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5623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_(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平江县人口105.8万,面积4125平方公里,全县辖27个乡镇,887个村(居)委会。县境地貌以三地和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4.4%。县疾控中心于2006年在原卫生防疫站基础上组建成立,当时核定编制70个(全额编30个,自收自支编40个),后因复转军人安置等增加7个自收自支编,目前共有编制77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全国卫生防疫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继消灭天花、脊灰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也即将被消除,流脑、乙脑等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2、县卫生防疫站先后获得“全国计划免疫先进县”、“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但是,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2006年转型以来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严重制约了疾控中心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了疾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投入不足1、经费严重不足。县财政按照全额拨款编制进行预算,由于全额编制仅有30个,导致人头经费严重不足。就2011年来讲,县财政实际下拨136.44万元(其中专项经费35万元,人员支出、办公经费等101.44万元)。人员工资津贴、项目配套经费、办公经费支出缺口560.36万元。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实施,疾控中心还要承担相当多的无偿

3、项目工作指导、督查任务。另外,异常反应中的一般反应处理上级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不负责,但发生了又不得不处理,经费无着落,只能由疾控部门永久“垫付”。2、人员严重紧缺。平江疾控工作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现有的77位在编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就免疫规划工作而言,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以前的4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也由6种增至15种。扩免前,免疫规划科安排3-4个人便能完成工作任务,扩免后,由于工作量的增加,免疫规划科已增加到了9人。由于人员不足,为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疾控中心不得已借调和聘用无编人员47人。差额预算编制以及聘用、借调的人员财政是没有经费的,

4、为了生存,疾控中心必须用较多的精力甚至冒着违规的风险开展有价疫苗接种和其他有偿服务来“创收”,包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内的其他无偿服务工作无暇顾及。3、硬件严重滞后。一是仪器设备质量差。上面装备的部分仪器设备质量太差,有的用一次便出故障,有的用一次就报废。如果维修,必须请指定厂家的专业人员,其费用贵得出奇。二是仪器设备短缺。实验室检验设备大多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购置装备的基础上,仪器设备不但紧缺,且大多数是即将淘汰的设备。三是办公场所拥挤。县疾控中心办公楼使用面积不足1500平米,有的办公室不得以安排坐8个人。由于办公用房紧张,导致功能布局不合理。结防科、检验科、体检中心同处一栋楼,结防科与宿舍

5、区相隔不到10米,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感染隐患,目前已有3名院内职工交叉感染肺结核,严重威胁了体检对象、院内住户以及职工的身体健康。另外,无法设置专门的消毒间,从传染病疫区回来的工作人员和车辆无场地进行消毒。传染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检验科、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受办公场地限制,面积太小,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年年被省市通报批评。二、卫生行政部门存在“重治轻防”的观念1、卫生行政部门“重治疗轻预防、重医疗卫生轻疾病预防控制”的观念还较为突出。凡是公共卫生工作执行过程中防与治有冲突、有矛盾的,尤其是触及到医疗机构利益的,卫生局一般不予支持,甚至放弃,工作很难开展到位。就公共卫生经费下拨来讲,疾控中心承担基

6、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督导考核,经费下拨应与考核结果挂钩。然而卫生行政部门在下拨经费时并没有将疾控中心的考核检查结果作为依据,与谁关系好就给谁,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思想较为突出。再就医疗机构消毒来讲,上级文件要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率达100%,但实际上医疗机构并不接受,疾控中心虽然掌握了情况,反应到卫生局后也就不了了之,由于缺乏县卫生局的有力支持,工作很难落到实处。2、由于卫生行政部门重治轻防,致使疾控机构职能偏废。就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工作来讲,省卫生厅、疾控中心、劳卫所均没有明确的指导机构和工作考核标准,存在主管部门“不明”的现象。平江县财政每年的职业病防治投入也不超过2万元,

7、由于没有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导致技术力量薄弱,仪器设备短缺,缺乏长效机制,走一步算一步,工作起色不大。三、疾控部门地位尴尬1、有很多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作,由于卫生行政部门不作为,一些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就落到了疾控中心肩上,而疾控中心由于没有行政职能,在公共卫生工作中仅负责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过程中总是说不起话,很多工作的开展是要疾控中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求其他单位,而不是其他相关单位来邀请疾控中心进行技术指导,职权过于分散,很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就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来讲,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查验工作均由教育部门负主责,事实上却要疾控中心找教育

8、部门或学校协调,反复做工作甚至“苦苦哀求”。责任不在身上,但最终的担子却落到了肩上,最后上面来检查考核的对象也是疾控中心,而教育部门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既不接受考核,也不承担责任。再就2010年水质监测来讲,卫生部、水利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下文,对工作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当疾控中心拿着文件去协调时,有的单位连文件都没收到。其他相关单位有行政职能却不担责任,甚至不闻不问。实际上,由于疾控中心地位低,没有行政职能,其他单位在接收业务指导、督导检查是根本不听疾控中心的意见,甚至置之不理,致使一些工作长期得不到改进。2、疾控中心是一个技术指导机构,由于职能定位不明,加之缺乏行政职能

9、,致使疾控中心技术指导职能被“架空”。就水改(饮水)工程来讲,在工程动工之前,应通知疾控中心进行卫生学评价。全县每年有工程几十起甚至上百起,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通知疾控中心进行过一次卫生学评价。在工程竣工后,相关部门为应付上面检查,才匆忙通知疾控中心进行水质监测,这种事后的被动监测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疾控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县疾控中心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24人。77名在编人员中,属复转军人安置的有11人,无专业的14人,非医卫专业的13人,医卫类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只有39人,40岁以下具有预防医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无一人;47名无编人员,医卫类专业人员34人,非专业人员13人。人员结

10、构极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出现断层。特别是在检验能力建设方面,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一些仪器设备无法应用,一些检验项目无法开展,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功能偏废。在村一级,由于乡村医生报酬得不到落实,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乡村医生长期不稳定,导致防保网络网底溃烂,有的村多年没有防保医生,由邻村乡村医生担任,导致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差,实验室检测技术力量薄弱,从病因查找、病原确定、主要防控环节的把握上都不能迅速有效应对。 疾病预防控制维系着人群健康与生产力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以疾病预防控制为核心的公共卫生服务是成本效益最好的公共产品,必

11、须优先选择和发展。针对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提出如下建议:一、明确政府责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公益福利事业,是一项政府行为,理应由政府主导。特别是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由政府出钱购买无偿为老百姓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卫生、疾控部门只负责技术层面的事情,其他的诸如宣传、动员、组织应由各级政府牵头负责,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增加财力投入。疾控中心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政府是投资者,疾控中心应属于全额拨款单位。目前,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投入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投入总量不足、投入随意性大、投入方式单一。为满足疾控机构公共职

12、能履行到位,建议政府建立稳定的长期投入机制,形成适宜投入的保障制度,如跟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同步。要拓宽各种投入渠道,尽快落实乡村医生报酬和养老的问题,稳定人心,稳定队伍。针对异常反应中一般反应的处理费用,建议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支出适当部分予以补充。二是增加人力投入。根据2011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县级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按服务人口的万分之1.0-1.2配备,按2010年人口统计数,不算流动人口,平江县人口105.8万,面积412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县境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28.5%,丘陵占55.9%,人口居住分散,为全面履行疾控工作

13、职能,需按万分之1.2的比例配备126个编制。三是加强硬件建设。针对办公场所拥挤的问题,建议由政府无偿划地,尽快规划整体搬迁,建成一栋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功能布局科学合理的办公大楼。针对仪器设备短缺的问题,建议国家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进行采购,同时注重质量和实用性,尽快解决仪器设备短缺的问题。三、改革管理模式。卫生行政部门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关系,目前处于畸形状况。存在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协调困难、反应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等矛盾。建议将卫生行政部门中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机构与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机构合二为一,成立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加挂“疾病预防控制局”牌子,履行

14、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的组织、行政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等工作职能,提高疾控机构的权威和工作效率,保证政令和信息畅通。四、推进人才建设。在职能明确、编制标准确定和机构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重点满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合理待遇,通过绩效工资(竞争性工资)和福利制度,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氛围,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素质。面对目前社会整体的重医轻防,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远低于同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的状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关键技术人员其待遇、福利等应该至少不低于同级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平均水平。在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氛围前提下,结合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的准入和岗位标准,明确非专业人员不得从事业务技术工作,按准入条件和岗位标准,择优和竞聘上岗,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稳定和吸引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员结构,不符合准入条件和岗位标准的人员分流安排。五、健全考核机制。对一些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的公共卫生工作,不能仅仅在文件中提要求,应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对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考核验收,不能像过去以往那样只考核疾控中心。建立健全针对多部门的考核机制,可以避免相互推诿责任,亦不至于使上级文件成为一纸空文。2011年5月11日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