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348686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精选课件(公开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主题与形象,一、理论概述,关键词,主题 意象(形象) 人物性格 典型 原型,文学作品的中心,两种观点: 文学作品是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它合乎规律地围绕着一个内在的中心运转,这个使作品统一起来成为有机整体的中心就是主题。 文学作品是没有开端和结尾、不断持续自我创造的编织物。作为网状结构,它不存在一个向心的结构原则,所谓意义仅仅存在于相互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小说为例,时间形式:线性时间结构(因果顺序)vs.(旋涡状时间结构:时间的停顿、转折、逆转、反复); 人际关系: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一种可靠的视角或稳定、优越的立足点,由此人们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观察到角色的情感和

2、精神活动) vs. 没有可以依赖的叙述者;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故事的虚构是现实的反映或再现vs.在故事的虚构中,现实像一种迷宫,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主题,每一部用有意义的语言写成的作品都有一个主题。 在文艺作品中,各个单独的语句根据各自的意义彼此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里由一种思想或共同主题把语句联系在一起。一部作品中各个具体要素的含义构成一个统一体,这便是主题。 主题表现一定的统一性,由按照一定次序安排的小的主题要素构成的。,主题的类型,无主题作品(诗歌、散文等):在不考虑任何因果联系的情况下展开主题。 有主题作品(小说、史诗、戏剧):在编年史范围内按照因果关系组织主题要素的

3、作品。 淡化主题(现代小说、戏剧):没有连贯统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意象,命题1:观物取象 。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易传系辞传 分析:1)“象”是对万事万物的直观;2)“象”不仅是对外在物象的模拟(“象也者,像也”),更是对万物内在特征的再现(象其物宜);3)“意象”是“观”与“思”的结果。,意象,命题2:立象以尽意。 分析:“象”是易接近的,显露的;“意”是深远的、幽微的。用形象来表达情意具有以近旨远,以小类大的特征。

4、 意象(image)在中国古代指的是意想中的形象,即蕴含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的“象”,是“意”与“象”通过想象力与理解力的结合。,意象分析,刘熙载艺概: “象物”分为两种,即“按实肖象” 和“凭虚构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意象分析: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或意象群,来透视作品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二、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主 题,【主题】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伤春悲秋诗 送别诗: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充满缠绵感伤的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写景诗:或

5、用白描手法,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或托物言志,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勾勒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主 题,怀古咏史诗 :或借古讽今,或发思古之幽情,如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咏物言志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伤春悲秋诗:“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春暄,秋惨”。,意 象,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6、”;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三、以小说、戏剧为例,人物形象,故事与情节(story & plot):前者是作为素材的一连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后者是对事件的创造性变形,即陌生化。 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动物与植物。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物是所描绘行为的主体,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性载体;另一方面,人物具

7、有不依赖于情节的独立意义,是非凡个性/特征/品质的承载者。 人物形象:扁平人物(类型或漫画人物,具有喜剧性的幽默效果)与圆形人物(复杂的/多面性的人物) 【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1927),典 型,典型,主要指人物形象,也包括环境、事物等形象。如果一个文学形象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显示出深刻的普遍性,就可以被称作文学典型。 熟悉的陌生人:1)从外貌到心灵,从言语方式到行动举止,从生活道路到情感经历,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独特性。如哈姆雷特的忧郁、奥赛罗的嫉妒、麦克白的野心、李尔王的自大、夏洛克的吝啬等。2)深刻的普遍性。一方面表现为典型形象具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这种普遍性又表现在通过

8、个别的特殊形象,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乃至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如鲁迅的阿Q。,莎士比亚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要求文学要把人物、人物关系和时代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莎士比亚化:作家要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席勒化:把个人当作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母题与原型,母题:叙事作品中结合得非常紧密的最小事件,持续存在传统中

9、,能引起人们的多种联想,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身能独立存在,也能与其他故事结合在一起,生出新的故事,如复仇、幻变、死而复生、弑父娶母等。 原型(archetype):它是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作为可交流的符号,它把一首诗和别的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统一和整合我们的文学经验(弗莱批评的剖析);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行为的模式”,作为集体无意识的表象,它常常会出现在梦境、幻觉、妄想等心理活动中(荣格)。,原 型,就像词语一样,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使用的单位。 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也可以是某种结构,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 原型体现着文学传

10、统的力量,它们把孤立的作品相互联结起来,使文学成为一种社会交流的经验形态。 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也是历史文化的,它把文学同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二者相互作用的媒介。,原型的置换变形(displacement),文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植根于原始文化,最初的文学模式必然要追溯到远古的宗教仪式、神话和民间传说中。 文学的发展规律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 五个意象世界:神启意象、魔怪意象(神话);天真的类比意象(传奇)、自然和理性的类比意象(高模仿)、经验的类比(低模仿)。,意象世界,神启意象:天堂(诸神的世界)。 魔怪意象:地狱(人的愿望被彻底否定的世界,梦魇和替罪羊的世界,痛苦、迷惘和奴役的世界)。

11、 天真的类比意象:神启世界在人间的对应物。男主人公机智勇敢),女主人公善良美丽,战马、猎狗、火(净化的象征)、田园等(思想:贞洁和魔法)。 自然和理性的类比:人的理想化形象(思想:爱情和礼节)。 经验的类比:与魔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毁灭性的自然世界、人类的悲惨命运(孤独、缺乏交流)、迷宫般的现代都市。(思想:操劳),四种叙述程式,喜剧的,春天,英雄的诞生与复活。 传奇的,夏天,英雄的成长与胜利。 悲剧的,秋天,英雄的末路与死亡。 反讽的,冬天,反英雄的世界(在陌生孤寂的世界里,渺小无能的小人物扮演着主角),如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变形记等。,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替罪羊仪式,替罪羊仪式:

12、为了1)赎罪、2)食物和3)孩子,人们会定期地举行替罪羊仪式。神神的化身(国王、神灵附体者)人牺动物(羊、牛、马、猪)。 神话时代:为了社会共同体的需要,而杀死或放逐金枝国王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原型。,俄狄浦斯王:替罪羊仪式,希腊传说: 第一个王是乌剌诺斯,妻子叫伽西亚。国王害怕儿女推翻自己,把他们“藏起来”。结果儿子克洛诺斯在母后的帮助下把他赶出天堂。 克洛诺斯娶妻瑞亚。为了避免子女的弑父,他把他们“吞下去”了。但在瑞亚的帮助下,宙斯不仅幸存,而且成功杀死了提坦族(巨人神)的领袖克洛诺斯。 俄狄浦斯王:为了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俄狄浦斯弄瞎了自己的双眼,作为替罪羊放逐到国外。 一切古希腊悲剧、哑剧,甚至艺术都源于古老的仪式。,民间或童话故事,难题求婚 孝子故事 灰姑娘型故事 两兄弟型故事 仙女救夫型故事 恋人殉情故事 幻变 人鬼恋、人精恋,阅读,延伸阅读: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口头作业(二选一): 1)欣赏安徒生童话集或格林童话集,找出故事的母题或原型。 2)欣赏悲秋诗,找出其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并指出它们的象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