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62978 上传时间:2017-06-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报告]2006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6 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来山课 件 w w 5 K J.o m 5 2006 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006 年 2 月 7 日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市市长王爱民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五”时期,是我们面对诸多挑战、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新胜利、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圆2满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过

2、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经济总量迅速壮大。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 2000 年的 368.8 亿元增加到 2005年的 632.9 亿元(同口径为 680 亿元) ,年均增长 12.1%;2005 年全部财政收入剔除基金部分为 53.7 亿元(同口径为 58.5 亿元,是2000 年的 3.1 倍)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4.3 亿元,是 2000 年的 2.1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1178 亿元,年均增长 17.5%,是“九五”期间的两倍。过去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显著提升的五年。坚持打基础、造环境,持续实施软硬环境建设工

3、程。累计投资 180 多亿元,用于交通、供电、通信、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一大批精品工程相继完工。标准化、公共财政、市场监管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十项工程硕果累累。在全国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成为“ISO14000 国家示范区 ”,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批国家级荣誉。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的五年。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积极平稳地推进改革攻坚。国有企业、公用事业、农村税费、政府机3构、财政体制等各项改革

4、向纵深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迅速壮大,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0%以上。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引进内资 300 亿元,年均增长 19.8%,实际利用外资 9.5 亿美元。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国际金融论坛年会等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议定址。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民生。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 12.5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7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左右。加快构建大社保体系,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五大社保基金积累达 9 亿元;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全覆盖,累计归集资金 12.8 亿元。弱势

5、群体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152 元和 4621 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 49.4%和 29.8%。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增加 5.3 和 4.5 平方米。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五年。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人才工作得到加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示范中心。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加快,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各类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群众文化活动、基层文化建设、专业艺术工作水平提高,一批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6、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传染病预防4控制工作成效明显,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防控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消除了六个重大火灾隐患,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此外,统计、审计、公安、工商、税务、物价、民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地方志、人防、人口、信访、民族、宗教等工作迈出较大步伐,外事侨务、档案、气象、防震减灾、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原创,尽在文秘知音网络.m 网。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 2005 年,是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把“壮县、强市、富民”作为基础性工作和现阶段主要任务,突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

7、” ,各项工作捷报频传,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全部财政收入增长 27.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10.1%和 6.5%。2大项目攻坚成果丰硕。全年共实施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827 项,实际完成投资 221 亿元,争列省重点项目居全省第一。特别是总投资 100 亿元的华为北方生产基地、总投资 30 亿元的中兴北方生产基地、总投资 1.2 亿美元的利比玻璃、总投资 5 亿

8、美元的成功(中国)大广场等一批立市立县项目落户,推动我市项目建设迈上了新台阶。53园区经济迅速成长。四个省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 92.7%。开发区设立出口加工区,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品牌。固安、永清等一批新工业园区围绕市场运作、高层次规划和招商机制创新,大胆探索并取得成功,吸引了一批项目落户,成为我市园区经济的新亮点。4金融支撑作用增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701.3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0.7 亿元,同比多增 30.6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1.6 亿元,比年初增加 57.4 亿元,同比多增 42.9 亿元。建立京津廊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实现了京津廊同城结算,在全国首开

9、了支票跨区域流通的先河。成功召开第二届经济金融合作恳谈会,赢得了域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包括英、德、日、韩等国在内的 66家域外金融机构,对我市 112 家中小企业累放贷款 105 亿元。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29 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市农村信用社在全省率先直联大额支付系统,在改革中争取到中央银行专项票据 16.5 亿元。5高科技产业规模壮大。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达到 182亿元,增长 17.4%。以华为北方基地、世维光通讯、久智光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量子高科、神威药业、杰希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国瑞电子、鑫谷光电、晶日金刚石等为代表的新材料

10、产业群正在形成。6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中国电子百强前十名的华为、中兴落户,霸州胜芳被命名为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汽车零6部件产业引进了世原精工、正兴车轮、柳伯安利活塞环等一批知名企业。会展旅游业,全年旅游收入和引进各类展会同比均翻了一番。举办了中国渔具、消防技术设备、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装备等一批顶级行业展会,以及 20 国财长会议(G20) 、京津冀港澳台(3+3)旅游合作大会等一批国际性重要会议。7城建“十大工程”谋划启动。 “十大工程”是建设“百年城市”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市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谋划,涉及便民利民、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经济等四个方面、10 大项、54 个

11、子项,预计总投资 92 亿元。目前,龙河工业园区、综合市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等建设工程都已开工,市区水系开发完成测量规划,其它工程都有了实质性进展。8 “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粮食直补资金 4066 万元,农业税税率在 2004 年下调 3 个百分点基础上再降两个点。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57%,汇福粮油、明慧养猪等 4 家企业跻身国家级龙头行列。全市完成造林 33.6 万亩。建成文明生态村 500 个。9改革开放成效明显。顺利完成 12 户国企改制,启动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华日家具和新奥安瑞科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霸州太阳能采暖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在美

12、国上市的民营科技企业。省“518”经贸洽谈会提升为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中国农交会在市场化办会上迈出新步伐。全年引进内资 88.1 亿元,增长 37.6%;实际利用外资 2.647亿美元,增长 18.8%。10社会进步进程加快。与京津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民营科技工作获九项国家级荣誉。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北三县(市)和城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提高 9.5 个百分点。市博物馆、体育健身中心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投入使用,一批社区健身工程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紧急救援中心、8 个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程基本完工。 “十件实事”和“民心工程”进一

13、步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新增扩面 7.7 万人;帮助 57 个无井村近 8 万农民解决了吃水难;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解决了 50067 名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口和房屋租赁管理机制;在华北地区率先达到城市交通一等管理水平。 “六城联创”成绩显著,成功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园林城”荣誉称号, “全国绿化模范城”通过验收。各位代表,回顾“十五” ,业绩辉煌,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结晶,凝结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

14、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市人民,向驻廊中省直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 zd 干警,向关心、支持的中外客商与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8“十五”时期的工作实践,深化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一是坚持加快发展。始终围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题, “突出快、追求好” ,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高效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二是坚持工业强市。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方略,大上工业项目,增加工业投入,提高工业化水平,用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整体实力的明显增强。三是坚持项目攻坚。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

15、化” ,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和开发开放力度。四是坚持高效服务。以“人居环境甲天下,创业环境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打造竞争优势,争取服务意识最强、工作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综合经济实力仍处于全省中游水平,工业支撑作用有待增强;支柱产业尚未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和立市立县大项目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滞后, “和谐”建设有待深化;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认真加以

16、解决。二、 “十一五”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也是打基础、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在9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政府编制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 纲要(草案) 是全市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成为指导“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纲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进一步抓实,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