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0819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_(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11月编制,2007年2月一届二次教代会通过)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正确处理好学院近期和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一、学院现况及发展环境分析(一)发展现状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性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1、办学历史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原名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举办高职教育,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3

2、年1月,由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轻工业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安徽工业经济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后更名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安徽纺织工业学校”,曾升格为“安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和“安徽纺织工学院”。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厚实的文化底蕴,聚集了一定的办学实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办学以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大中专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师资力量截至2006年,学院在职教职工648人,专职教师52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87人。硕士学位

3、和研究生学历121人(含在读)。“双师”素质教师421人。3、学生普通全日制在校高职生9500余人。4、系部和专业学院设置电气工程系、纺织工程系、工商管理系、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基础部、社科部等六系二部,另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辅机构。开设机电技术应用、制冷与冷藏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声像技术、通信技术、染整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纺织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服装表演、服装工艺技术、金融保险、会计、营销

4、与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广告与会展、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安全技术管理、制浆造纸技术、文秘、商务英语等47个高职专业。其中,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专业被列入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基本设施学院占地面积1298亩。建有电气、纺织与服装、机械、化工与材料、工商管理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中心和7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建有2个

5、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高专“双师”素质培训基地和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拥有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支撑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此外,还拥有满足教学和社会培训需求的图书资料、校园网络和各类生活设施。6、办学优势(1)学院位于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的省会合肥市,地理位置优越,教学资源丰富,科技文化气氛浓厚,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2)校名的品牌优势突出,辐射功能较强。学院近几年毕业生数量和就业率均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无论是在服务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上,还是在促进就业和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安徽高职教育的形象。(3)班

6、子坚强有力,师生热情饱满。学院有一个富有远见卓识和敬业奉献精神的专家型、学习型、创新型的和谐领导班子,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和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院广大师生员工具有饱满的爱校热情和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形成了“团结、奋发、严谨、求实”的精神风貌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良好校风。(4)学生数、高级职称教师数、专业数、省级以上教改专业数、省级精品课程数、毕业生就业率,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机电技术应用、现代纺织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一批特色专业拥有较好的社会知名度。(5)原四校分属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等四大工业行业,与企业联系密切,校企合作关系良好,在探索多元

7、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6)具有多年的办学历史,逐步探索和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学院“专业建设围绕企业需求,课程设计围绕能力需求,能力结构围绕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原则,以及逐步推行的“订单式”、“工学结合”、“就业加培训式”、“双证书制”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高职教育界处于领先水平。“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衔接,专业课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衔接;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思路确保了学院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7)已经开始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在国际教育资源利用和学生出国深

8、造渠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8)近年来,学院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省第七届文明单位、全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这些荣誉为我院进一步树立品牌、扩大社会影响,搭建了新的平台。(二)外部机遇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良好的发展态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和升级正在加速进行,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包括我省在内的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环境下,劳动者素质低下和一线技术人员缺乏,成为

9、制约发展的“瓶颈”。而职业技术教育是迅速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对象逐步由高中阶段向高中后阶段推移,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扶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和国家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任务,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深

10、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务院以国发(2002)16号文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百所示范高职建设工程,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随着形势的发展,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家还会有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11、安徽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从而使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3、我省高等教育大发展特别是“双百工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时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对教育的期望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迫切要求接受高等教育。1998年前后,省委、省政府做出“刻不容缓发展高等教育”的科学决策,适时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我省高等教育一路高歌猛进,发展速度逐年攀升。“十五”期间的5年里,我省高等教育招生数由6.79万增至19万,在校生数由15.93万增至55.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8.5%

12、提高到17.3%。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其年招生数超过省属高校的60。“十一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将实施“双百工程”(百所高校,百万在校大学生),使高校毛入学率达到25%。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我省在涌现一批新建高校的同时,原有的高职院校也必将有一批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4、省教育厅给予的大力支持省教育厅在学院挂牌仪式上要求我院依托学科优势、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创建安徽高职教育“航母”、“龙头”和示范基地。最近省厅领导又表示,希望我院办成一所“创新型、多元型、外向型

13、”的高职院校,并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省内先进,还要争创国家级示范”。省厅表示,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我院更大的支持。5、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和日益增长的高等技术人才需求量通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学院已经和省内外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联系,在专业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项目、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广大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反映良好,需求量连年攀升,一些大中型企业已连续多年主动来学院选聘人才。(三)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变革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学定位,办

14、出特色和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认真加以解决的新课题。学院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对人才层次和办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实验实训条件,特别是生产性、仿真性实训条件,需要进一步增强;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需要进一步增加;教学改革有待根据高职教育形势进一步加大力度,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生源整体素质下降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探索的工作之一。目前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加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

15、整合、开发和利用,发挥整合的效益,是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同时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和规范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和“工业立省”战略,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工业化进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方针;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经验,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大胆探索,着力经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获支持,以开发促提高;面向企业,服务行

16、业;瞄准基层,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二)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创建“创新型、多元型、外向型”学院的要求,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办学效益进一步增长,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把我院建设成为以应用性工科类专业为主、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上,领跑区域高职教育,为服务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三)具体发展目标1、学院发展规模到2010年,使各类在校学生总数达15000名,其中全日制高职生12000名,其他类型在校生3000名。2、专业和课程建设目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