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17536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1测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测试题1 一、选择题1(2012黑龙江哈九中)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A个体,种群 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解析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答案A2(2011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

2、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解析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答案B3(2012福州三中月考)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

3、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从题目中的预测数据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人口为增长型,瑞典人口为稳定型,而德国人口为衰退型,这主要是由种群的年龄结构决定的。答案B4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都为710岁B种群和都为110岁C种群为01岁,种群为67岁D种群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解析由题意可知,对于种群来说,在01岁种群存活数下降较快,也就是死亡率较高,所以应重点保护;同理对于种群来说,67岁应重点保护。答案C5(2011北京西城期末质检)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解析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导致种群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出生率,使种群的密度下降。答案D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B项为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C、D分别是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

5、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答案B7(2011安徽联考理综)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解析由表格内容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

6、点是S3。故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3点之后。答案A8(2012山东沂源摸底)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解析本题结合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考查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快速混匀的生物类型,如灰喜鹊;样方法则适用于不移动的生物(如植物)或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某物种的种群数量。答案D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

7、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下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解析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体数较少的b点以前进行,故C错。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故D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增长速率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故B错。

8、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此时增长率为0。答案A10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解析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呈“S”型增长,在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快,即种群数量达K/2值,可估算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2400(只)。答案D11(2012广西南宁二次适应性测试)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

9、长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因种群增长率不是定值,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呈“S”型;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7年种内斗争最激烈。答案C12有关“探究培养液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10、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按样方法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求平均值,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答案D1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中,培养皿中有几个菌落就有几个种群B一个营养级是指

11、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以种群为基本单位D全球的人口增长是指种群的增长答案:A14(2012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对于呈“S”型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速率最大时

12、,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答案:B15如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B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量越来越多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变化解析: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由曲线可知A到C段种群数量越来越少;C点之后种群的增长率为0,但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不断发生变化。答案:B16(2012白城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

13、情况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A项和B项中,蔓生或丛生单子叶植物不易计数,而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一般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项中,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越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D项中,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取决于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构。答案:C17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增长速度和时间的关系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答案:B1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

14、线增长(如右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解析: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体数较少的b点进行。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增长速率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增长速率为0。答案:A19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