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31681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价值管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纪丙强内容摘要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关 键 词 :书法 中小学素质 教育 价值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每个字中包含了

2、很多的信息。而将汉字推演为一种书写的艺术,是中华文明史中极为珍贵的部分,甚至是核心的部分,设想中华文明中如果没有书法艺术,一定会黯然失色。现代社会最讲做人,而书法则将身正、笔正、心正进行了特别的强调,讲究书品与人品的统一,李瑞环同志就曾强调过要“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可见书法的育人、育德的功能。当前社会多浮燥之气,金钱、物质、利益充斥其中,但练习书法却可让人静下来,一丝不苟,平心静气,姿端势正,全心投入,进而有了持之以恒的品格。所以,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重视和加强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

3、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文件,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

4、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尽管如此,受教材和师资等因素的影响,笔者了解到,书法教育目前仍然是中小学校比较薄弱的环节,实际落实情况不容乐观。近些年来,围绕书法教学在中小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的感悟。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变化规律;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的素养、品行。我国古代的教育,把书法列为六经之一,是学生必读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魏晋时期,称书法为书道,把书法提到了一个与宇宙并列的地位。到了唐代,书法教育达到了鼎盛时期,直至明末清初,都发挥着重要

5、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谈到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问题时,特别强调了写好字的作用。毫无疑义,书法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特殊的、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书法教育和品质教育 清末书家杨守敬说:“学习书法,一务品高,二求学富,三须艺娴。”“品高”也就是品德高尚。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或超迈或流俗,归根结底取决于书家品格的高下。古往今来,王羲之、颜真卿、郑板桥等书法家都是以品高而书传后世的。所以宋代黄庭坚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具体说来,书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能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存资料表明,中国的汉字是世界

6、上最富有艺术性的文字。书法更是将文字的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著名的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深广久远的影响,足以使国人骄傲自豪。学习书法,不断研习古代碑帖,心仪古人风范,日久必然提高对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激情。 其次,能培养自励坚强的意志。历史上许多书法家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刻苦自励、勤奋好学、精于笔墨的结果,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唐太宗夜半秉烛学习兰亭序;智永习书“登楼不下,四十余年”

7、,以至于“退笔成冢”;怀素则“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共挥洒”。古今无数书法家钟情书艺,涵泳墨池,有着一股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书法是一门集艺术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非持之以恒、反复练习而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学习书法能培养人的刻苦耐劳的品质。 再次,能端正思想行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把用笔的习惯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养联结起来,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一致。这样坚持长久,其心中必定无种种私利杂念,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作风。在艺术上也将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8、早在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就十分强调学生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好字不仅仅是书写的水平问题,而且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字是人的第一面孔,能反映人的秉赋。有些人的字写起来东倒西歪、潦潦草草、邋邋遢遢,除了说明这人写字不认真外,还反映出他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的孤傲个性。因此,书法教学包孕着极其丰富的人格品行教育。 二、书法教育和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书法关系较大的学科有:1.文学。纵观古今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百花齐放的形式美,

9、而且具有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心旷神怡的文学内容。从卜文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白话文、格言警句、散文小说书法的内容无不涉猎。事实表明,书法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上,它尤其需要用文学内容去充实。如果只强调形式美而不重视作品的内容,那就好像“充满情感和思想的人的眼睛的美,从那双眼睛中拿走那使它们生动的情感和思想,眼睛仍旧是美的,但已经不是那出神入化的美丽的眼睛了”。(别林斯基1841年的俄国文学)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教育。2.历史。书法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从有文字开始就产生了书法。自殷商以降,经秦汉魏晋到唐宋明清,伴随着民族悠

10、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一起延绵发展、同步相应,为推动民族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因此,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3.文字学。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汉字丰富的线条和复杂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然而,学习书法,必须懂六书,辨正俗。无论是写篆书、隶书,还是写楷书、草书,都必须了解汉字的笔顺规律和结构法则,必须了解书体和字体的关系、文字的衍变和发展等等。书法教学的这些内容为提高学生的文字学知识提供了帮助。三、书法教育与能力教育 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1.观察能力的培养。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细致入微

11、的观察力。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临帖必须临得像,这是临帖的第一步。要临像,就要细心观察。观察所临字的点画结构,观察书家的用笔方法和特征,观察不同字体中笔法的变化和渊源关系,观察各类碑帖墨迹总体的神韵、风貌和类型。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2.思维能力的培养。东汉书法家蔡邕九势中说: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如天空的彩云、春天的杨柳、奔腾的江河以及人的坐卧、行走、歌舞、战斗等等,都和书法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但是,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

12、法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不断培养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和内化能力。此外,书法艺术笔法中的提与按、方与圆、疾与涩、逆与顺,墨法中的浓与淡、润与燥,章法中的奇与正、疏与密、大与小、向与背等等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的规律,就是辩证法。因此,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世间万物,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3.创造能力的培养。书法教学从临帖入手,最终要使学生达到创作独具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教学中必须允许学生学有选择,学有所长,发展个性,而不能整齐划一,千人一面。通过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使学生奠定扎实稳固的书学功底,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不仅是书法教学

13、要坚持的原则,也是研究学问有所建树的必由之路。 四、书法教育与审美教育 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角度观察,有飘逸秀丽的姿态美,有辗转流动的气势美,有疏密错综的组织美,有浓淡间出的墨韵美,有厚重轻软的运笔美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赏的心灵处在振奋的状态,并唤起人们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这种种美感,学生会

14、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逐步感受和认识,并能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当学生们的心灵经过了这些优美作品的浸润和熏陶之后,他们就能够“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们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柏拉图理想图卷三)这是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的必然结果。 五、书法教育与心理教育 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随时都有宣泄的可能。如果任其自由放纵,不仅使个人的心理生活失去平衡,还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破坏。尽管很多人懂得用理智控制情感,这自然是战胜粗野的、不健康情感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情感既然是基于人的本性,光靠抑制

15、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通过陶冶,即以情感来疏导情感,以情感来调节情感,以情感来战胜情感。王羲之写兰亭序,是为了抒发喜悦的情感;颜真卿书祭侄稿,是为了排解愤怒的情感;张旭作肚痛帖,是为了倾述疼痛的情感。当学生有类似情感的时候,就会通过欣赏相应的作品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书法创作,进入到一种纯净而高尚的艺术境界之中,宣泄或淡化某种情感。从而达到心灵充分的自由和解放。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书法教育的作用,总是渗透着强烈的素质教育因素,正是因为这种因素,使得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生基础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科目。 参考文献 : 1.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 2彼德福克纳.现代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3. 3陈振濂主编.书法美学通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10. 4尤西林著.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通讯地址:(276826)山东省日照市胶州路中段日照书法学校邮 箱:联系电话:06338770566 186063332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