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323358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淀粉深加工技术_第4章(1-2节)》-精选课件(公开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淀粉糖生产工艺 第一节 绪论 一、淀粉糖工业的发展 至少公元前1000年左右,我国劳动入民已经掌握酶水解法制造饴糖,齐民要术中贾思勰记载了淀粉糖“白饧”、“黑饧”制品; 欧洲人Kirchoff 1811年发明了酸(硫酸)水解制淀粉糖方法;,1815年,法国化学家苏家里确定淀粉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1920年美国入牛柯克发现含水葡萄糖结晶法; 1940年,美国采用酸酶结合法合并生产高甜度糖浆; 1960年,日本开始用双酶法生产结晶葡萄糖;,果糖: 1897年发现碱性异构化用蔗糖生产果糖,但反应不易受控制、转化率低,糖分易分解、糖品颜色深、味道差、精制困难 1957年,美国入马歇耳发现假

2、单孢杆菌酶能催化葡萄糖异构化成果糖 1965年,日本高崎义辛于土壤中分离白色链霉菌,1966年日本首先利用异构酶生产果葡糖,1967年,美国Clinton玉米加工公司首先利用水溶异构酶间歇工艺生产果糖含量14%的果葡糖浆,次年用固定化异构酶提高果糖含量到42% 1972年美国采用固定化异构酶连续生产工艺。1978年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将42%果葡糖浆中葡萄糖和果糖分离开得到果糖含量90%以上产品,二、淀粉糖品的种类 结晶葡萄糖:含水-葡萄糖、无水葡萄糖、-葡萄糖 全糖: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及少量低聚糖 葡麦糖浆: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麦芽低聚糖及糊精 麦芽糖浆:主要成分为麦芽糖含量约40-50% 果葡糖浆

3、:F-42、F-55、F-90 结晶果糖: -D-六环果糖 麦芽糊精:DE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溶解度:果糖最高,其次是蔗糖、葡萄糖室温下葡萄糖溶液的溶解度约为50%。工业上储存淀粉糖液一般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储存较高浓度的溶液。 结晶性:蔗糖易结晶,晶体能长得很大;葡萄糖也相当易于结晶,但晶体细小;果糖难结晶;葡麦糖浆不结晶,并具有防止蔗糖结晶功能。 吸湿性和保湿性:无水-葡萄糖吸湿性好,果糖吸湿性强,葡萄糖经氢化转化成山梨醇具有良好的保湿性。,渗透压力:较高浓度糖液渗透压高,单糖的渗透压力高于二糖约2倍,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是因为与体组织细胞渗透压相同。 代谢性质:血液中的糖为葡萄糖,血糖由

4、胰岛素控制。果糖、山梨醇和木糖醇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控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作为甜味剂。果糖不易被口腔细菌利用,木糖醇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 粘度:葡萄糖和果糖粘度较蔗糖低。葡麦糖浆的粘度较高。 冰点降低:浓度高,相对分子量小,冰点降低多,葡糖糖浆冰点降低的程度高于蔗糖。,化学稳定性:葡萄糖、果糖和葡麦糖浆都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低,受热易分解生成有色物质。蔗糖不具有还原性。 发酵性:酵母能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但不能发酵较大分子的低聚糖和糊精。 抗氧化性:糖溶液具有抗氧化性,有利于保持水果的风味、颜色和维生素C,不致因氧化反应发生变化。,四、淀粉水解制糖的制备方法,在制

5、备各种各样淀粉糖制品时,首先要通过酸或酶把淀粉水解,然后利用水解所获得的糖浆,通过不同途径转化成相应的糖制品。 淀粉水解的基本方法有三种:酸解法、酸酶结合法、双酶法。,1、酸 解 法,淀粉的水解在工业上常称为转化,酸法转化工艺是最早出现的工业化淀粉水解方法 原理:它是淀粉分子和水分子反应,使淀粉分子中糖苷键加水分解生成糖浆,需要在用加热、加压和有酸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使水解淀粉分子的反应得以进行。,酸 解 法,检测指标: 糖化度:淀粉分子水解为基本葡萄糖分子的程度称为糖化度,通常用DE值表示。 DE值:就是指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占干物质的百分率,又称葡萄糖值。 糖浆中的葡萄糖实际含量

6、 (DX)稍低于葡萄糖值(DE)。,酸解法特点,优点: 适合任何精制淀粉;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糖化液过滤性能好。 缺点: 需在高温、高压和酸性条件下进行,酸液化会发生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影响葡萄糖的产率,DE值低,为90%左右,酸水解的副产物多,增加糖化液精制的困难。 酸水解的规律不能自行控制,定向生产各种糖类有一定难度。 DE值低于30时由于长的直链聚合物沉淀,糖浆会出现凝沉现象;DE值超过55时,又会有过量的葡萄糖降解产品产生并很难去除,使终产品呈黄色。,2、酸酶结合,原理:利用酶的水解特性生产淀粉糖浆和葡萄糖。 优点: 专一性 催化能力强,可在低温下进行

7、 缺点: 时间长 液化后过滤困难,3、双 酶 法,原理:采用酶液化和酶糖化的工艺称为双酶法或全酶法。 优点: 糖浆组分可控 糖化液纯度高,DE值达98%以上,颜色浅,无苦味。 不需要耐高温、耐高压、耐酸设备,水解条件相对温和。 缺点: 生产周期长,尤其是夏天,糖液易变质。,本节重点,DE值 淀粉糖品有哪些种类 淀粉水解制糖的方法有哪些?,第二节 淀粉酸水解法原理,一、淀粉的水解反应 淀粉颗粒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分子组成,在酸作用下,颗粒结构被破坏,两种淀粉分子中的-1,4和- 1,6糖苷键被水解成游离态的葡萄糖,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为: (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的水

8、解反应,通过麦芽糖和异麦芽糖水解速度比较实验,表明不同糖苷键对水解也有一定影响, -1,4键的水解速度比- 1,6键快3倍多。,1、反应机理,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加水分解过程包括以下几步:首先酸催化剂的H+离子与糖苷键的氧原子结合生成共轭酸 ( ),共轭酸的O-Cl键断裂生成Cl 正碳原子 ( ),水分子再与具有正电荷的Cl结合生成 (), ()失掉H+ ,离子得到还原糖( )。此外,()还可以通过共振作用,氧原子上的一对电子移向O-C、键生成双键,使氧原子具有面电荷,形成 (),2、糖化液的组成,淀粉水解产物称为糖化液。,3、无机酸的选择,淀粉水解反应实际是淀粉分子和水分子间反应,无机酸则为催

9、化剂。 水解速度取决于温度、酸和淀粉浓度。 淀粉浆的酸化,通常使用盐酸,但偶尔也用硫酸或草酸。,4、化学增重,纯淀粉通过完全水解,每个葡萄糖单位 (C6H10O5 )能转化成一个分子葡萄糖 (C6H12O6 ),即葡萄糖的理论收率为111.11%。它的实际收率要比这个值低,有105%108%。 100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称为淀粉转化率。 转化率=实际收率/1.11。,二、葡萄糖的复合反应,淀粉酸水解所生成的葡萄糖,在酸和热的催化影响下,部分葡萄糖又会通过糖苷键相聚合,失掉水分子,相应地生成二糖、三糖和其他较高分子的低聚糖等,这种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有水分子生成,干物质浓度

10、有所减低,出现化学减重现象。两个葡萄糖分子复合成二糖的变化可表示为: 2C6H12O6C12H22O11 +H2O,1.复合糖种类,复合糖中以二糖为主,夹有少量三糖 脱水葡萄糖,其结构为1,6-脱水- D-六环葡萄糖,属于内糖苷,是葡萄糖C1碳原子和C6碳原子间的羟基失掉一个水分子而成。 在淀粉糖化液中,脱水葡萄糖的生成量随水解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酶法糖化淀粉所得的糖化液中就不含有这种糖,2、影响复合反应的条件因素,葡萄糖的浓度。糖液浓度与复合反应关系很大,低浓度不发生反应,浓度增高发生复合反应,浓度越高,复合反应进行程度越高。 酸的种类与浓度。不同种酸对王葡萄糖复合反应的催化作用不同。以盐酸

11、最强,其次为硫酸、草酸,酸的浓度加大,复合进行程度增加。 温度和时间。在葡萄糖复合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之前,随着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有利于复合反应的发生。,三、葡萄糖的分解反应,葡萄糖受酸和热的影响发生脱水反应,生成5-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物质不够稳定,会进一步分解成乙酰丙酸和甲酸,或分子间脱水生成有色物质。,(2)反应条件的影响,5-羟甲基糠醛和有色物质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高 葡萄糖浓度的提高也会引起5-羟甲基糠醛生成量的增加 pH对葡萄糖分解反应的影响比较复杂,以pH3时5-羟甲基糠醛和有色物质生成量最少,高于或低于此值都会增加葡萄糖分解反应。工业上酸水解时pH一般控制在1.5-1.6

12、,此时的5-羟甲基糠醛和有色物质比pH3时提高5倍和13倍,需要经过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本节重点,糖化液 影响淀粉复合反应的因素有哪些?,第二节 淀粉酸水解工艺,淀粉经酸水解完全糖化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不全糖化的产物则由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糊精等组成,称为淀粉糖浆。 低转化糖浆DE值在20%以下,又称低DE值糖浆。 中转化糖浆指DE值在38%42%的淀粉糖浆,又称中DE值糖浆,其糖分组成大约为:葡萄糖23%、麦芽糖21%、三糖和四糖20%、糊精36%。 高转化糖浆指DE值为60%-70%的淀粉糖浆,又称高DE值糖浆。,二、酸水解淀粉糖浆生产工艺流程 当前,酸法低转化糖浆和高转化糖浆

13、的生产已采用酸酶法或双酶法,酸水解生产淀粉糖浆的技术主要用于中转化糖浆的生产,其工艺流程按下图进行。,二、酸水解淀粉糖浆生产工艺流程,三、间断糖化-糖化设备,2、淀粉乳和酸的加入方法,将全部酸用水冲淡后加入糖化罐中,酸水量以能淹没罐底的环形蒸汽分布器为度。打开蒸汽阀门,待酸水煮沸后,再引入淀粉乳,淀粉乳的引入速度不能过快,以保持能使酸水继续沸腾为宜; 将全部酸的1/31/2用水冲淡后加入糖化罐中,其余的酸混入淀粉乳中; 把全部的酸混入淀粉乳中。 第二种方法使用比较普遍。,3、加压糖化操作,调乳。 泵入底水。 进料。 糖化。 放料。,4、糖化终点的确定,稀碘液比色法 酒精沉淀法,5、淀粉酸水解工

14、艺条件的选择,淀粉乳浓度选择:淀粉水解时,淀粉乳的浓度越低,水解越容易,水解液中葡萄糖纯度越高,糖液色泽也就越浅。 酸的种类和浓度:主要的酸有三种:盐酸、硫酸、草酸。盐酸用量必须加以适当控制。 糖化的温度和时间:温度提高,水解反应速度加快,水解所需时间变短。温度过高,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也相应加快;温度过高,糖化相应的操作压力就较高,对设备耐压性能要求就高;温度过高,酸对设备的腐蚀性能严重,淀粉水解压力宜控制在蒸汽压力0.280.32MPa为好。 其他因素:糖化设备对淀粉水解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一般以径高比1:1左右为宜。,四、连续糖化,间断糖化缺点: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耗能高、糖化不均匀、葡萄

15、糖的复合分解反应和糖液的转化程度控制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采用管道糖化方法,将加酸的淀粉乳用泵输送,流经管道,用蒸汽加热,使淀粉乳糊化、糖化。 连续糖化分为直接加热式和间接加热式两种。,1、直接加热式,淀粉与水在一个贮槽内调配好,酸液在另一个槽内贮存,然后在淀粉乳调配罐内混合,调整浓度和酸度,利用定量泵输送淀粉乳,所采用的泵可以是离心泵、多级活塞泵或螺旋泵。 蒸汽喷入加热器升温,淀粉乳受热立即糊化、液化,进入维持罐,然后流经蛇管反应器进行糖化反应,控制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流速,以完成糖化反应。,管道清洗,应用糖化管道生产糖浆,一些脂肪类物质易附着于管壁上,并逐渐增厚,影响糖化液的流速,需每周

16、清洗一次。 清洗时保持糖化温度,泵入清洗液,清洗液由稀酸和稀碱液组成,依水-稀酸-水-稀碱-水的顺序清洗,稀酸为0.5%H2SO4 ,稀碱为0.5mol/LNaOH。,管道式糖化优点,糖化均匀 糖化液质量高 颜色浅 精制费用低 热能利用率高 蒸发费用低 可自动控制 节省劳动力 生产成本低。,管道式糖化同罐式糖化相比,具有糖化均匀、糖化液质量高、颜色浅、精制费用低、热能利用率高、蒸发费用低、可自动控制、节省劳动力等一系列特点,而且生产成本比加压罐法低。 近年夹糖化管道设备又有所改进,图5-10就是其中一种,淀粉乳在配料罐内连续自动调节pH,并且用高压泵打入多组管式的管束糖化反应器内,被内、外间接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经闪急冷却后中和。,本节重点,糖化 淀粉糖浆的种类有哪些? 淀粉中转化糖浆的生产流程 淀粉加压糖化操作包括哪些步骤? 淀粉酸水解工艺条件的选择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