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24299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义乌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 201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乌市卷)语 文 试 题 卷考生须知:1 全卷共 6 页,有 4 大题,23 小题。满分为 120 分(作文中含书写 4 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2 请考生用 0。5 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 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想念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3 分)世博会,见证了东方古国的巨大进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hui)_(1)_、

2、活力和进取心,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不(xie)_(2)_努力,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都在世博会尽情挥(sa)_(3)_.-世博会让中国更加美好2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 分)今日绣湖公园,绿树葱茏,闹中取静。大安寺塔巍峨_(1)_,好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讲述着义乌儿女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阳光透过疏枝密叶,在山坡上形成了_(2)_的色彩。走出林间、但见碧水一泓,波平如镜,宛如景色_(3)_ 的“天池” 。 “枊舒春色斗纤腰,画舫临湖酒兴饶”的画舫之美令人浮想联翩,留连忘返。A斑斓 B.秀丽 C 挺拨3 古诗词填空。 (6 分)(1) 不畏浮云遮望眼

3、,_.( 王安石登飞来峰)(2) _, 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3)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江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燕景象给人们带来勃勃感觉的诗句是“_”(4) 请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_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 1“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2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 ,能“睡”,还能“吃” 。 3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 发现

4、植物 不但有“情” ,而 4且还有“智”呢A B C D 1 2 3 4 4 2 3 1 1 4 3 2 2 1 4 3名著阅读(3 分)(1)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_(行为)达到灭火的目的。(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通过_(方式) 实现人生价值,开始了新的生活。(3)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怀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_.6.综合性学习。 (6 分)义乌市 开

5、展创建国家二类语言文字示范城市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某班决定开展“我与语文工具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调查分析】(1) 右图是某小组对全班 42 位同学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_【姓氏排名】(2) 班里组织了查字典比赛,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将下列名著名人物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重新排列。人物:贾宝玉 张顺 鲁智深 阎婆惜 范进_【问题探察】(3) 班里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 (40 字左右)_二 现代文

6、阅读(共 26 分)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714 小题(一) (14 分)山就这么高仲利民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 ”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

7、,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

8、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

9、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 ,噢 ”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选自大阅读2010 年 5 月,有改动)7 文中父亲要 “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分)8 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4 分)(

10、1) 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2)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9 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 (3 分)(1) 山就这么高 :_(2) 走一步,再走一步_10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 (80字左右) (5 分)(二) (12 分)将兴趣进行到底葛玲玲 廖奎斗 2010 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 1一阵魔术热。7 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

11、琢磨, “魔技” 不断提高。 12 岁那年,刘谦获“ 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 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 ”。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2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 “好之”“ 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3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

12、却只放在了“激发” 孩子的兴趣上,把 “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 4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

13、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 5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 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 ”。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 。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 ”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 6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

14、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 ”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选自教育时报2010 年 3 月 10 日,有改动)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12 “兴趣不仅是 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 ”句中加点的“入场券” 、 “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4 分)(1) 入场券:_(2) 飞船:_13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 分)14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50 字左右) (4 分)三 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一)(4 分)1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4 分)春兴(唐)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1) 诗中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8 分)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