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25196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种群的特征学习要求1举例说明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2描述种群的概念3描述种群密度的概念4尝试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描述出生率和死亡率6描述迁入率和迁出率7举例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性别比例8简述种群基本特征的内在关系。9列出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10说出种群特征的调查所具有的重要实践意义基础知识1生态学上把在一定 内占据一定 的 生物的 个体称为种群。2种群是由 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 相同。3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 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 。4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1

2、) 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2) 法:适用于 种群的调查。5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6 能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7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密度基础巩固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草木花卉 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生物的个体,一头水牛生物的个体,一群水牛种群,一头水牛种群,一个水牛种群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全世界的人口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和 C一片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D一

3、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4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 头。A30 B32 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5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

4、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ab6(多选)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 ) 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能力提升1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 ( )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C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

5、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学习要求1概述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说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类型3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4分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点、量的计算等5解释“J”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6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7区别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8描述环境承载量的概念9解释“S”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10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指出能够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6、1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12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13形成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基础知识1两种增长曲线比较如下表:“”型曲线“”型曲线环境条件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 有无环境阻力有无K值种群增长率2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一般将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1/2)K值时,此时种群增长速度 ,可提供的资源数量 ,而又不影响资源的 。3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细菌的群体生长可分为 期、 期、 期、 期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1)基本因素: 。(2)其他因素:凡能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因素,都将引起种群变化,如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基础巩固1自然界中生物

7、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C“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多选)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B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C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D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能力提升1如果一个种群的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 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 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 种群会因有毒废物的

8、积累而减少 D 种群接近其载荷能力2右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3下图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养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作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2)曲线的纵坐标_(“能”或“不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

9、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_。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能够”或“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试根据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你的建议。_。 4.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下图甲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 。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

10、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 所发生的反应。(4)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在选择物种时应尽量 。(5)请在坐标图乙(图一)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6)如图二的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二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答案:一、种群的特征基础巩固 1D2B3A4(1)D(2)BC5B6BCD能力提升 1A 2C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基础巩固 1B2ABD能力提升 1D 2D 3(1) “S”型增长 (2)能 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数量(密度),即这一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能够 (3)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使该种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这个种群的数量自然会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如果过多放牧会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 4(1)取样调查法(或样方法);随机取样;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的平均值 (2)共同的资源和空间(答案不全不得分)(3)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4)选择本地物种(5)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见右图)(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