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湖南长沙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6193578 上传时间:2020-06-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5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湖南长沙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湖南长沙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湖南长沙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湖南长沙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卷 考试内容:大气2.52.7 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卷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分 1读左下图,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 2若上右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3右图为北半球某一天气系统图(其中数值为气压值, 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锋面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B. 处为暖气团控制,处为冷

2、气团控制 C. 甲锋面为暖锋,乙锋面为冷锋 D.本图为锋面、反气旋、高气压复合的天气系统 4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1 月7 月 平均气温 () 11 27 平均降水量( mm)75 5 A.热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5、右图所示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A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6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7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A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

3、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 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左图中虚线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 和 46% 。读图,完成8-9 题。 8 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 幅应在() A 之间B 之间 C 之间D 之间 9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通常是() A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B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土壤中水分的含量 10左上图中四处海域,按海水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A B C D 11右上图是一个水

4、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 图。这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雨水B地下水C冰川水D湖泊水 12筑坝前后,河流流量曲线有了明显的变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筑坝之前只有雨水的补给,筑坝之后依靠地下水; B筑坝之前主要靠地下水补给,筑坝之后更加平稳; C筑坝之前流量曲线为,之后流量曲线为; D筑坝之前流量曲线为,之后流量曲线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原发现了 大型油气田,读图完成13-14 题: 13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 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 14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分别代表 A气、水、油B气、油、水 C水、气、油

5、D油、水、气 岩 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右图为是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15-16 题。 15有关该区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暖流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D南半球、寒流 16有关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D降温、减湿 下图为北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判断: 17下图中三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BCD 18假如有人在美国洛杉矶海滩拾到上海某学生放出的漂流瓶,那么该漂流瓶借助下列那组 洋流而漂到洛杉矶海滩的() 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

6、利福尼亚寒流 日本暖流赤道逆流一加利福尼亚寒流 日本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2002 年春,上海市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读图并回答19-21 题。 19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A农村B卫星城C郊区D市区 20 上海市所造森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C降低噪音D净化空气 2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 C 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高,气压高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2-23 题。 22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

7、域分异 23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 20 15 10 A 关于自然带回答以下24-28 题: 24划分自然带的常用指标为() A、热量和光照B、土壤和植被C、地形和水文D、资源环境 25我国北方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6天山脚下的绿洲的分布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7地表景观和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以热量为基础的B以水分为基础的 C.以土壤为基础的D海拔高度变化的结果 28下列高山中,山

8、地的垂直地带性最复杂的是() A天山B乞力马扎罗山C祁连山D长白山 2006 年夏季,“桑美”台风肆虐我国东南沿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9-30 题: 2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是() 30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第卷非选择题共 55分 3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图中处是称为,我国的和黄海的全部位于其上。 (2)从图中岩层形态看, M处地质构造为 _;其地形形成原因是 _ _;N处为_。 (3)图中所示为 _ _水循环,在水循环影响下,处的_岩可转化为 _ _岩。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_ ,

9、 理由是。 (5)图中 200海里指;12 海里 指。 32依据以下地理数据分析回答:(6分) (1)根据下表中近30 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绘出气温变化曲线图;(见答卷 ) (2)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大气中_浓度增加有关, 其后果将引起 _上升, 及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960-1990 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表 年份 (年)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温度变化 0.1 -0.25 0 -0.1 0.15 0.20 0.35 33阅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6 分) ( 1)2006 年 12 月 26 日,台湾南部海域发生

10、里氏7.2 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大 体位于 _板块与板块 (填数字代码)之间,该处为板块的边 界。 ( 2)该次地震几分钟后发生了第二次震级为里氏6.7 级地震,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 M N 12 海里 200 海里 第一次的 _倍。 ( 3)图中可以看出,与太平洋板块相交界的板块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和 _(填名称) 。 3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 分) (1)在图示水循环示意图中,依次甲为_、乙为 _、丙为 _等三个 重要环节。(2)水电站是人类对水循环_环节施加影响的表现,人们可以利用 该设施进行哪些生产活动_、_(至少两个方面)。 35( 12 分)读“中国泥石流与主要地震带

11、的分布图”回答: (1)图中泥石流与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存 在_的特点, 说明两者在成因上有 一定的 _性;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两种地质灾害都比 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具有 _的气候特征,所以夏季暴雨集 中,加之 _破坏严重,地表径流增强, 易造成泥石流等灾害; (3)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_ 板块交界处, 地震频繁; 外力作用以 _ 作用为主,主要表现为(多选题)()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 36( 12 分)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个地理要 素改变将引起整个自然环境的演变。以下将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添

12、入 字母完成下表。 甲 乙 丙 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第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成绩 _ 31、(12 分) (1)_ _ ,_ _ 。(2)_ _,_ _ , _ , _. (3)_ _ ,_ _ ,_ _ 。 (4)_ ,_ 。 (5)_ _ ,_ _ 。 32. (6 分) (1)见左图;( 2 分) (2)_ _ ; _ _ ; 33 (6 分) (1)_ _ ,_ _ ,_。 (2)_ _ 。 (3)_ 、_ 。 水文变化泥沙淤积 地貌变化侵蚀沟谷 水 土 流 失 A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B 植被退化 C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D 植被消失 E 土壤侵蚀 F 气候变化 34

13、( 6 分) (1);、。 (2);、。 35(12 分) (1),。 (2),。(3)() 36(12 分) 左列由上到下依次为 _ 、_ 、_ 。 右列由上到下依次为 _ 、_ 、_ 。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