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37537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现有基础与优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始建于1997年,1998年开始招生。2006年成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2010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的验收。2006年成为高职国家示范性专业带动的专业群开始建设,2009年通过验收。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在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理念先进、效果良好、得到多方认可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已成为深圳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立足深圳物流业,

2、依托香港和珠三角物流产业群定位专业发展,已经成为香港、深圳、珠三角地区物流界公认的,毕业生好用、实用、毕业与就业可以实现无缝对接的人才输送基地,学生毕业“双证书”率和“就业率”均超过99%,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70%,每届毕业生毕业后2-3年,仍有近50%的学生在本行业服务,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岗位成长性好。该专业目前有在校生460人,每年录取新生分数线均在全校各专业中位列前茅。已毕业学生920余人,连续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深圳物流各行业,货代、仓储、运输等行业是主要就业去处,主要就业岗位在物流营销、物流客服、单证操作、仓储管理、报关等,在马士基、联邦快递、东方

3、海外等大型外资物流公司和众多中小物流企业都有毕业生,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初步形成了符合物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实训基地已投资280多万元,已建成包括实物模型、可更新物流视频材料触摸屏播放系统、物流企业操作模拟系统以及全真“供应链一体化模拟”实训室;拥有校外挂牌实训基地10家,普通实习基地51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形成了由课程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训、专业综合技能(能力)训练(项目)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3、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10多年来,专业共成立了五届专业管理委员会,并成为“中国物流协会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深圳采购与供应链协会”、“深圳国际货代协会”、“深圳仓储协会”的理事单位,与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以专业管理委员会为纽带,以“采购与供应链、国际货代、仓储、公路运输”协会为平台,专业教师已联合行业专家承接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多项研究课题,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与十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学生实训基地和物流科研合作基地。如深圳市海捷运供应链管理公司、中海物流(深圳)公司、宅急送深圳公司、深圳招商局海运物流公司、亚太产业基金服务中心等。4、以科技研发的智力成果服务产业发展,成为深圳物流智库专业重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引

5、导教师积极投入科研,近几年,发表论文90余篇。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服务中有明显成果或效益。逐步在物流园区规划、产业规划、满意度调研等领域,树立了本专业的特色和技术水准。2007年以来,本专业依托经管学院物流研究所,承接了多项政府和企业的委托项目和招投标项目,合同金额达到200.9088万元。这些课题成果体现了应有的技术含量,教师也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服务中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效益明显。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还申请纵向课题18项,合同金额达到47.1万元。如陈代芬老师承担的“深圳公交满意度调查”、“深圳地铁满意度调查”;沐潮老

6、师的“襄樊机场国际航线规划”、“河南博爱县物流园规划”、“深圳龙岗区十二五物流规划”等项目,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5年共发表论文63篇;其中,“EI”全文收录和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的文章10篇。多位老师作为企业和行业协会顾问,开展咨询服务工作。5、建成了一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富有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本专业有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14名学校专职教师和7名企业兼职骨干教师两大部分构成。现有14名正式在编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

7、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5%;90%的教师具有2年以上物流企业工作经历。专职教师全部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考评员证书),“双师素质”比例为100%,“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2.86%;专业教师中博士和在读博士生7人,绝大多数教师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年富力强;有4人有国外留学和进修经历,有7人具有连锁商业企业、货代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等工作经历。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涵盖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物流设施设备、物流营销、国际贸易与报关、物流电子商务和物流金融等专业方向。企业兼职教师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2人。6、形成系列

8、教学成果积淀,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拥有良好的社会影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一直活跃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最前沿,本专业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的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2001年出版了全国第一套符合高职特色的物流管理系列教材;2002年,推动和引导了劳动部门物流管理系列技能考核体系和标准的建立。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2009年,团队成员主要参与的教研项目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5年,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学校精品课程8门,开发实训项目课程18门,正式出版工学结合教材15部,召开了全国“工学结合研讨会”、“广东物流沙盘大赛”、“广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

9、专业征文”,连续举办了多期教育部暑期师资培训班,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拥有良好的社会影响。二、建设目标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深入调研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深入、可持续的“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在已有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国内外物流同类专业的建设经验和先进成果,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总结、提升,凝练成全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批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领先的成果,影响、支援、辐射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横向课题、企业咨询、企业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方面形成规模优势和鲜明特色,成为深圳物流

10、智库、深圳物流企业培训基地和深圳中小物流企业支援中心。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形成具有全国推广意义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教学成果,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充分调研产业需求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共育国际化、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全国推广意义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深圳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发表4篇有关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水平论文;主办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或参加相关会议或通过培训,推广“校企合作共育国际化、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合深圳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12级开始实施,并进行全国推广;形成国内教育

11、专家、企业家共同论证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从2012级开始实施;形成物流管理职业能力标准;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课程标准。加强教学研究,形成规范、创新、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成果。立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市级教学研究课题2项;争取拿到1项教学成果奖,并通过打扮论文、研讨会交流和培训进行至少三次推广。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拿到省级技能大赛奖项8项以上;形成高职管理类专业权威性技能大赛比较研究调查报告,发表有关技能大赛文章4篇以上。2、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体系、网络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已经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的7门课程实现持续资

12、源更新和网络应用;建设1门核心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水平,建设1门核心课程达到重点课程的水平。建设国家资源库课程和物流教学多维资源库。建成资源库物流营销课程;主办全国物流资源库建设培训班。建成物流教学多维资源库,资源数量超过万条。内容包括专业标准大全库、物流专业信息文献库、物流多媒体课件库以及7门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在内的物流专业资源库。将全部建设成果数字化、网络化,辐射和带动物流管理、商品流通管理、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建设,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出版一套具有工学结合特点、深圳地方特色的物流管理系列教材。出版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系列教材至少5部;发表2篇有关教材建设的论文。完成专业实训课程大纲及实训

13、项目开发,制作完善的实训项目指导书,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认知实习、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4门实训课程大纲、进度表、形成性考核方案和配套的成绩登记表;完成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开发,形成专业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出版物流管理专业实训项目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指导书;每门课程的每个实训项目的至少2份优秀作业上网,并制作成物流管理专业优秀实训作业汇编;完成中国高职示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比较研究报告,发表2篇有关综合实训的论文。3、建设好适应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港航与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分室”和满足“双通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港航与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室”将以供应链一体化为

14、核心,集成原料管理、生产线配送管理、仓储管理、RFID信息管理、配送管理、货代管理、报关管理的物流综合操作软件,能够模拟真实的物流业务操作以及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技能的实训操作平台,满足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港口企业业务及系统操作核心技能实训要求,满足物流、港航、电子商务和国际商务等业务单证和流程的实训要求,成为培养“双通型”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的校内基地。采购物流营销实训软件;加强现有实训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现有物流软件的集成和升级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超过80%;新增10家深圳著名物流企业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表2篇高水平物流管理专业产学合作的论文;建立全国物流管理专业产学合作平台。4、加强人才

15、引进和培养,实现专职教师“双师化”、兼职教师“专业化”,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兼职或全职引进深圳本地国际化物流企业的高管等具有丰富国际物流实战经验的高级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或主干课兼职教师,导入国际物流惯例,丰富师资队伍国际物流理论和经验;组织教师到中远、中海、盐田、赤湾等典型国际物流企业顶岗实践,到英国、香港等境外航运高校和企业进修,3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兼职教师师资库,聘请快递、配送、运输、仓储等企业骨干和专家组成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探索一套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高职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打造一支“双通型”、“双师型”物流专兼职师资

16、队伍。到2013年,“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双师型”教师超过90%;兼职教师增加20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超过1:1;出国培训、进修、访学6人次。5、加强对外合作,为专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加强行业协会的深入合作。与至少4家物流协会建立全面、深入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一课一协会”的对接协调机制,至少7门课程与对应的7个协会开展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两所国外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签署协议,开展师生交流;与1所国外大学合作开办联合培养项目;引进1种国外物流证书或开发、改进1种物流证书。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院校教师及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培训教师200人/次以上;办好教育部暑期师资培训班;新增对口支援高职院校四所;有对口支援学校教师前来进修;有对口支援学校学生前来学习。6、进一步增强智力资源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能力成立深圳物流中小企业支援中心,每年为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