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15668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一地理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教版必修1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1和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 D寒流2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3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解析: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是热带草原带,是热带荒漠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于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答案:1.D2.

2、B3.B(2012烟台质检)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46题。4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 D落叶阔叶林带5引起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光照 D海拔高度6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D南半球中纬度山脉的北坡是阳坡,北半球中纬度山脉的北坡是阴坡解析:第4题,从水平方向看,甲所在地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在纬度要高,根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甲处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第5题,从水平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和山地自

3、然带的倾斜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第6题,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自然带的种类越多。答案:4.B5.A6.C7下图所示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A: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解析:第(1)题,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产生的,其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第(2

4、)题,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景观变化是由水热随海拔的变化而形成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而形成的。第(3)题,处在沿海,图上显示是森林,而在内陆,图上显示为荒漠,和的纬度相同,所以景观不同的原因为距海远近不同。答案:(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A地势越高,气温越低(3)距海远近不同一、单项选择题(2012青岛高一月考)下表中序号至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12题。(单位:)序号一月月均温七月月均温年均温0.327.314.24.729.317.213.328.421.82.926.612.72.128.315.715.828.822.91城市一月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A由

5、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2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城市一月月均温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纬度的高低决定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根据表中三个城市的一月月均温和七月月均温可知,这三个城市纬度越来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多(尤其是一月差异较为显著),这导致了它们年均温的差异。答案:1.A2.C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自然带的关系。读图完成35题。3图中表示的自然带为()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C温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图中对应的自然

6、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5反映大陆东岸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一组自然带是()A BC 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带的水热特点:最低月均温大于15 ,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可以判断为热带雨林带。第4题,自然带最低月均温在20 以下,最高月均温只有5 左右,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可以确定为苔原带。第5题,分布在大陆东岸呈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一组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答案:3.A4.C5.D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雪线上升,冰川后退。守护好我

7、们的雪线,不仅是守护我们的青藏高原伟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更是守护人类的共同的生命线。读图,完成68题。6下图中能准确表示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变化的是()7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基带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造成珠穆朗玛峰南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C洋流不同 D风向不同解析:第6题,珠穆朗玛峰南坡降水多,雪线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雪线将升高;同一山地阳坡自然带海拔较高。第7题,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8题,不同自然带的生物生长需要的热量是不同的,南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北坡接收

8、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从而造成珠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答案:6.D7.C8.B读下图,回答910题。9图中岛屿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0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图中热带雨林的成因最接近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B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D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的缺失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出该图反映了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受中部山脉的影响,迎风坡与背风坡分别形成热带雨林与热带疏林草原景观。东部雨林带除地处山地迎风坡外,还与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有关。答案:9.D10.C

9、11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形单元自然带变化,导致图中自然带由AE更替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差异 B热量差异C降水差异 D河流分布解析:选C。根据经度和轮廓可以判断本区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但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这是造成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原因。(2012徐州高一检测)读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13题。12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解析:第12题,图中自然带在山地南、北两侧分布高度有

10、明显的差异,北坡明显比南坡高,同一海拔北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于南坡,故该山地位于南半球;该山地自然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故该山地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第13题,南半球温带地区不受信风控制,陆地面积狭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很弱;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受西风影响。答案:12.B13.C二、综合题14(2012济南高一月考)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自然带的名称:A._;B_;C._。(2)从A到B再到C,这种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理环境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受_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3)B自

11、然带的农业生产方式应以_为主。(4)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属于_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发展_农业。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B、C位于我国40N附近的内蒙古自治区内,由东向西受降水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及农业生产特点,结合各问题,思考相关知识即可答题。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由沿海到内陆水分中(3)畜牧业(4)干旱灌溉(绿洲)15读下图并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的地域分异。(2)图中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的地域分异。(3)与纬度相近,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但是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分异规律。(4)处的天然植被是_,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特点,处代表性动物有_,处的土壤特点是_。解析:第(1)题,是从南到北的变化,热量减少。第(2)题,是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变化。第(3)题,由题中“纬度相近,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排除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再结合我国青藏高原可知是地形因素,所以为非地带性。第(4)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联系相关知识完成此题。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2)从沿海到内陆(3)垂直非地带性(4)温带草原耐渴、善奔跑牦牛、藏羚羊等呈酸性(红壤、砖红壤)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