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哲学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13623 上传时间:2016-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科学哲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科学哲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科学哲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科学哲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科学哲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科学哲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科学哲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论的简单认识经过 12 周我们博学的赵老师给我们生动详细而又精彩的关于自然科学哲学课程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很多东西涉及各个方面的自然科学与哲学。下面我就依托赵老师讲的第三章内容人与自然关系论的知识结合我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想法发表一下对于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自然是由各种要素组成并且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主体与其环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展变化的,自然还表现为整体性、区域性和变动性的统一。认识和把握自然的这些基本特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前提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

2、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人对生产力的共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共识并不是我们人类的最佳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那么,人与自然关系究竟如何定位,我们应从人类和各国的历史和实践中得到启示。总的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

3、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人类需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应该从经济理论上、从经济、社会、科技、自然和平共处,保护生态平衡,增加自然对我们的赐予,避免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我们要科学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后总结的观点是人

4、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具体可用三个不同的阶段概括。第一阶段:依赖阶段,以自然为本人在自然之下。人和地球上的所有的生物一样,都起源于自然,又都依赖于自然。地球刚出现人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清,所以人类与许多动物一样,对于自然只是处于一种依赖阶段,并且任由自然摆布。难以理解的类似于火山,地震,雷电等自然现象,使得人类寸步难行,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这是上苍的惩罚” 。“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是造成的。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离不开大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加上人对自然的不熟悉,生产条件的

5、低下,人类对自然只能是依赖。所以,在那种条件下,人类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赖自然。等到人类到了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奴隶社会,出现了新的耕作技术;随着城市的出现,冶金、手工业也发展起来了。在封建社会,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铁器,开采有色金属。但这毕竟是有限的,人类仍对自然要进行依赖。总的来说,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处于依赖阶段,并且无所超越。第二阶段:征服阶段,以人为本人在自然之上。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正向新的阶段发展。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阶段,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人一定能战胜自然、改

6、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这主要是从瓦特发明了蒸气机以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就进入了征服阶段,人类开始向自然无休止的索取,改造。人们今天所面临的自然界特别是地球,已远远不同于人类产生时候的样子了。有不少文献引用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第三阶段:协调发展阶段,伙伴与朋友人在自然之中。在人类征服自然阶段,人类曾经为社会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即干

7、预了自然界的调节机制。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也更加的深刻了。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以人的出现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与发展。在这一阶段,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科学的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元论是人类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论,其结果就是把自然当作奴役的对象,把自然看作无生命状态的客观实体。以人为本一元论的先进性是相对于以自然为本而提出的的命题,但是,并不是说以人为本的一元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证明。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

8、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主人或仆人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们是仆人”的关系,又不是“我们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关系,而是共同前进的伙伴关系,是共同发展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主人的傲态,放下仆人的卑态,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来光明。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

9、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观念。综上三个阶段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即依赖阶段,征服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其中“协调发展”阶段是整个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它体现了人类的反思,类有信心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自然永远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命题,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还有一些资料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实际关系:第一,时间关系。人从其出生到死亡都与大自然保持着十分密切的时间联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无时不在。第二,空间(或地域、地理)关系。人从其出生到死亡都

10、与大自然保持着地域联系,都与一定的空间和地点产生联系。第三,生态关系。人从其出生到死亡都与大自然保持着生态联系,不但人体外部存在着一个生态系统(人的外部自然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 ,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生态系统(人体内部是一个生态系统) ,而且人体内外共同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人只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人类生态系统或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第四,因果关系。人从其出生到死亡都与大自然存在着因果关系,人作用于大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在大自然留下一定的结果(或痕迹) ,大自然对人的一切作用也会给人留下结果或痕迹。第五,物质交流关系。人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利用环境资源,人利用环境资源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自然进

11、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利用关系也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关系。第六,利益关系。许多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作人的利益关系,即人与其利益的关系。第七,利用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从这种人的利用关系出发,不少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利用关系,即人利用大自然或环境资源来达到人的目的或获得人的利益。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 ” 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在近现代社

12、会,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门类繁多的科学技术。只有不断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从而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减少乃至消除浪费和污染。作为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对自然所产生的影响(也许更应称之为破坏),与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在自然中的创造力显著加强,而破坏力也与日俱增,我们不仅要看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且也要认识到由此带来的威胁不比取得的成就小。因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仍然在于打破旧平衡之后,是否可以建立起新的平衡和秩序。人在自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改造其自身的过程。无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同进化,需要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它将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