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223619 上传时间:2020-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九记念刘和珍君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 1.给加点的字注音。(1)洗涤( ) 寥落( ) 尸骸( )(2)黯然( ) 不惮( ) 赁屋( )(3)浸渍( ) 喋血( ) 殒身( )(4)攒射( ) 菲薄( ) 创伤( ) 答案:(1) (2) (3) (4)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徘徊 廖落 长歌当哭 惊心动魄 B.微漠 和霭 默无声息 百折不回C.偏安 尸骸 时间流逝 万籁俱静 D.虐杀 谈资 陨身不恤 破釜沉舟答案:C解析:A.廖寥 B.霭蔼 C.陨殒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立仆(倒下) 赁屋(租借) B.谈资(资料) 桀骜(凶狠)C.攒射(集中)

2、殒身不恤(顾虑) D.深味(体会) 长歌当哭(当作)答案:B解析:B.“骜”同“傲”4.对本文的线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B.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C.本文是以主要人物刘和珍为线索来串连全文的。D.本文是以中心事件“三一八”惨案为主线来贯串全文的。答案:B解析:本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悼念、怀念,愤怒、赞美的情感。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微漠 踌躇 噩耗 惊心动魄 B.虐杀 尸骸 黯然 桀骜不驯C.洗涤 勇毅 徒手 阴谋秘计 D.惩创 呻吟 菲红 陨身不恤答案:D解析:D.菲绯 陨殒2.下列句子中

3、加点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于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B.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C.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对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D.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把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答案:B解析:A项“对于”改为“对”。C项“对”改为“在”。D项“把”改为“以”。3.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上填入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于死者毫不相干,_在生者,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A.尽

4、管 却 也 倘使 B.虽然 但 也 即使C.虽然 但 却 倘使 D.尽管 却 却 即使答案:C解析:注意分句间的语意关系。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B.听到北约军队悍然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消息后,我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C.她们殒身不恤的事实,则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D.每年“十一”期间,天安门广场都是花如潮,人如海;今年更因国庆彩车的吸引,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答案:D解析:A.“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B.“出离愤怒”指超过愤怒,愤怒到了极点。C.“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

5、不顾惜。D.“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根据语境,D项不对。5.下面几个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开除校中六个职员。 B.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D.她见到你态度很温和。答案:C解析:A.“六个”与后面歧义;B.“于”有“在”“给”之意。D.谁温和指代不明。6.请分析下面这个句子的含意。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答案: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的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苟活者”,但这些“苟活者”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而那些

6、勇士将会受到烈士精神的激励和鼓舞,更加坚定地去斗争、前行。解析:分析句子的含意,必须先明确句子中关键词语的含意,如这个句子中,必须明确“苟活者”“真的猛士”指代谁,明确“微茫”“奋然”的含义。然后看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联系全文主要内容,即可明确句子的含意。“苟活者”指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也不曾忘怀烈士死难的悲哀,但没有行动起来;“真的猛士”指真正的革命者。“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这世上固然一片“浓黑”,“希望”也只是微茫的一点,但是毕竟还有希望,真的猛士为希望所鼓舞,必然更加坚定、奋勇地去战斗。课后检测 触类旁通一、基础部分1.下面词语

7、的解释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寥落():稀少,冷落。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代替哭泣。 菲薄():颜色很淡。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 不惮():不忌讳。 喋血():血流满地。 攒射():集中射击。 干练():又有才能又有经验。 屠戮():屠杀。 浸渍():浸润,渗透。A. B. C. D.答案:C解析:“寥”应读“ ”;“当”应读“”;“菲薄”应为“微薄”;不惮:不怕;“干”应读“”;“戮”应读“”。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欣然前往 黯然泣下 阴谋鬼计 殚精竭虑B.肆无忌惮 编缉期刊 啖以重利 致命创伤C.桀骜不驯 人生残淡 不屈不挠 惨淡经营D.流言蜚

8、语 时光流逝 洗涤旧迹 砥砺意志答案:D解析:A.“鬼”应为“诡”;B.“缉”应为“辑”;C.“残”应为“惨”。3.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_,然而在这样的生活_中,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A.冷落 困难 欣然 B.寥落 艰难 毅然C.稀少 艰苦 居然 D.寥落 艰难 居然答案:B解析:居然:表出乎意料;欣然:高兴的样子;毅然:刚毅果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B.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

9、已。C.他对这问题的一些过激看法,不能不说是失之偏颇的。D.普通美国人的理智举动让人感慨赞许,相比之下,美国那些不以赖账为耻,反而振振有词的政客们则只能叫人贻笑大方。答案:C解析:A.“豆蔻年华”形容女子十三四岁;B.“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彩胜过天然,不能用于自然物;D.“贻笑大方”指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此处使用与前面的“叫人”重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赵校长说,全体教师要把工作重点都放在教学上。B.我校将举行校史上最大规模的校级运动会,各班班委要作好各项准备工作。C.机场雷达失灵同飞机能否安全降落关系极大。D.去买苹果的时候,小个的孩子都不要,专挑大个儿的。答

10、案:B解析:A.语序不当,将“都”移至“要”前;C.前后不一致;D.有歧义。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 a :“大明湖畔, b ,故居在垂杨深处; c ,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家的怀念。A.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b.趵突泉边 c.漱玉集中B.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b.漱玉集中 c.趵突泉边C.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b.漱玉集中 c.趵突泉边D.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b.趵突泉边 c.漱玉集中答案:D解析:引文为直接引用,陈述对象为纪念堂,故先排除A、B两项。再由对

11、偶知识排除C项。二、本课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7.

12、选出对第一段判断错误的一项( )A.“街市依旧太平”,是指街市之上依旧像过去那样平和、安定。B.“不算什么”写出了反动派草菅人命的凶残本性。C.“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本质是不同的,但作者对他们都给予愤恨之情。 D.“总觉得很寥寥”,是极言意义很少,但并不是说没有。答案:A解析:A.应理解为政治形势、社会状况没有改变。8.选出对第一段语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 )A.“不过”是对前面的转折。B.“至于”表示对前面的递进。C.“因为”是对“很寥寥”的解说。D.“更”表示对前句的递进。答案:B解析:B.应表并列,引出新的话题。9.选出对第二段判断错误的一项( )A.“当然”在这里是“一定会”

13、的意思,表明作者相信烈士的死难一定会影响生者。B.“浸渍”,形象地写出影响之深。 C.“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应泛指一切革命者,即“真的猛士”。D.“倘能如此”中的“此”应指代“托体同山阿”。答案:C解析:C.应指“三一八”惨案中流血牺牲的革命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0.这一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反复 对偶 反问 B.反复 排比 反问C.反复 对偶 设问 D.排比 拟人 夸张答案:A解析:没有使用“排比、拟人、设问”的修辞方法。11.“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中的“缘由”所指的具体内容是( )A.类似“三一八”的惨案时有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