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308614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6讲义资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六部。 周围神经按解剖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按功能分为感经(传入)神经和运动(传出)神经。感觉神经又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 1,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全身各器官、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

2、的相对平衡。,2语言机能 人类由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发生和发展,使大脑大发展,出现了分析语言的中枢,使人类远远超脱了一般动物的范畴,人类不仅能适应和认识世界,而且能主观能动地改造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 三、常用术语 1神经元、神经核、神经节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中间(联络)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神经系统内中枢皮质以外的部位聚集成的集团称为神经核,如果神经元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集合在一起则称神经节。 2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纤维束 神经纤维是由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及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结构。在神经系统中枢内起止

3、、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称神经纤维束,在外周神经纤维聚合成束则称神经。 3灰质、白质和皮质 灰质泛指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在神经系统的中枢内聚集的地点,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白质泛指神经系统的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地点,髓鞘色泽白亮,如脊髓白质。皮质指脑表面成层配布的灰质,如小脑皮质、大脑皮质。 4网状结构 指神经系统中枢内灰质和白质相混杂的结构,其中神经纤维交错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 5传导路 指传导神经冲动(信息)的神经通路。 6反射及反射弧,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反射。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

4、、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节 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 脊髓容藏于椎管内,上自枕骨大孔续于延髓,下端尖削于第一腰椎下缘变为终丝连干尾骨。在成人脊髓约占椎管长的2/3。,脊髓的全长有两个膨大部分,即颈膨大和腰膨大。其形成与四肢的出现有关,前肢发达的动物其颈膨大明显,如编幅,后肢粗壮的动物则腰膨大粗大,如袋鼠,四肢退化的动物则无这两个膨大,如蛇类。 脊髓表面有几条平行的纵沟或裂,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几个部分。前正中裂为前面正中较深的沟;后正中沟为后面正中较浅的沟;在脊髓两侧,前方有前外侧沟,后方有后外侧沟,在脊髓上部,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有后中间沟。 脊神经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

5、神经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脊神经节是后根处的膨大部。前根和后根在椎间扎处合成脊神经。 脊髓与椎骨相对应,脊髓本身借每对脊神经根的出人范围划分为5个部分31个节段,即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1个尾节。每一节段的根丝都从相应的椎骨下椎间孔穿出,由于脊髓短于椎管,所以下位脊神经根丝在穿出椎间孔前,于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这些根丝围绕终丝聚集成束而成马尾。,维经前根加入盆神经。 中间内侧核 在中间带内侧部,中央管外侧,由中间神经元聚集成。其轴突组成上行纤维束(脊髓小脑前束)。 3后角 后角尖端朝向脊髓后外侧沟,内含有中间

6、神经元,细胞分群较多,主要是接受脊神经后根传入的神经冲动。由后向前,后角内有如下核团。 胶状质 呈形,细胞小而稀少,其轴突入后外侧束分升支和降支,主要完成节段间联系。 固有核 细胞体较大,其轴突入对侧或同侧白质组成上行纤维束(脊髓丘脑束),后角固有核外侧的网状结构中,有由中、小型神经元组成的网状核,其轴突进入同侧或对侧的外侧索内。,背核 在后角根部,细胞体大、见于颈8腰2节段,其轴突走向小脑(组成脊髓小脑后束)。 (二)白质 白质位于灰质的外围,主要由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组成,因有髓神经纤维所含髓磷脂较多,呈现白色,故名白质。白质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又以后外侧沟与前外侧沟分

7、为三个神经索,即前索、外侧索、后索。每个索可再分为若干束。纵行的素或束是脊髓与脑之间联系的通路,往往起始、终止和机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一般按起止点来命名,如红核脊髓束乃是起自中脑红核终止于脊髓的纤维束。 按机能特点可把白质中的纤维束分为固有束、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 1固有束 是紧贴灰质边缘的一层短距离的纤维束。起自后角细胞和束细胞,其轴突在本侧或对侧灰质边缘聚集,升降一定距离后又进入脊髓灰质而终止。固有束的行程不超越脊髓。有联系脊髓不同节段的作用,完成节段内或节段间的联系。 2上行纤维束 是分别投射到脑干、丘脑和小脑等许多核团的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 此两束位于白质后索,是同侧

8、后根内侧部纤维的直接延续。薄束成自同侧中胸部节段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中胸部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因此,只有在颈髓及上胸髓的横切面上才能在后素看到位于内侧部的薄束和外测部的楔束;在中胸部(约相当于T4阶段)以下,后索全由薄束所占据。薄束止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止于延髓的楔束,核.薄束和楔束分别向脑部传导来自下肢和上肢的本体感觉(肌、键、骨骼、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也就是说,以中枢突构成薄、楔束的脊神经节细胞发出的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较深部的结构,诸如肌肉、肌腱、骨骼和关节以及皮肤内分化较高的感受器。 (2)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柬 脊髓小脑

9、后束位于白质外侧索后部表层、由同侧背核发出,上行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由于背核主要接受来自同侧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和健器)以及皮肤触压感受器的冲动,脊髓小脑后束的功能是在小脑参与控制下肢随意运动(特别是控制肌张力和肌肉间的共济协调)过程中,向小脑提供与外环境变化有关的反馈信息;脊髓小脑前束位于白质外侧索前部的表浅层,起于腰髓以下节段对侧灰质中间内侧核,上行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皮质,此束的起始细胞接受多方面的信息来源,特别是来自中枢内的节段性或下行纤维的传入。因此,脊髓小脑前柬可能是向小脑反馈下肢在运动过程中某些相关的中枢结构运转状况信息. (3)脊髓丘脑束 此束位于外侧索前半部和一

10、部分前素白质,起自对测脊髓固有核,上行止于背侧丘脑。此束在途径脑干时,还发出例支到网状结构和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触觉。传导来自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传导束的表浅部;而传导上肢感觉的位于传导束中靠近灰质的部位。脊髓丘脑束可分为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前者传导粗略触觉,后者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3下行纤维束 是从大脑皮质或脑干内的有关核团投射到脊髓的纤维束。,(l)皮质脊髓束 是脊髓内最大的下行束。此束起源于大脑皮质,在延髓下部的锥体大部分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的后部(相当于脊髓小脑后束深方)下行,称为皮质脊髓侧束,下行可达骶髓。下行过程中,此束沿途发出纤维止于同侧脊髓灰质前角。皮质脊

11、髓侧束中的纤维也是按躯体定位方式排列的,即到达下位脊髓节段的纤维行于束的表浅部位,而止于高位脊髓节段的纤维位于纤维束的深方、更靠近灰质后角。在延髓没有交叉的少数皮质脊髓束纤维行于脊髓前索,居正中裂两岸,称为皮质脊髓前束,此束止于双侧灰质前角。皮质脊髓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的直接控制,其中主要是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2)红核脊髓束 大致位于皮质脊髓侧束腹侧且与其无明显界线。此束在低等动物比较显著,在人类则不甚发达。红核脊髓束起于中脑红核,交叉后在脊髓侧索下行,止于脊髓灰质经中继后到灰质前角,作用是调节肌紧张协调运动。此束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它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

12、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 (3)前庭脊髓束 起于同侧脑干前庭神经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灰质前角。此束主要兴奋躯干肌及肢体的伸肌。在调节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4)网状脊髓束 来自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大部分以同侧为主。此束较弥散,行于白质前索和侧索前内部,下行止于灰质前角。此柬主要参与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5)其它发自脑干的下行束 在颈髓白质前索,还有内侧纵束和顶盖脊髓束,,它们分别起自延髓前庭核和中脑上丘,与头颈和眼外肌的反射活动有关。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来自躯干、四肢及大部分内脏的各种刺激需要脊髓才能传导到脑,反之,脑的活动也需要通过脊髓的传导才能传递给上述

13、各部。 2反射功能之高阁 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两类。脊髓内部完成反射的结构称脊髓固有装置,包括脊髓灰质、固有束和前、后根。,第三节 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组成,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一、脑干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下端为延髓,向下与脊髓相连,宽大的中部为脑桥,上端缩窄的部分为中脑,向上与间脑相连。脑干是大脑、小脑与脊髓之间连系的干道。第312对脑神经自上而下与脑干相连,此外,脑干内还有许多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一)脑干的外形 1。脑干腹面观 (l)延髓 延髓上邻接脑桥下缘,下平枕骨大孔接脊髓,为脊髓伸入颅脑的延续部分。其

14、前面结构与脊髓相近似,有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前正中裂两侧有纵行的隆起为锥体,由皮质下行的锥体束构成;在延髓下半部的锥体交叉由锥体束形成的若干小束左右交叉形成的。橄榄体位于前外侧沟的外上都,内有下橄榄核。在橄榄体外侧从上到下排列着许多神经根丝,依次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橄榄体内侧有舌下神经根。 (2)脑桥 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下借桥延沟与延髓分界,桥延沟中有三对脑神经,自内向外为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脑桥腹面隆起的部分为基底部,由大量横行纤维、部分纵行纤维及脑桥核组成,基底部正中线处,有浅而阔的基底沟,为基底动脉的压迹。基底部向两例逐渐缩窄移行为脑桥臂(小脑中脚),由脑桥核发往小

15、脑半球的纤维束构成,基底部和脑桥臂交界处有三叉神经根。 (3)中脑 上界为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的上缘。前面两侧为粗大的纵行纤维形成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脑下行的纵行纤维束构成。两脚间的凹窝为脚间窝,动眼神经从脚间窝两侧发出。 2。脑干背面观 (1)延髓 延髓背面以髓纹与脑桥分界,其下部形似脊髓后面,上部构成菱形窝的下半部。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均为脊髓同名沟的延续,薄束、楔束自脊髓上升到延髓膨大成内侧的薄束结节和外侧的楔束结节。薄束结节深面有薄束核,楔束结节深面有楔束核;绳状体体(小脑下脚)位于楔束结节,外上方,由数束进入小脑的纤维所组成。 (2)脑桥 脑桥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其两

16、侧为结合臂(小脑上脚),是由小脑与中脑相连的纤维束构成,两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上髓帆,它构成第四脑室顶的上半,其上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从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 (3)中脑 中脑背面由上、下两对小圆形隆起组成,称四叠体,又称中脑顶盖。上丘是皮质下视觉反射中枢,下丘是皮质下听党反射中枢。 (4)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延伸至延髓、脑桥一小脑之间扩大而成第四脑室,向上与中脑水管相续,向下与脊髓中央管相接,顶朝向小脑,脑室底呈四边菱形,故又称为菱形窝。它由脑桥和延髓上半部结构的背面所形成。在菱形窝的二侧角间,有数条横行的髓纹,是延髓与脑桥背面的分界线。正中沟外侧为界沟,其间为内侧隆起,近髓纹上方的隆起特别膨大称面神经丘,其深面有面神经纤维包绕展神经核,下部的内侧隆起称舌下神经三角,深面含有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三角外侧有一小三角形区称(灰翼)迷走神经三角,深面有迷走神经背核;界沟外侧部分是三角形的前庭区,深部有前庭神经核群;前庭区外侧有一小隆起为听结节,内藏蜗神经(后核,在内侧隆起的上端界沟外侧有一青灰色小区称蓝斑,其深面有蓝斑核。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