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63089 上传时间:2017-06-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乡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一、开局良好的 2004 年2004 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乡领导班子调整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断取得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稳粮保烟促蔗建支柱、畜牧林果蔬菜同时抓,治水改土修路打基础、招商引资建镇兴企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河谷热区优势,突出发展青枣、柑橘两大特色产业,抓好烤烟

2、、甘蔗、亚麻三大主导产业,打牢水、电、路、通讯四大基础,团结奋斗,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乡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加快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实现了本届政府各项工作的2良好开局。(一) 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一年来,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主线,把“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于工作始终,努力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推进了全乡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2004 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8270 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 2395 万元,增长 10.6%,第二产业 5139 万元, 增长

3、 2%,第三产业 736 万元,减少 1.3%;粮食总产 714 万公斤,比上年增长 10.7%, ;一般预算收入达 203 万元,比上年增长 5.7%,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 125.5%;农民人均纯收入 1220 元,比上年增长8.9%。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水利建设方面:全年累计投入资金 61 万元,完成水利工程 91 件,发放水泥578 吨,对全乡 84 条常流水沟和部分坝塘进行修复,改善和解决了 128 人、 323 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实现了 76 个自然村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规划实施了漫伞村小河流治理、大平地烟区水利 5 公里三面光支砌、启动实施牛达大沟三

4、面光支砌工程和寒磨底自来水工程,全乡水利化程度达到了 52%。交通建设方面:投资 77 万元,新修小寨村委会 7 个自然村乡村公路 42 公里,修缮大桥至刘家山村道路 16 公里,确保道路畅通。村容村貌建设方面:对期咪、海望、田房、打连寨等自然村的街道路面进行了水泥硬化,3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通讯建设方面,投资 29 万元,拉通了电信宽带网,新架通了黑尼山、养鱼塘、火烧寨、湾冲、卜拉寨等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和黑尼山、养鱼塘 2 个自然村的闭路电视光缆,扩容了牛达村有线电话 30 部,进一步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建设了刘家山、小寨 2 个沼气示范村,建沼气池 222;加

5、强了对 4000 亩退耕还林区的管护,兑现了 2003年退耕还林户粮钱补助,补植补种八角苗 2.5 万株;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森林防火意识,调处山林权属纠纷 3 起,查处乱砍滥伐林木 2 起,没收木材 9 立方米;全乡森林防火工作列全县第二名,保持了连续 16 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依法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455平方米,有计划审批土地 7526 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 5070.5平方米,发放土地使用权证书 440 本,进一步规范了土地管理秩序。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按照保证粮食生产,强化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原则,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04 年全乡种植水稻 74

6、14 亩, (其中杂交水稻 6249 亩)比上年增亩;交售烟叶 8500 担,比上年增加 1500 担,兑付烟农款572 万元,比上年增收 123 万元,烟叶单价 13.45 元/公斤,比上年提高了 0.62 元,烤烟的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县第三名;生猪存栏8154 头,出栏 10552 头,出栏率 129.44%;推广肉牛冻精改良配种 20 头;新植甘蔗 2646 亩,全乡甘蔗总面积达 8000 亩,预计产值 400 万元;发展冬早蔬菜 1705亩,预计产值 250 万元;种植亚麻 2001.4 亩,预计产值 90 万元;发展柑桔 1500 亩,全乡柑桔总面积达 6200 亩,预计年产值 315

7、万元;发展青枣 421.8 亩,预计产值 300 万元。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冬早辣椒、柑橘、青枣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教育、卫生系统人员的上划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机构改革体制。全面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启动实施了村帐乡管制度,改善了农村帐务管理混乱的局面。财税金融工作运行平稳。2004 年完成地方财税收入 202 万元,比上年增长 5.2%,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 125.5%;财政支出 239万元,比上年下降 47.1%(主要原因是教育、卫生系统人员上划,工资支出减少) 。财政支出重点保证了工资发放、

8、机构运转、社会保障以及农业、教育、zd 等方面的需要。银行存、贷分别增加 261 万元和 722 万元,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农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通过实施小寨千村重点扶贫项目和大平地村、马家卜拉村安居温饱工程,全乡解决特困温饱人口 155 人,巩固温饱不稳定人口 310 人,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和生产自救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民政救济,一是建立特困户管理档案,发放低保金 43750 元,385户 45 人;二是争取项目资金 13850 元,用于 14 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三是发放林果苗 3000 株,扶持 13 户困难户发展林果生产;四是加大扶贫救

9、济力度,发放救济粮 9 吨,救灾物资 4000 件,救济款 102685 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成立了社会劳动保障所,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渠道。(二) 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了“弘扬红河精神,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倡导“诚信务实、开放兼容、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红河精神,促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文明村、文明单位和“十星级”文明户不断涌现。以实施“云岭先锋”

10、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党员星级评比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乡村环境面貌明显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科技普及得到重视和推广,政府多渠道引进资金,投入科研经费 23.5 万元,组织实施了杂柑高枝嫁接、“金元宝”无籽西瓜引种试验示范、日本红海辣椒引种试验示范等科技示范项项目 10 个,创建了大平地村烟麻配套种植示范基地和“石屏县亚麻试验示范田” ,成功申报了“青枣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并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举办各类科技培训 35 期 2500 人次,6发放科技宣传材料 3850 多份,全面提升了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推进了“科教兴乡”发展步伐。

11、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按照国家关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精神,认真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继续巩固“两基”成果。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学布局,出台了重奖优秀考生的政策,即县理科状元奖 10000 元,各级重点院校考生奖20005000 元,激励了广大学生奋发向上。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开展 “先锋助学”工程, 建立贫困学生监察档案,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4 年全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2.97%,小学六年级完学率达 95.5%,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100%,初中完学率达 97%。文化、卫生、计生等社

12、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制定民族文化建设规划,组织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结合重大节庆日和“直选乡长”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6 场,文艺演出 20 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创建计生服务门诊,进一步巩固计划生育成果。认真组织实施计划免疫,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宣传贯彻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办理了独生子女证 67 户,兑付一次性奖励 19 户 18000 元,养老生活补助 22 人 13000 元,推进了计划生育的广泛开展。全年计划生育率 92.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2,全面完成了县下达的各项指标。安全生产得到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了以道路交通、消防、 “五7小”矿点、危险化学品

13、和特种设备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整治行动,促使安全生产日益严峻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建议协助县级有关部门,对国道 323 线危险地段进行防护加固和设立警示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武装工作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民兵档案管理,配齐了战备应急物资,基本达到县级 A 类标准。(三)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全面落实。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政府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制定的各项决议,主动接受人大和群众监督。按照州委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乡长“直推直选”和村级换届工作,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8 个村委会实行了支书、主任“一肩挑” ,圆满完

14、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民主,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认真组织实施了“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协助上级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强化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监督,有效提高了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行了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和“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制定落实措施。进一步完善领导挂钩联系村委会制度,开展“四进农家服务”活动,不断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回顾一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第

15、一,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乡党委、人大的各项决策、决议,才能确保正确的作用方向。第二,政府工作必须始终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切入点,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第三,培养造就一支“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是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第四,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才能稳步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年,是全乡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乡党委正确领导、准确

16、决策的结果,是乡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乡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全乡各族人民、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大桥乡各项建设事业的社会各界、各级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大的、新的能够带动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二是支柱产业单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快,非公有制经济比重9低,城镇化进程缓慢;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财政收支矛盾仍显突出,经济实力不强,建设资金缺口大,农民增收困难,消除农村贫困任务艰巨;四是改善生态、治理污染、保持水土流失的任务依然严峻;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培植后续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硬。对于这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引以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力求做到思想上有新的解放,理论上有新的发展,实践上有新的创造,工作上有新的举措,千方百计加快全乡经济、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