学科组 近几年来我校正有意识地致力于数学学科建设,努力把数学学科打造为强势学科,这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数学学科组按照学校要求,坚持以学校整体发展为主的思想;坚持以教师自身发展为主的思想;坚持以鼓励改革创新为主的思想。聚焦数学课堂,“优势+特长”、“规范+选择”,在传统中发展,在变革中发展。树立我校数学教师队伍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的成人负责,为学生成长奠基。加强教育科研,打造学科特色。营造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提升每一位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努力彰显我校初中数学教学特色,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追求数学教学的真善美

2、,化“冰冷的思考”为“火热的美丽”。一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核心要点(一)坚持新课“2515”和复习课“1525”教学模式探究听懂了怎样骑自行车不算会骑自行车,只有能够独立地骑车到要去的地方,才算是会骑了。同样,课堂上学生听懂了并不意味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即学生一看就懂的知识不讲、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已不懂的知识不讲,要把方法当成知识来教,教师扮演的是助产医师,而不是产妇的角色。大量的事实表明,课堂训练的效果远远超过课外训练的效果,要切实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大量的训练放在课堂内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3、做到精练并及时反馈、评讲。(二)积极推行“框架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教、然后精雕细刻的抓落实,人为地把整体知识机械地割裂成一个个部分。人固然可以一点一滴的学习知识,但点点滴滴的知识是缺少整体生命的。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该原理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发挥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新功能,因而在教学中要不断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学生对该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数学学科组积极开展“框架式”教学模式试点探究已有两年,并有计划的正在向其他学科延伸辐射。“框架式”教学是着眼

4、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按照相邻知识发展区的要求,创设情境,展开问题探究、交流,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而达搭建基本知识网络框架,并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分层次、三反复、多向达标训练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框架式”教学法在技法上,采用的是“大容量、快节奏、多反复”模式,实施“2+0.5+0.5”三年教学规划,即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初中数学内容教学,用0.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教育,用0.5年左右时间进行中考复习。远看森林,近看树木,红旗插上山顶就是胜利,占领山头就是胜利,知识框架远胜于知识细节,知识只有结构化,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识只有结构化,才能转变为能力和品质;知识只有结

5、构化,才能创新创造。(三)积极开展分层教学以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开设数学选修课,按学习数学的能力实行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四)积极开展小学、初中、高中衔接教学实践研究开设小学、初中衔接数学专题讲座,请泸县二中教师到我校分别对教师、学生开设初中、高中衔接教学专题讲座,并统一给教师订购了高中三年的数学教材,聘请高中知名教师担任顾问。(五)倾其所能打造样板课充分利用备课组活动,扬群体优势,坚持“一课三反复”,即按参加优质课竞赛模式,在个人备课基础上集体修改后上课、再修改、再上课后定稿。以学年为单位,打造10堂不同课型的样板课,并整理收齐教案、视频等资料,做参照的样本。二数学

6、活动的五个模快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奇妙无比的科学翅膀,借助于这双翅膀,不少科学家迸发出怪诞不已的“科技金点子”,以及不拘一格的创新火花,充满童稚和幻想色彩。也正源于这样的思考,我校积极倡导并尝试“玩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做中玩”的数学活动模式。(一)活动模块化1、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名师讲座。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介绍中外数学史、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2、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制作数学教具、模型、实地考察、测量、收集数据等活动。3、数学游戏开展数棋比赛,猜数学迷语,做数字游戏,玩数学扑克牌,游数学王宫等活动。

7、4、数学园地以校或班为单位,办数学园地,发动学生考察、搜集有关数据、素材,要求撰写数学园地稿,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摘录数学园地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办数学园地的能力。主要内容有数学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迷语、数学病院并积极尝试立数学周,数学月等。(二)课程模块化1、数学大师系列:了解数学大师(成长经历,科学精神,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笛卡尔);接触数学大师(接触重大成果);感悟数学大师(探究精神);追踪数学大师。2、数学探究系列:游戏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形态中的数学;设计中的数学。3、数学文化系列:数学与文学;数学与音乐;数学与美术;数学与体育。(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我县红绿灯的数学研究

8、、绿化中的数学、日历中的数学、教材上的阅读材料等等,强烈的生活气息、社会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成文的活动过程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一般的课堂教学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四)竞赛活动建立我校学生校级数学竞赛、省级数学竞赛、国家级数学联赛体制。作好三年奋斗目标,把竞赛做成我校数学组工作的一个亮点。让数学竞赛成绩显著者,为我校争光,使之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和知名品牌。但一批优秀的年轻竞赛辅导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还可联系小学生的竞赛在我校举行(每年3月或4月)。(五)建立读书沙龙。这里是大家交流读书心得的乐园,书香在这里轻

9、轻弥漫,智慧在这里悄悄生长。“一切从教育实际出发,一切从尊重人的健康发展着眼,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读书中大胆提出并构建初中教育,特别是初中数学教育的科学体系。大力提倡理科阅读。读书笔记,整理错题集(整理错题集,就是把失去的分数及时捡回来)三、数学学科组建设五大亮点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已形成了优秀严谨的工作作风、优秀的师徒传帮带的承传特色、优秀的教研理念和优秀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独特的外国语校本特色,努力成为泸州市优质初中的品牌教研组。(一)六个工作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竞赛辅导小组、课件制作与应用研究小组、中考命题小组、教材整合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共6小组。(二)“一个班一个数学老师”

10、数学教师的工作量定为纯上两个班数学课或 一个班课兼一个班主任工作,增加其反思和学习的时间。一个班一个数学老师,必将成为我校学科教学的一大亮点。(三)骨干(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师徒挂钩拜师传经活动。由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一帮一,形成师徒关系。每学年都开展“中老年教师示范课、研究课展示”“青年教师汇报课、优质课比赛”等活动。第二,要求青年教师做到“四个一”:读一本教育理论的书;讲一堂公开课;出一套考试题;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并承担组内课题研究。增加老师们在国家,省、市各级课程培训机会,以及外出听课机会,作为对优秀教师的最高待遇。(四)建立名师工作室和数学组网页建立名师工

11、作室。本工作室力求汇聚全市初中数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并吸纳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努力建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明晰、梯队明显、规程明细,在我市具有辐射功能的名师工作室。建立数学组网页。开设“课堂内外等话题,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为蓝本,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链接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营造数学教育的广阔背景,探讨数学教育的新的视角,广泛吸纳数学文化的元素,引导数学学科教师关注数学教育实践性、应用性、人文性。(五)校本教材的开发汇编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数学学科校本课程大纲,使校本课程建设更具科学性、规范性、示范性、可操作性,并可着手组织编写了我校数学校本教材,教辅资料,还

12、可考虑出版使用如:初中数学竞赛辅导教程,初中数学解题数学组,初一数学学案初二数学学案数学初三总复习。校本教材体现了本校特色和优势,也可为教师们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再订资料。四、分工职责:学科特色建设各项任务实施的主要负责人为教研组长及核心组成员,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科组教师,其中主要的任务版块具体分工如下:(一)课堂教学的主要改革以总结并推广框架式教学法为主,其负者人为王益、韦光彬,2009年秋期起在初2012级科技班进行试行,并总结经验整理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对2013级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并在2013级全年级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推广。(二)活动特色版块主要以竞赛活动的开设为主,其负者人为王益、殷丽霞、韦光彬、王胜聪,竞赛课程的开设内容及授课教师的设置由学科组层面组织部分教师于暑假期间作相应的讨论,在开学前确定好授课的各种工作安排,开学进行实施。(三)数学学科校本课程的设置与编写,其负者人为王益、李箭、杨川、汪洋,设计好师生同构校本课程教材的类型,并在假期着手组织部分教师编写我校数学校本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