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5119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2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4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是什么?5 意识的作用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1材料1: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稽核。”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

2、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灭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材料3: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请回答:(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

3、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2)材料2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列宁的观点,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学说。答:(1)材料1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他把绝缘体的物质结构和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半,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唯一特性及客观实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 (2)材料2表明,自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至于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论证其观点,攻击唯物主义。 (3)材料3是列宁

4、的观点。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回应和驳斥了唯心主义关于物质消失的谬论,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是一定历史阶段科学发展的结果,它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舟已行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问题: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这一寓言。答:刻舟求剑这个寓言反映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

5、学认为,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在相对静止中总是包含着绝对运动,在绝对运动中也有相对静止。 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刻舟求剑者违反了事物的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剑掉水中,剑静舟动,而求剑者以绝对静止的态度看待掉人水中的剑,必然犯了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3在数年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

6、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7、(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辨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料,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4材料1: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列宁指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材料2:西方专家曾经断言中国是一个“贫油国”,以李四光为代表的我国地质学家总结了世界找油经验,分析了

8、我国的地质条件,揭示了我国地质条件下成油的规律,断定中国有丰富的油藏。他们踏遍了祖国的平原和荒漠,航行了渤、黄、东、南海,在海陆新生代下第三系地层中找到了石油和天然气,此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勘探,相继开发出大庆油田等高产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材料3:1875年的一天,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分别在两个房间配合做一项试验,由于机件发生故障,沃森看管的发报机上的一块铁片在电磁铁前不停地振动。这一振动产生了波动的电流沿着导线传播,使邻室的一块铁片产生了同样的振动,振动发出的微弱声音被亚历山大贝尔听到了,1875年6月贝尔和沃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试制出世界上第一部传递声音的机器磁电电话机,1

9、876年在美国投入使用,早在1876年以前,己有不少科学家从理论上对这种通信方式作了说明。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系统表述上述材料揭示的哲学理论。答:5材料1:“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实现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 材料2:“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般规律支配的。”材料3:“在这里也完全像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应该发现现实的联系,从而清楚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

10、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规律。”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什么区别?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什么联系?答:(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二者起作用的方式不同。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第二,二者表现形式不同。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楣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

11、式。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表现在: 第一,二者都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 第二,二者都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6狗猛酒酸: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收拾得清清爽爽,门外高悬“天下第一酒”的酒幌子,但是却闸庭冷落,顾客少,酒卖不出去就变酸了。他非常苦恼,于是请教左邻右舍

12、,邻居说:“这是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往往人们高高兴兴地想去你家买酒,但一走到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想扑上去撕咬人家,你说谁还敢上门买你的酒呀。这就是狗猛酒酸的道理。”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答:狗猛酒酸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围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是世界

13、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相互联系着的事物或现象不同,它们的联系方式也就不同。另一方面,同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形式事物联系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等。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联系都必然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物彼此互为条件。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就是这个事物的条件。“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 狗猛与酒酸看上去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

14、但是,对于酒家招揽生意而言,就不是各自孤立了。因为恶狗当道,顾客畏惧不已,导致美酒无法卖出,最后发酵变酸,这就构成了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是系列因果关系,具体到这个故事上,狗猛是酒酸的原因,酒酸是狗猛的结果。同时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间接联系)和条件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加以改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荣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摘自韩非子 问题: 守株待兔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答:守株待兔的故事暗含了必然眭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道理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

15、一对范畴。必然性是客观事物发展中合乎枧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完全否认偶然性,只能导致神学目的论。其次,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都看成是纯粹偶然的,否定必然性。最后,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守株待兔把兔子偶然触树死亡当作可以重复的必然,为此放弃了耕种,异想天开地等着再有这样的好事出现,他不知道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把偶然夸大为必然,导致遭受国人耻笑。9白马非马:马固有色,故有白马是马无色,有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马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黑与白,马也?故日:白马非马也。 摘自公孙龙子 问题: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答:白马非马说割裂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