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6316131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发病的直接原因。2、病原菌:在生物性病原中,真菌和细菌称为病原菌3、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所引起不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4、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5、症状:寄主植物受病原侵染后所表现出的形式,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6、病症 :病原物在受害植物上所表现出的结构特征 7、生物性病原 :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8、子实体:着生真菌孢子的组织和结构9、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钩状结构 10、病毒:为一类不具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为主成份的体积极小的专性寄生物。

2、11、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称为病害流行;12、致病性:病原物使寄主植物致病受害的能力;13、侵染过程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14、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15、 隐症现象 :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长期或永远不表现症状16、 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17、诱发抗病性:寄主受侵染后所诱导出的限制病菌扩展的特性;18、下口式 :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形状

3、。19、昆虫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20、跗 肢:昆虫体成对分节的外长物。21、多胚生殖:昆虫的一个卵形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22、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23、龄期 :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24、单寄生:指在一个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寄生昆虫的现象。25、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26、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受精,也能发育新个体的生

4、殖方式27、耐害性:指植物受害后,有很强的增殖或恢复能力,可以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28、生物防治: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29、长日照型昆虫:长日照下不滞育的昆虫;30、纵 脉:由翅的基部伸向翅的边缘的翅脉如径肪,中脉等。31、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和体躯纵轴成锐角的一种口式;32、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期的胚胎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直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阶段,称为 1个世代。33、滞育:主要受光周期的控制,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同种昆虫的大部或全部个体中止发育的现象。34、恢复营养 :有些成虫期很长的昆虫,多次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一次补充营养之后,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这种取食,称为恢复营养。

5、三、简要回答1简述杀虫烟剂的施放条件答:存在逆温现象时,林分郁闭度0。7,无风或微风,安全。因为逆温存在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林冠层是温度最低的地方,因此烟雾在上升至林冠时即被封锁,烟可在林内滞留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而逆温只在晴天的日落之后到第二天日出之前,所以烟只能在夜晚至日出前放(晴天时),郁闭度不够封锁效果不好,烟可以林窗逸出,风大会将烟吹散,微风可帮助烟的扩散,但要注意放烟的方向,安全检查是所有防治工作中都要注意的问题,放烟亦不例外,造成人畜伤亡之事在林业病虫防治中已属有发生)2简述天牛类害虫的防治方法答:(1)加强抚育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虫能力。(2)物理防治(成、幼虫的人工

6、捕杀)(3)化学防治(4)树干涂白3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答:(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 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

7、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克松、波尔多液4影响园林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病原物:涉及病原物毒力小种出现、病原物数量; (2)寄主:易感病寄主植物存在、并且集中成片; (3)环境条件:出现有利于病原的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降水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5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答:(1)以虫治虫(2)以菌治虫 (3)以鸟治虫 (4)以激素治虫6比较昆虫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的症状:答:(1)真菌病:虫尸僵硬,可见病症(各种颜色的菌丝成孢子);(2)细菌病:虫尸软化,体液浑浊,恶臭;(3)病毒病:虫尸软化,体液清泽无臭。7松疱锈病为例说明锈菌的生活史答:引起松疱锈病的

8、锈菌需顺序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并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全部发育过程。(1)性孢子和性孢子器阶段(0):单核单倍体阶段(2)锈孢子和锈孢子器阶段():双核(3)夏孢子和夏孢子堆阶段():双核(4)冬孢子和冬孢子堆阶段():双核单核双倍体(5)担孢子和担子阶段():单核单倍体0、阶段在松上,、在茶 子成马先蒿上8.幼苗立枯病症状的主要类型答:(1)种芽烂型:种芽出土前,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地面表现缺苗。 (2)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前,病菌侵染,茎叶腐烂。 (3)幼菌猝倒型:幼菌出土后,扎根叶期,茎部未木质化,病菌白根茎侵入,破坏苗颈组织,幼菌迅速倒状,引起典型的猝

9、倒症状。(4)苗木立枯病: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难从根茎侵入,而从根部侵染。根不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状,故称立枯病。9、比较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特征答:(1)不完全变态:三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幼虫与成虫外表相似;(2)全变态:四个虫期, 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幼虫与成虫外表差异大.10、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答:(1)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N= K1/K ;(2)预测昆虫地理分布的界限;(3)预测昆虫的发生期;(4)控制昆虫发育进度;(5)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11、锈菌的侵染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的防治途径答:(1)重叠侵染:一是锈菌的生活史期,锈菌

10、每年都产生,二是夏孢子的重复侵染; (2)转主寄生:松疱锈病的侵染循环需在两个寄主上才能完成。 以上两个侵染循环特点导致松疱锈病防治难度大,需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预防和控制其病害的发生发展。 (3)检疫:由疫区输出苗木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辅。 (4)铲除中间寄主:切断侵染循环链。 (5)营林措施:修枝、间伐、抚育。(6)化学治疗:松蕉油原液和不脱酚洗油于或300ppm内疗素注射皮部.12、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答:(1)越冬结构、场所消灭侵染原 (2)传播距离和方式防治范围、防治方法 (3)初次侵染时间防治时机 (4)再次侵染有或无防治次数13、苗木紫纹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答

11、:症状:(1)根系:-紫红色丝网状物-;(2)地上部分:叶形短小、发黄、皱缩卷曲。防治方法:(1)选用健康苗木栽植(2)可凝苗木进行消毒处理;(3)肥水适宜,促进苗木健康生长;(4)清除病残体,土壤消毒;(4)贵重观赏树木实行外科治疗。14、园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答:(1)铲除一切侵染源;(2)防止介体传染;(3)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四)热处理和冷处理;(五)弱毒疫苗的应用;(6)药物处理。15、袋蛾类的防治方法答:1、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摘除护囊):2、化学防治:3、生物防治:16、苗圃害虫蝼蛄类的防治方法答:(1)园林技术: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可以减少蝼蛄产卵;(2)灯光诱杀

12、成虫。(3)毒饵诱杀;(4)鲜马粪或鲜草诱杀。17、园林植物白粉病菌的特点及所致病害的防治方法答:特点:(1)专性寄生菌;(2)分生孢子产生、萌发较快,再侵染次数多;(3)耐干旱。 防治方法:(1)清除病残株;(2)防止苗木贪青徒长,合理密植。(3)化学防治。18、园林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及防治途径答:侵染循环:(1)侵入途径(伤口,自然孔口);(2)传播途径和侵染来源防治途径:(1)园林技术防治;(2)抗生素治疗;(3)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19、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答:(1)具有咀嚼式口器,往往以幼虫(膜翅目、鳞翅目)或成虫、幼虫(鞘翅目、直翅目)为害健康的植株,从而使植

13、株生长衰弱,为天牛、小蠹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2)这类害虫大多数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营巢),因此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3)繁殖量大,且往往具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能力。(4)某些害虫发生具周期性。20、刺蛾类的防治方法答:(1)园林技术防治: (2)物理防治:(3)化学防治:(4)生物防治21、锈菌的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的防治途径(1)专性寄生菌;(2)多态型现象;(3)转主寄生现象;(4)植物检疫;(5)铲除中间寄主;(6)化学防治;(7)抗病育种。22、比较昆虫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结构及危害特点(1)咀嚼式口器:原始口器类型,由上鹗、下鹗、上唇、下唇,舌组成;造

14、成植物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2)刺吸式口器:与咀嚼式口器相比,有很大的特化,其不同点在于:一唇很短,下唇延伸成分节的喙,有保护口器的作用,上、下鹗变成细长的口针。能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常使植株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变为畸形。23、比较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特征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差别大;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差别小;24、病原菌致病机制与园林植物的抗病机理致病机制:(1)酶,(2)毒素;(3)生长调节物质抗病机理:(1)固有抗病性;(2)诱发抗病性25、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的关系答:生理病变是动力,组织病变是基础,形态病

15、变是外在表现。26、细菌病害的防治方法答:(1)消灭侵染来源;(2)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3)抗生素治疗27、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答:(1)不完全变态昆虫;(2)完全变态昆虫28、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答:(1)食叶害虫具咀嚼式口器,往往以幼虫(膜翅目、鳞翅目)或成虫、幼虫(鞘翅目、直翅目)为害健康植株,从而使植株生长衰弱,为蛀干害虫(天牛、小蠹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因此,常称为初期性害虫。(2)食叶害虫大多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营巢),因此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3)食叶害虫繁殖量大,往往具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4)某些种类大发生常呈现阶段性(初始阶段、增殖阶段、猖獗阶段、衰退阶段)及周期性(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复”出现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出现的间隔期及每一“重复”持续的时间,因虫种及当时的有关因素而异)。29、半知菌亚门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