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36314114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水平测复习提纲(完整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一、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地球所处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的行星。 a 天体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八大行星按距离 太阳由近到远依 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图 1 b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 部 条 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 部 条 件 日地距离适中(1.5 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2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a.太阳辐射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b.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大气运动、水 循环等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d.太阳的外部结构 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图 2 e.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发生 的大规模的运动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太阳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11 年 耀斑: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 f.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 暴”现象;产生极光

3、;产生自然灾害:地震、水旱灾害 图 1 图 2 (3)地球运动地球运动的意义。的意义。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 图 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速度 a.角速度:极点为 0,其它各点相等:150/小时 b.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为 0 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度快,位 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慢 b.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 小时) 地方时和区时 东多西少,东加西减 (15 /小时,1 /4 分钟) 地转偏向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影响:河流大气环流洋流) c.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 -纬度差(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之间的纬度距离)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 春季 3、4、5;夏季 6、7、8;秋季 9、10、11;冬季 12、1、2。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4)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 23026。由于 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 周年回归运

5、动,移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时间 昼长 北半球 极昼极夜 赤道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分 12 小时 昼夜等长 无 昼夜等 长 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由南向北 递增 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 北为极昼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秋分 12 小时 昼夜等长 无 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 由南向北 递减 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 北为极夜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地球的地球的圈层圈层结构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 慢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

6、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 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纵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 由里到外依次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与地幔分界 线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是软流层是 岩浆的发源地。岩浆的发源地。 b.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 (也可以说是: 软流层以上) ,由岩石组成。 c.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连续但不规则)和生物圈 (最活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 上部) 。 二、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地壳地壳物质循环物质循环。 a.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岩浆岩:

7、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 岩,砾岩等。 变质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形成,包括大理岩、石英岩、 板岩。 b.地壳物质的循环(如下图) (2)地表)地表形态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a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 皱,变位一断层)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地形倒置现象 判断依据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岩 层 向 上 拱 起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 蚀成谷

8、地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储油气构造、建隧道 向斜 岩 层 向 下 弯 曲 成为谷地 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 断 裂 面 两 侧 岩块错位 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 或避开 b.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 使岩石成为碎块或砂,如花岗岩球状风化 侵 蚀 流水侵蚀 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洼地 冰川侵蚀 冰斗、角峰、U 型谷、峡湾 海浪侵蚀 海蚀柱、海蚀崖、海蚀

9、拱桥 搬运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堆 积 流水堆积 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石钟乳、石柱、石笋 风力堆积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冰川堆积 冰碛丘陵 海浪堆积 沙滩 (3)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 a.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吸收较少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太阳暖大地(太 阳短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

10、) 、大气还大地(大 气逆辐射) 。 b.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 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高温上升,低温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高压吹向低压。 2.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大气水平运 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 c.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 A B C A B C 高 冷却 低 受热 低 冷却 A B C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因) 1.北半球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2.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11、力、摩擦 力的作用。方向与等压线相交 (4)全球气压带全球气压带、风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a.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b.气压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右上图)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 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c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区 东亚(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 ;气压带和 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南季风) 风

12、向 冬季 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夏季 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 d.气候 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气候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气温、降水 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和步骤: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和步骤: 1.判断半球 :6、7、8 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 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2.判断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 最冷月均温 气候类型 15 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 、热 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015 亚热带季风气候(

13、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冬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型) -150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型) 均温 5 寒带气候(最热月) 3.判断降水类型以水定型: 雨型 特征 可能气候类型 年雨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雨型 降水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 降水集中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全年降水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 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南

14、美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 行上升气流。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 湿两季 南、 北纬10 南、 北回 归线之间 非洲中南部、 澳大利亚北部和 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 制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南、 北纬10 南北回归 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 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30 大 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地区、 亚洲阿拉伯半 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 制 亚热带季风气 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

15、和少雨 南、北纬25 至35 间 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 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 部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 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 40 之间 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 北美洲大陆 西岸, 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 陆西南等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 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南、北纬35 55 之间 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 东北, 俄罗斯远东 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 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 候 冬冷夏热,降水 稀少 南、北纬40 60 之间 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 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 候 全年温暖湿润 南、北纬40 60 大陆 西岸及岛屿 西欧、 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 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亚寒带大陆性 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 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