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313498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 湘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本册教材按照一章人文地理一章自然地理编排,在第二章世界的地形、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与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分别介绍了世界的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气候等的差异后,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着重介绍经济发展的差异,属人文地理。2.教学思路本节教材共分三个内容:“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其中后两个内容为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成因是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达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如何描述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

2、家和地区。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并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能力培养:学会阅读统计图、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柱状图、饼状图,初步学会搜集世界各国的主要经济数据,能进行经济发展差异的对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何达成这三个目标,根据学生以有的基础知识,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取舍。我让学生通过阅读美中尼三国相关资料,自主总结不同类型国家的相关知识,再阅读世界政区图与教材中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图表,了解面积最大与最小,人口最

3、多与最少的国家。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与差异,采用学生讨论、读图析图、探究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则只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排在课后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原因。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使学生知道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激发起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最后通过活动深化所学知识以及培养正确的情感与世界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资源要求:1.世界政区图2.CAI教学课件3.课前搜集相关国家(美国、中国、尼泊尔)的经济发展资料及数据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问:世界上目前有多少人口?多少国家和地区?二、新授不同类型的国家(1)我们到世界的几个角落去看一看(课件展示贫富差异图片

4、)(2)引导学生谈读图感受点题(世界的差异)(3)世界各国存在那些差异呢?(引导学生读美国、中国、尼泊尔三个国家差异对比表)得出:面积不同、人口不同、政治体制不同(4)师生共同探讨:出示世界政区图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小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最少的国家(5)教师讲述:地区(6)设疑:国家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的差异呢?(7)学生阅读美中尼三国经济差异对比表。(8)引导总结:国家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揭本章题,在“世界的差异”中添加“发展”)(9)教师讲述: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板书本节课题)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1)讨论:你知道世

5、界上有哪些发达国家吗?(2)评价并小结主要发达国家(3)引导学生读课件“南北差异”资料,学生讨论:南北差距与南北对话中的“南”与“北”各指什么?为什么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称为“北”与“南”?师生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再出示课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巩固知识。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课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分别从“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工农业生产的差异”比较,分组阅读并讨论,完成探究性学习表格。)(2)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探究性学习表格并

6、讲述探究结果,教师指导阅读分析柱状图与饼状图并做出总结。(3)出示美中尼三个国家经济发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国家之间的具体个别差异。教师提示学生不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与国家内部之间都有差异,教师以数据指出美国的贫富悬殊,以湖南与上海的人均收入差距为例,说明我国的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都存在差异。(4)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教师稍作小结,布置作业:收集几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和历史背景资料,完成课本90页的“活动”内容。(5)国家之间领土面积有大有小,有的贫穷有的富裕,国家之间能不能以强凌弱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和平共处

7、五项原则”,使学生明确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6)教师讲述南美洲、亚洲四小龙等抓住机遇,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例子。(7)提问:中国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祖国经济发展怎么样呢?(8)引导学生探究“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出示曲线图引导学生阅读,进行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9)讨论:你对中国经济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发言。三、活动向学生提供美中尼三个国家的基本概况,将学生分成三组,各代表美国、中国、尼泊尔三国公民,谈谈你将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四、总结1.由学生来谈这节课的收获2.教师作简单总结板书设计:国家与地区 人口数量

8、 领土面积 政治体制 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产生差异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国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状况,通常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般包括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里主要是指1960年成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4个成员国。它们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冰岛、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其中,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是7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只有日本是发

9、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绝大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也包括东欧一些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可分为较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按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致有四种类型:新兴工业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原料输出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少数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虽比某些发达国家还富裕,但按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4%,却拥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90%;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76%,只拥

10、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0%。据外国一些经济学家估计,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每年保持5%,发达国家增长率保持2.5%,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15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这种经济差别,根源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在国际生产领域,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造成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结构是畸形的单一经济,如中东生产石油,东南亚生产橡胶、椰子和锡,非洲生产热带作物和有色金属,拉美生产咖啡、可可、香蕉,以及铝土;发达国家则早已形成以制成品为中心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原料产地)发达国家(工业中心)”的国际生产格局。在国际贸易领域,形成“发展中国家(初级

11、产品)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国际交换格局。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石油、农矿原料,及其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粮食及高级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出口机床、汽车、精密仪器、化工及电子工业产品,并在世界市场上凭借其垄断地位,低价进口原料,高价出售成品。这种不平等的国际交换关系,使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的逆差越来越大。在国际金融货币领域,发达国家不仅控制国际金融机构,而且控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金融。据世界银行统计,100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储备总额为1569.48亿美元,19个发达国家的国际储备总额却为5057.48亿美元。在世界银行中,5个发达国家拥有42.33%的投票权,116个发展中国家(不包

12、括中国)只有29.35%的投票权。在获得资金方面,由于受制于国际金融垄断财团,致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负债累累,1970年底为729亿美元,1980年底为6100亿美元,1985年底猛增到105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9.7%。1980年至1985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34%,大大低于债务的年增长率,不少国家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既存在资金与技术、原料与市场等方面纵横交错的互相依赖关系,又存在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就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已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贫穷落后状态,不仅发

13、展中国家经济振兴难以实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受到限制,并影响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国际政治的稳定。因此,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也是关系人类发展的一个全球性的核心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国际上又称之为“南北关系”。即以地理方位可把世界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地处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故称“南方国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故称“北方国家”。这种“南北方”国家的划分,主要不是地理上的含义,而是指不同类型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种划分也是大致上的,在南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富裕的发达国家;在北方,中国和原南斯拉夫等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南北关系,在广

14、义上包括南北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关系;在狭义上仅指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关系,通常在狭义上使用南北关系的概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又称为“南北之差”。南方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经济利益,要求发展经济,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即变革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体系,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了解决“南北之差”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就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进行双方合作进行谈判,称之为“南北对话”、“南北谈判”。在60年代,发展中国家就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

15、贸发会议召开,南北方开始对话。1974年,联合国召开研究原料和发展问题的第6届特别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1975年12月,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等19个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欧洲经济共同体、日本等8个工业国家或集团,在法国巴黎举行国际经济合作会议,这是第一次全球性的南北对话。1977年5月,举行第二次南北对话会议。由于美国拒不接受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两次南北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南北对话陷于僵局。1977年11月,根据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和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的建议,在1979年12月成立“南北委员会”,勃兰特任主席,并发表北方和南方:争取生存的纲领。1979年

16、底,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38号决议,推动南北对话,并确定了全球谈判的原则。1981年10月,14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及其代表,在墨西哥的坎昆进行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就恢复全球谈判和改善南北关系进行广泛讨论和磋商。中国政府提出了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原则。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极态度,使南北对话未能取得进展,至今处于停滞的状态。尽管南北对话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达成的一些协议,对调解南北矛盾、缓和南北关系起了一定作用。1974年,第4届贸发会议通过商品综合方案。1978年11月,联邦德国、日本等11个发达国家取消了约45个最穷国家的部分债务。1975年2月,46个非洲、加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