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24441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4学年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3-14学年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4学年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4学年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国祺中学初一下语文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座号 1 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1、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2、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真切的描写的方法。3、体味文中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所表现的主题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掌握本文写景的方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文章语言的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特别要领会写百草园景物用词的生动体会用动词写捕鸟过程的简练准确。2、说说“乐园”的乐趣,概括在书屋读书的几个生活片断。将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生活

2、进行比较,体会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了解少年鲁迅在童年的生活中所具有的童真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2、题目解读: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 40 多岁了,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

3、到晚上才拾取。“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百草园,绍兴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3、文体资料: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所谓“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第二类为“史”,即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第三类为“子”,指诸子百家的著作。【使用说明】:A 层完成所有题目,B 层完成除带“”外的所有题目,C 层完成除带“”、“”外的所有题目。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确凿( ) 油蛉( ) 倜傥 (

4、) 臃肿( )攒成( ) 收敛( ) 蝉蜕( ) 桑葚( ) 菜畦( )jin( )赏 ku( )甲 ( )谷2、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 (2)人声鼎沸: (3)秕谷: 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5、精读第 7 段,用心记下这些动词。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 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 住了。阅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以下问题。1、课文的第 1 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

5、么作用?2、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 3、阅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味?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4、试举出本文中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1) 作用:。(2)作用:。(3) 作用:。5、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昧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中心意思?预习导学学习研讨厦门市国祺中学初一下语文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座号 3 4阅读课文第 1、2 两个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文章开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中的

6、“似乎”“确凿”含义相反,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写? 2、第 2 段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3、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可描绘景物,亦可写场景。4、本段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条概述。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这里有哪些“乐事”?“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2、“读书”是贯穿“三味书屋”生活始终的,你如何评价这段描写师生读书生活的文字?3、通读全文,好好体会“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

7、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探究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请分条列举。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生命的掌声 (董保纲)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着英子的名字

8、。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长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

9、,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这才明白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1、本文的主人公英子曾经是一个性格 、 的残疾姑娘,她早来迟走,是因为“ ”。(用原文的话回答)2、对英子来说,为什么那是“生命的掌声”?3、“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这句话中的“掌声”指什么?拓展学习一课一得精读精练厦门市国祺中学初一下语文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座号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