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281256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资料讲解(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学,临床一系,1、完成学业所需教学安排 2、临床重点课 考试课 3、今后工作全科医学, 社区服务 4、毕业后继续教育必考内容 5、自身所需父母必读,一、为什么要学儿科学?,结合基础课、内科等其它临床课 抓住儿科特点 儿科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年龄与发病 喂养与疾病 营养与疾病 正确看待儿科学的难和易 勤于思考 及时归纳 总结提高,二、怎样学好儿科学?,儿科学范围与特点,第一章第一节,1、解剖特点 比例变化 按规律出现 因年龄而异,二、儿科学特点,、生理生化特点,生理生化正常值随年龄变化 器官形态结构不断增长 生理功能不断完善 供求矛盾,感染 新生儿:体温低下 较大儿:发热 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

2、支气管肺炎 年长儿:大叶性肺炎 VitD缺乏 小儿:佝偻病、手足搐搦症 成人:骨软化症,3、病理,特异性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非特异性 IgM:不能通过胎盘 IgG:被动免疫:个月后逐渐消失 主动免疫:67岁达成人水平 IgA:婴幼儿期也缺乏,特别是SIgA,、免疫,惊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 低钙血症 低血糖 婴幼儿:高热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婴儿手足搐搦症 3岁:癫痫,、诊断,快速:发展快、治疗快 细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哑科 支持:疾病生长 药物:药动学、药代学不同, 剂量、用药特点,、治疗,围生期保健 先天遗传病筛查及干预 传染性疾病计划与免疫 成人病儿童期预防,7、预防

3、,胎儿期:从受孕至胎儿娩出,正常孕期 280天(40周)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开始 至生后28天 围产期:妊娠28周至出生后未满7天 婴儿期:出生到未满1岁,又称乳儿期,第二章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幼儿期:满1岁到未满3岁 学龄前期:3岁后(第4年)到入学前 (67岁)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 期之前(1112岁) 青春期:女孩 11-12岁至17-18岁 男孩 13-14岁至18-20岁,各期特点:,机体基本特点: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 变化过程中。 生长:各器官系统和整体的长大。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等功能的 成熟。,第二章第二节 小儿生长发育,1、一般规律 头尾规律

4、由近到远 由初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由粗到细 2、生长发育是一连续过程 3、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 4、个体差异,一、生长发育规律,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遗传 性别 营养 生活环境 疾病,一)体重 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最易获得的灵敏指标,也是用药及液体疗法的客观依据。 正常小儿 平均为3.33.2Kg 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6(Kg)+月龄*0.25(Kg) 2-青春期前:体重=年龄*2(Kg)+8 3月2倍 1岁3倍 2岁4倍,三、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平均身长 正常新生儿出生约为50CM 1岁时约为75CM 2岁时约为85C

5、M 2-10岁身高(CM)=年龄*7+70(CM) 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上部量: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二)身长(高),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 大头娃娃 新生儿:34CM 6个月:44CM 1岁:46CM 2岁:48CM 过大:脑积水 过小:脑发育不全,三)头围,四)胸围 出生:32CM 出生 1-1.5岁 1.5岁 头围胸围 头围=胸围 头围胸围,五)上臂围 良好:13.5CM 中等:12.513.5CM 不良:6岁3g/Kg.d,随年龄增长所占比例下降。 3、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足量能节约蛋白。 4、水 正常婴儿 100-150ml/Kg.d,

6、 1-3岁110ml/Kg.d, 以后每3岁减少25ml/Kg.d, 成人40-50ml/Kg.d。,5、维生素与矿物质 1)脂溶性(A、D、E、K):可储存于 体内,不需每日供给,过量可中毒。 水溶性(B、C):不能储存于体内, 需每日供给,缺乏后症状迅速出现。 2)矿物质:对造骨、造血、免疫及内分 泌意义重大。 6、膳食纤维 吸收水份 吸附胆酸 降低食物中糖的密度,一、母乳喂养 一) 母乳成分 初乳 产后4天内 过渡乳 产后5-10天 成熟乳 产后11天-9个月 晚期乳 10个月以后 初乳特点:量少、色黄、比重高,含较高 蛋白质,并含初乳小体及丰富的维生素A 和矿物质,脂肪含量较低。,第二

7、节 婴儿的喂养,二)母乳喂养优点 1)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比例适当, 钙磷等比例适当,富含微量元素。 2)易消化、吸收、利用。 3)可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 含有抗体、乳铁蛋白、巨噬细胞、T淋巴细 胞、B淋巴细胞、补体、溶解酶及双歧因子。 4)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当, 可直接喂哺,减少产后出血,推迟月经复潮, 利于计划生育。 5)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 性的发展。,三)哺乳方法 1.时间:尽早开乳,正常应生后半小时内 哺乳,按需哺乳,每次哺乳1520分钟 2.方法 四)断奶 1.一般1岁 2.母乳充足可延至1.5岁 3.患病或炎热夏季可暂缓,五)注意事项 1.

8、提高母乳喂养率 2.加强乳母营养 3.母亲患病不宜哺乳: 活动性肺结核,急性肝炎, 严重心肾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二、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人工喂养适应症: 1、母乳量不足又无法改善 2、母亲患病不宜母乳喂养 补授法:母乳喂乳次数不变,每次先 喂母乳,再补其它。 代授法:用牛乳或其它代乳品代替一 至数次母乳喂养。,三、人工喂养 指6个月内婴儿完全用兽乳及其它代乳品喂养。 一)牛乳喂养 “四多一少”: 蛋白质含量多,但以酪蛋白为主,乳凝块大 不消化 饱和脂肪酸多,溶脂酶少 甲型乳糖多有利大肠埃希氏菌生长 无机盐多降低胃液酸度 各种免疫因子少感染发病率高,1、鲜牛乳 1)首选 2)蛋白质高,含糖量低

9、,食用时100ML需加糖5-8克 3)1个月应加水稀释成1/2-2/3 2、全脂奶粉 按重量1:8、容积1:4开水配制即成分与鲜牛乳相似。 3、蒸发乳 加等量开水即成全脂牛乳。 4、酸牛乳 冷却后加乳酸杆菌 或乳酸(枸椽酸)。 5、配方奶粉 全脂奶粉经改变成分使之接近人乳。 6、甜炼乳 鲜牛乳浓缩再加蔗糖,不宜作婴儿主食。,二)羊乳 营养成分与牛乳相似,含清蛋白比牛乳高,但缺乏叶酸。 三)其它代乳品 含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不足,所含必需氨基酸也不完善,宜作辅助食品。,四、辅助食品 4个月后的乳儿,当每日摄入奶量达1000ML或每次达200ML,应添加辅食。 一)目的(重要性) 1、补充乳

10、类营养不足 2、为断奶作准备,不致因食物突然改变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3、培养婴儿良好饮食习惯,从授食过渡到自食,二)注意事项(原则) 1、根据营养需要及消化能力 2、循序渐进,稀-稠,软-硬,少-多,单-多 3、在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加新品 4、早产儿、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及早加 三)顺序,一日三餐加点心 1、营养素、能量摄入满足生理需要 2、食物性质符合消化功能 3、品种多样化,第三节 一岁后小儿的膳食,定义: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大多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故亦可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临床特征:体重下降 进行性消瘦/水肿 皮下脂肪减少 器官功能紊乱,第三章第四节 营养不良,一、病因

11、 1、喂养不当 2、疾病因素:代谢、消耗增加, 消化吸收利用障碍 3、先天不足:早产儿、多产、双胎,1、皮下组织减少、肌肉蒌缩、消耗自身组织体重不增,肌肉蒌缩,肌张力 2、不能维持正常代谢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增长慢 3、糖原不足、消耗过多低血糖 4、人体水分相对增加,细胞外液为多呈低渗性,血清钠 5、细胞分解,钾离子逸出细胞内钾血清钾(-),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6、脂肪消耗,血清胆固醇肝脂肪浸润及变性 7、血清蛋白质细胞外液呈低渗性水肿 8、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功能失调烦躁、蒌糜 9、胃肠分泌运动功能失调消化吸收腹泻 10、免疫功能低下感染 11、低体温、低脉搏、低基础代谢率,三、临床表现要点

12、1、生长:体重、身高 2、皮下脂肪:腹壁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3、皮肤 4、肌肉、肌张力 5、精神 6、发育 7、肠功能紊乱,四、并发症 1、营养不良性贫血 缺铁性常见 2、维生素缺乏 缺乏维生素A多见,由于 生长发育缓慢,并发严重佝偻病少见。 3、其它 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 迁延性腹泻 自发性低血糖 五、实验室检查 最具特征性:血清蛋白浓度 酶活性、血清胆固醇、血糖、 维生素、矿物质。,六、诊断 分型和分度 1、体重低下年龄别体重, 反映有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年龄别身高, 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 身高别体重, 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中度:-2-3SD 重度:6月 方盒样头、

13、十字头、鞍形头、手足镯 1岁 胸廓畸形:肋串珠、肋膈沟(赫氏沟) 肋缘外翻、鸡胸、漏斗胸 会走前后 “O”形或“X”形腿 其它 脊柱后凸、侧弯、扁平骨盆,生化、X线改变,血钙稍 、血磷明显 、钙磷乘积6个月 喉痉挛 二)体征 除有佝偻病体征外,在不发作时,可引出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隐匿型表现,总血Ca 1.71.9mmol/L,陶瑟征 Trousseau sign (+),腓反射 Peroneal sign (+),面神经征 Chvosteks sign(+),反复发作无热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神经兴奋性增高而无其它神经系统体征,总血钙1.88mmol/l(7.5mg/dl),钙离子1.0mmol/l,钙剂、VitD治疗后发作停止。 鉴别诊断 一)喉痉挛:急性喉炎、先天性喉喘鸣。 二)惊厥:低血糖、低镁血症、婴儿痉挛症、原发性甲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