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350393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血气相关知识赵仲方讲课》-精选课件(公开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脉血气相关知识,市医院ICU 赵仲方,目的 相关知识 动脉血气操作技术,目的,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好方法 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 急救时动脉给药 判断酸碱平衡 判断酸碱平衡,相关知识,血气分析仪还能测定血液的PH值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以及通过仪器内的计算机系统计算出有关血液酸碱平衡的其他指标。,血气,血液气体,指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血气分析,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液中含量较多并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用以反映肺的呼吸功能,相关知识,某一组织动静脉血气的差别,反映该组织代谢和血液灌注状况 动脉血气分析是危重

2、病人呼吸功能监测的常用指标之一,反映肺泡气与肺循环之间的交换情况,静脉血气,是体循环通过各组织微循环后,与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相关知识,动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正常值,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正常值:7.35-7.45,意义:反映体内呼吸和代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值过高、低均影响机体生物活性(酶系统、离子转运、细胞代谢功能等),概念:液体(H+)浓度的指标,因氢离子浓度太小,以其付对数表示,正常值以外,表明失代偿。最大病理改变范围:6.80-7.80,PH,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PaCO2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时代偿性通气过度和呼吸性碱中毒; PaCO2高:见于呼吸肌疲劳、气道阻塞或限制性通气功

3、能障碍所致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件碱中毒时代偿性低通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物理溶解于血浆中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35 45 mmHg。,衡量肺泡通气最直接的指标,是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反映血液氧合状态的指标,正常值75 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为37-40mmHg, PaO2=102-(0.33 年龄) PaO2的变化主要反映肺泡气氧分压、通气血流比例及肺弥散功能的改变。,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SB 27mmol/L 表示代碱, SB SB呼酸的存在, AB +3mmol/L 为代碱, - 3

4、mmol/L为代酸。不受呼吸的影响,只反映代谢的情况,因反映总的缓冲碱的变化,故较 SB更全面。,剩余碱(BE),在标准条件下(T=38, SO2100%, PCO2 = 40 mmHg),反映血液氧合状态的指标,血氧饱和度,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百分数 Sa02Hb02(Hb十HbO 2) 100,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96 3)%,静脉血氧饱和度(Sv02),70-75,血气分析结果的判断及临床应用,基本的酸碱失衡类型有四种: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作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作为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HCO3-或BE,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血气

5、分析结果的判断及临床应用,1、用于疾病的诊断: 呼吸衰竭、 2、监测呼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早考虑更有效的氧疗方式: 常用的指标:PaO2、SPO2、PaCO2 3、上呼吸机后,各参数的及时调节,维持适当的氧合状态,避免PaO2、PaCO2过高或过低,血气是必需的监测技术 4、疗效判断与预后评估的依据,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用物准备:碘酒、酒精、消毒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血气针(或一次性注射器、肝素液和橡皮塞)、化验单、体温表。 核对,向患者解释。 测量体温。,穿刺部位的选择,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采集标本均可。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

6、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桡动脉较为理想,但痛觉敏感,对循环衰竭病人不易成功。股动脉粗大,对循环衰竭的病人及儿童适用,穿刺部位的选择,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采集标本均可。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桡动脉较为理想,但痛觉敏感,对循环衰竭病人不易成功。股动脉粗大,对循环衰竭的病人及儿童适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颈动脉,血样采集技术,动脉穿刺取样、动脉化毛细血管穿刺取血、体动脉导管采样取血样,动脉穿刺取样部位,可用指、耳垂或婴儿的手足跟、拇趾。用45C水热敷局部,至少5min,直至皮肤发红(国外有报告用局部血管扩张剂的),然后用70酒精消毒,

7、穿刺要深,使血液快速自动流出。弃去第一滴血,挤出的血结果不可靠。没有充分动脉化往往可致使PO2测定偏低dan对pH、PcO2与Hc03的影响不明显。不宜在循环不好的局部取血,(1)桡动脉:桡动脉直径0.3cm,且周围组织紧密,穿刺时患者疼痛较明显。 (2)股动脉:股动脉直径1cm,位置较浅、搏动明显,穿刺时患者相对痛苦小。但易入股静脉。 (3)肱动脉:肱动脉直径0.4cm,动静脉位置较远,选择肱动脉穿刺较好,患者体位不受病情影响,但有的患者此处动脉搏动不明显。 (4)足背动脉:足背动脉位置表浅,较股动脉、肱动脉等皮下脂肪分布少,活动度差,动脉管壁厚,弹性好,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此处穿刺患者疼痛明

8、显。 (5)保留动脉。,动脉痉挛 出血 血肿形成 血栓形成 穿刺损伤周围组织(如神经) 感染 疼痛 烦躁和晕厥,动脉穿刺的并发症,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动脉,首选桡动脉,其次股动脉。选桡动脉穿刺时应先做Allen试验。,AIIen试验,术者用双手同时压迫病人的尺桡动脉后,嘱病人交替握拳和放松动作5-7次,至手掌部变苍白. 术者松开对病人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10秒内手掌颜色变正常,则Allen试验为阳性,是桡动脉穿刺的适应证.,采血器材选择,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均可使用。但塑料注射器采集的标本可靠性不稳定,抽血后存放15min其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开始下降,同时,小气泡能

9、够牢固的附着在塑料注射器内壁上,难以从样本中排出空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多选择动脉采血针 进行穿刺可保证血样不混入空气,明显减轻疼痛,消毒穿刺部位,消毒操作者的手,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打开血气注射器,将其回抽至1ml处,左手食指和中指触及动脉,两指固定在动脉上,右手持血气针从两指间进针或从食指侧面进针,逆血流方向进针,进针角度:桡动脉450,股动脉900,缓慢进针。,见回血时,保持该角度不变固定,待动脉血自动进入血气针1ml后,左手用棉签按压穿刺点, 右手拔针,迅速将针尖斜面全部插入橡皮塞内,以达到密封状态,立即混匀。 局部按压3-5分钟。,送检,填写完整的血气化验单

10、:包括T、Hb、FiO2等,立即送检。 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舒适体位。,采血过程中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治疗因素 抗凝剂的影响 标本的存放 患者体温的影响,病人状态的稳定性,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pH值、PaCO2 、PaO 2 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如由于害怕取样,有些病人呼吸急促,引起pH值、PaO 2 增加,PaCO 2 减少;瞬间憋气则会使pH值、PaO2 减少,PaCO2 增加。 在采血时必须向患者进行解释,力求穿刺准确,一针见血,必要时应用局麻药,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处于情绪稳定状态。 在婴幼儿,部分患儿的家长往往把患儿

11、用衣物“封闭”起来,或由于在保温箱中接受较长时间治疗,同时为了保暖使通风较差,造成CO 2 的重复性呼吸,出现PaCO 2 增高的假象;若患儿长时间啼哭不止,由于通气量加大,将使PaCO 2呈非病理性下降 。因此,护士在采血前应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以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治疗因素,吸氧及吸氧浓度对PaO2 有直接的影响。采血前,应停止吸氧30min 。如果病情不允许,采血时要记录给氧浓度。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 含脂肪乳剂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应尽量在输注乳剂之前取血,或在输注完脂肪乳剂12h后,血浆中已不

12、存在乳糜后才能送检,而且血气申请单上必须注明病人使用脂肪乳剂及输注结束时间 。,抗凝剂的影响,血气分析所使用的动脉血标本必须抗凝,而肝素钠是最为普及的抗凝剂。肝素溶液对血气测定值的影响主要是稀释。稀释对PaCO 2 、HCO 3- 测定值影响最大。正常动脉血当稀释5%时,PaCO 2下降0.27kPa(-2.0mmHg),碳酸氢根浓度、BE下降1.2mmol/L,PaO2 上升0.53kPa(+4.0mmHg),pH无影响。 有研究发现肝素溶液稀释的2ml血样中因有0.25ml的死腔肝素(塑料注射器),其稀释会使PaCO 2 由40mmHg降低至35mmHg。,标本的存放,血液中含有可呼吸的活

13、性细胞(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它们在取样后仍然继续消耗氧气产生CO 2 ,一般动脉血样本体外37保存,每10min PaCO 2 增加1mmHg,pH减少0.01 。因此抽血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时间不超过30min。 遇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测定时,应放在含有冰水的容器中或冰箱内,但保存时间不超过2h。测定前要在室温下放置数分钟,因为温度每下降1可使pH上升0.014,对PaO2 、PaCO2 也有影响,患者体温的影响,温度会影响pH、PaCO2 、PaO 2 的测定值。 患者体温高于37,每增加1,PaO 2 将增加7.2%,PaCO 2 增加4.4%,pH降低0.015;体温低于37时,对pH和PaCO2 影响不明显,而对PaO 2 影响较显著。体温每降低1,PaO2 将降低7.2% 因此,必须在化验单上注明患者的实际体温.,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观念。 拔针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防止出血和发生血肿。,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