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0045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工程总结)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固创建成果 打造美丽乡村 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创建“中国美丽乡村”是县委县政府继打造中国竹乡、首个全国生态县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也是社会全面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洛四房村在上级指导帮助下,严格依照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要求,紧紧围绕“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周密筹划,大力宣传,精心组织,发动群众,稳步实施,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洛四房村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规模调整有了新的突破,在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上有新的改变,在群众的计划生育、接受教育等思想观念、法制意识上有

2、了新的提高,村民们互让互谅,温馨祥和,笑脸相迎,和睦共处,呈现一派和谐新村新气象。 (一)重生态抓建设,村庄环境得到新改变 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全村共投入540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占地10000的四季园广场,内设露天舞台、灯光篮球场、健身路径、农村书画创作室、农耕文化长廊、蚕桑文化长廊等。完成了洛四房到竹根村安市自然村联网公路道路硬化(道路宽4.5m,长1550m),对校园路及河滨路的破损水泥道路重新铺沥青,新硬化入户道路1890。全村道路主干道宽度3.5m,长10500m,已全部硬化。进户道路2m, 已完成硬化364户。西苕溪南溪坟山坝至梅园里自然村河道贯穿中心村村庄,

3、全长500m,其中下半段200m于2004年已完成整治,07年对上半段300m河道进行了清淤,修筑三面光水渠,通过整治,河道内无淤泥、垃圾、改善了河道面貌,提高了利用功能。2007年在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被命名为“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大力实施生态美化工程。以美化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品位为目标,今年在中心村范围内对墙面墙体进行了仿古式改造,拆除危房1380,违章搭建钢棚100,粉刷裸体房1100,围墙安装大刀片110m ,房屋刷白7400,围墙刷白10150。以增加绿化、美化视觉效果为目的,对村主干道及12省道两旁道路进行绿化,种植了红叶石楠、玉兰树、金森女贞色块、桂花、

4、香樟等20多种苗木,新增绿化面积4000。农宅旁绿化、庭院绿化各具特色,通过对公共场地、农户庭院绿化以及浙大苗木基地的建立,中心村建成区绿化面积已达32020,绿化率已达到33%。2006年,我村就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以立足长远、保护生态为宗旨,建立生态林管护制度。落实专职护林人员2人,并在生态公益林区主要入口设置明显标示牌,全村现有公益林面积1000亩,全部纳入保护范围,保护率达100%。同时对村林场50亩板栗林套种毛竹进行生态修复,目前长势良好,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全村无出现25度以上毁林开垦的现象,生态修复率达98%。经济林生态修复合格率达到95%。大力提高防污

5、治污水平。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对全村生活污水进行无动力湿地处理。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建成“三格式”污水处理池322只,受益农户322户,污水处理率80%。多年来一直出台政策补助对农户厕所进行了改造,现全村改造386户,占全村总农户的96%一家规模养殖场已建立沼气池,畜牧排泄物得到了有效治理。同时,村每年投入近4万元经费用于保洁,并指派一名干部负责抓落实,聘请了3名专职保洁员及7名临时清洁员,与他们签订了长期保洁协议,对中心村的卫生公厕进行保洁管理及对村主干道、村内沟河、居民垃圾投放点、垃圾回收箱的垃圾每日进行清理,将日产垃圾全部运往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垃圾处理率100%。大力保护利用现有生态

6、资源。由于我村是蚕桑种养地区,全村干部群众环保意识较强,村内无污染企业、无工业污水、废气排放,并且地理位置优越,处在西苕溪西溪与南溪交叉口,地下沙层较厚,水资源特别丰富,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水质均达到环保要求,目前,全体村民都用上了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自来水,进户率100%。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推广普及。清洁能源利用是我村的一大亮点,2005年我村与皇明太阳能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太阳能第一村”,今年在小康示范村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全村累计已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85台,占村民总户的95%,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太阳能杀虫灯2盏,太阳能草坪灯7盏,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9%。

7、大力推进便民设施完善。为更好地服务村民,提高村委会办事效率,按照县民政局的要求,新建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一大厅一公栏三站四室”。其中卫生服务站根据安政发200544号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已纳入乡卫生院,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按照安吉县首批美丽家庭创评办法,本着推进全村精神文明新风的宗旨,我村经过自评、互评、公评、审评等程序,共评选产生县级文明户37户,县级美丽家庭户31户,美丽家庭创评达标率83.8%。(二)强工业稳农业,农村经济实力取得新跨越村班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以商促活,

8、引导群众因地制宜从事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鼓励群众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千方百计壮大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打造家庭工业平台的决心不动摇。在县委、县政府 “奋战五年、再造安吉”的号召下,村班子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目标,立足现有,外引内联,筑巢引凤。一是想方设法扩大发展空间。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对荒山、废地进行平整,今年共新增工业用地10亩,努力缓解因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用地紧张的局面,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诚心诚意引进资金企业。以最深的诚意,最大的决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主动走出去引进项目与资金,并与在外地办企业的村民取得联系,鼓励他们回村投资创业,为他

9、们提高优惠创业条件。三是竭心尽力优化服务质量。企业投资创办过程中,我们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专人负责协调,全程跟踪服务,力争让企业满意,让集体受益。例如土地报批、用电申请以及帮助企业抗击雪灾等环节上,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今年我村已引进企业2家,引进资金245万元。目前,全村共有工业企业42家,总产值153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实现工业产值5700万元,销售收入5200万元;茶叶加工企业18家,实现工业产值11781万元;特色产业明显,茶叶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7%。坚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方针不改变。一是注重农

10、业基础设施改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07年投入10万元对西苕溪南溪坟山坝至梅园里300m河道进行清淤治理,修建三面光水渠。08年追加投入5万元,在村农业园区新建机埠一座,修建三面光水沟250m,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受益面积达800亩,增加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方便村民生产,今年我村又一次性投入5万元对磨刀坑及小山坞林区道路进行拓宽修复,林区道路宽度达到3米以上,郁密度23,大大方便了村民生产活动。二是注重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在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今年进一步完善了村多功能教室,添置了投影仪等设备,为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创造了条件。我们每年2-3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蚕桑、茶

11、叶、吊瓜等养殖、种植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使从事一产为主的农户受训达到每户至少1人,覆盖面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坚持白茶主导产业不动摇,深挖农业内在潜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高粮食综合能力,加快老桑树改造步伐。全村白茶种植面积510亩,其中300亩白茶种植在本村以外土地上,完成老桑林改造面积450亩。全村水稻、果蔬、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1055亩,优良品种应用1055亩,测土配方施肥900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45亩,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率95.3%,全村没有出现耕地抛荒现象。三是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土地流转,发展优高农业,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村经济联合社与部分农

12、户签订了5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引进了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园林绿化公司来我村建立绿化苗木基地610亩,本村村民王闰明也建成了48亩红叶石楠基地,并按要求装上了喷灌设施,实现了标准化种植。坚持农工并重的发展思路不偏移。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向二、三产业发展,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为86%。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产和三产的兴旺发展,一、三产业的发展又为二产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实现了工、农、商的协调稳步发展。我村已有86%的农民由一产转向二、三产业为主。2008年全村农业产值1531万元

13、,三产产值279万元,其他收入25万元。(三)抓和谐促文明,全面发展取得新进步建制度抓廉政赢得公正信任。几年来,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形势发展,始终坚持“四个文明”一手抓,建立了党组织、村委、村经济合作社等一整套村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行为,以制度来保证廉洁。一是确保决策机制透明。对重大事项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恳谈,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率100%。二是确保管理制度落实。以争创“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为抓手,对村级事务和财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村务公开栏及时、全面地向全体村民公开,严格按村务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办事,接受群众

14、监督,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满意度为98%。三是确保监督作用发挥。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的管理和使用,对群众关心的其他敏感问题,无论大事小事,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确保全村各项工作都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既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和谐、又保证了党员干部勤政廉洁,使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村务事业发展迅速。抓班子带群众获取满意民心。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基层各项工作的核心、舵手,班子工作团结不团结、尽心不尽心、得力不得力,关系到村经济发展的命运。洛四房村委一班人,人人都能顾全大局,工作上互相补台,互相提醒,互相促进,心往一

15、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班子成员都深感为民之责,勤谋富民之策,团结一心共同干事,全心全意谋益民之利,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带领全村经济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自身要求上,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党员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党员首先不做,从不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通过“帮、带、扶、推、教”,促进村民共同致富,全村村民对村班子的满意率达到100 %。2001-2002年度被评为县级“五好村支部”,2005年被县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创建先进村党组织。重预防抓引导打造平安农村。英国著名危机管理学家迈克儿.里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为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

16、以“平安村”创建和“民主法治村”创建为契机,狠抓安全问题的预防。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群众法律素质明显提升。二是健全完善预警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信息预警、快速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加大问题调解力度,专门设立了村综治调解室,对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农村经常出现的及时进行调处,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因小问题引发大矛盾,小苗头引发大过错、小隐患酿成大事故。四是加大社会治安管理,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全村各类矛盾纠纷发生件次明显减少。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纠纷15起,成功调解15起,调解率100%,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无群众群体上访现象,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连续5年获得安吉县“平安村”称号。2007年被评为 “平安社区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制村。五是加大消防安全防范。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村经常组织对所辖范围内的企业进行生产安全检查,督促企业业主增添消防必须器材,同时利用板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