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59372 上传时间:2020-06-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力资源知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百姓大于天(doc 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二百姓大于天乡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纪事解难:“群众不停出上联,干部要不断对下联”理乱:“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治穷:“农村最大的矛盾是穷,群众最需要的是百姓经济”情怀:“我要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老百姓”新华网成都8月8日电(记者刘江、杨三军、宋振远)30年,8个乡镇,13年乡镇党委书记。他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 他曾一次次坐在化解矛盾的“火山口”,又一次次深陷“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感漩涡。在上下求索中,他总结出一套土洋结合、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被誉为“城南经验”。 “官不论大小,论的是对群众的诚心。”这位身材瘦小,方脸深目,总是衣履整洁、气定神闲的川

2、东汉子,无数次沉着应对严峻挑战,用情感、信念、智慧和勇气构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让“钉子户”“上访户”和众多曾经绝望、困苦的百姓,发自内心地喊出:“感谢共产党!” 他就是文建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解难:“群众不停出上联,干部要不断对下联” 在营山县,文建明以善于同各式各样的群众打成一片而著称。有干部探求个中“奥秘”,文建明笑着说,当干部要学会“热爱群众提出的问题”,与群众交朋友,这是一把通用钥匙,“你对群众感情到位了,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 上任城南镇党委书记不久,有一次正开会,突然闹哄哄闯进三四十人。其中一个敦实汉子跨到主席台前,“砰”的一声,把肩上的100多斤猪肉摔下,扬

3、声喝道:“不让卖肉,给找条活路吧!” 会场一时寂然无声。此时传来文建明平静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兄弟,消消气,天太热,先把肉处理了。”他劝说在场的干部买下猪肉,然后笑着把收来的钱放到汉子手中。 刚才还剑拔弩张的壮汉,此刻就像受伤的孩子,哽咽着道出心中的憋屈:“我叫胡一兵,是重庆开县迁来的三峡移民,前任镇干部贪污了安置款,我们只有靠杀猪卖肉为生,城管干部又来罚钱,过不成舒展日子,心里有气啊!” 文建明心中一阵痛楚,他动情地说:“兄弟,你们刚来人生地不熟,到这是找对人了。这就是你们的家!我代表城南镇人向你们道歉。我保证,欠你们的钱一定很快就还!” 会后,他跑到县里汇报情况,先预支了镇干部的工资垫付给

4、移民。此后听说胡一兵懂养牛技术,他又帮助协调租地,落实贷款,办起了肉牛养殖场。去年,养殖场收入26万元。 2009年,胡一兵向三星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光荣地入了党。有人问他为什么入党?他回答:“文书记让我感受到共产党的温暖,我也想温暖别人。” 这件事让文建明深思:过去镇领导三天两头到上级机关接上访群众,根本腾不出精力抓发展,原因很简单:镇、村某些干部踢皮球,日积月累问题成堆。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遏制这种现象。 几天后他提出:在全镇推行干部下访寻问题工作机制镇、村干部带上寻问题解决表和开门纳谏表进村入户,“下水摸鱼”,不能当场解决的,建整改台账;每月,干部召开例会,解决台账所列难题;最后

5、,镇上开会“啃骨头”,不解决不“销号”。 开始,有些镇、村干部急了:乡镇工作“上边万条线,下边一根针”,事情躲还躲不过来,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文建明很固执,反复讲一段话:问题找到一个,解决一个,也就少一个。老百姓不停地出“上联”,干部就要不断地对“下联”。 在“入户寻问题”中,三星村龙明荣给镇党委出了个“上联”:村干部都把公章吊在裤腰带上,农民办个结婚证明、迁移证明,要漫山遍野找干部,“脚板都跑大了,半个月还盖不来章,有时还要送礼哟!” 文建明会同班子成员马上研究,对出“下联”:镇上设立政务村务集中办事大厅,镇村300多个公章都集中在这里,每月逢场天,镇、村干部集中坐镇大厅为群众办事。 这个“

6、入户寻问题”机制,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助。 困难户胡素琼一家,丈夫有智障,两个儿子一个考上大学,一个正读高中,却因缴不起学费急得掉泪。文建明入户了解后,掏出刚领的1000元奖金,叮嘱兄弟俩勇敢面对困难。又找关系帮助赊来3只黑山羊、1头优质母猪、80只小鸡,鼓励胡素琼发展养殖业,并承诺收到效益后再还本。 因患重病,年逾六旬的走马村老支书李松荣辗转10年,四处求医,耗尽家产,病情却不见好转,趁妻子外出借钱的夜里,他悄然离开医院,准备外出当“讨口子”乞丐。 文建明得知后找到老人,在动员干部捐款时深情地说:“我们不能忘记为基层工作付出心血的老同志啊。群众的困难都是大事,当干部不能麻木不仁!” “入户寻

7、问题”使很多矛盾消失在萌芽状态,沉疴日减。第一个月,干部们寻了78个问题,这些问题,大至土地纠纷、水渠不畅,小到哪个村的马蜂蜇了人。其后,数量递减。如今,基本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文建明常常对身边的干部们说,干工作不能怕麻烦和琐碎,要从一人一事出发维护百姓利益,尊重每一个个体群众的利益诉求,就是维护公众利益。 南北两河是营山县的母亲河,过去能淘米洗菜,如今已是脏臭难闻,淤积堵塞。2009年初,营山县委下决心治理两河,但这牵扯到沿岸上千户居民和商铺的拆迁。 有些居民不愿意拆迁,阻挠施工,甚至扬言“老子就不拆!” 文建明了解情况后认为:老百姓不是反对两河治理,而是担心政策不公,害怕以后生活

8、没保障。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他想,政府虽然是办好事,但其间也会有部分群众的眼前利益受损,要通过引导,使集体与个人、长远与暂时达成平衡。 他发现在反对拆迁的“钉子户”里,跳得最高的杨国平特别有“号召力”,于是决定开“小灶”。 他请村干部“搭桥”,通过吃饭、喝茶跟杨国平交朋友,并十几次上门宣传政策,将情况和道理逐一摆来。杨国平终于缓和下来,谈了想法。文建明开始两头“撮合”:一面向县里汇报,吸收合理意见;一面把政府的努力和政策底线反馈给杨国平。 最终,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杨国平的要求。特别让杨国平感动的是,文建明还东奔西跑,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了他家原本

9、没指望的老人大病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问题。 “我拆!”杨国平彻底服了。他甚至主动去做邻居的工作:“拆吧,文书记信得过,政府信得过。要不,我再给你签个担保合同!” 在文建明的带动下,镇党委和政府班子的干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深入拆迁户的家,没日没夜向群众宣传解释政策,落实政府承诺的条件,殚精竭虑,费尽口舌,镇长白秀华的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 最终,城南镇所辖86户居民全部实现和谐拆迁,无一投诉。 化干戈为玉帛,有技巧,有方法,但更多的,靠的是尊重、理解和担当。 “摆平”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拆迁问题,有些人夸文建明“灭火有方”。但文建明并不赞同这种说法:“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是什么火,而是党和政府做事的

10、着力点;干部化解矛盾更不是什么灭火,而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理乱:“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 在营山县,文建明有一个绰号:“治乱书记”。 2001年4月,他被派到新店镇任党委书记。这里一年换了4任镇领导,其中一位上任不到两个月,就找县委闹着要走人。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县里领导的目光再一次落到文建明身上。想到文建明曾走过好几个乡镇,所到之处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赞誉有加。上任前,县委书记对文建明仅仅说了三句话:“那里很乱,你一定要去,去了一定要干好。” 那个年月,农村税费改革还未推行,农民负担沉重,干群矛盾突出,乡镇干部不好当。 临危受命的文建明,上任后的第一站是鲜鱼村。启程前,有

11、镇干部告诫他:小心村民见到干部的小汽车泼大粪。 文建明笑笑,一个人拎个包,跋山涉水,来到鲜鱼村。 听说镇上来人了,一声吆喝,山坡上到处站满了表情严肃的村民,气氛有些紧张。 文建明高声说:“乡亲们,要骂要打先听我说几句话。我是刚来镇上的党委书记,就是来听大家喊冤叫屈的。” 那天,村民和他摆起“龙门阵”,直到深夜。“我们怨的不是缴皇粮国税,而是负担太重、账目不清。”村民们掏心窝子的话令文建明五味杂陈。 哪有什么“刁民”?分明是基层干部自身有问题,却把责任推到百姓身上。 次日一大早,他命令镇党委全体成员自带方便面到鲜鱼村开会,现场调查摸底。十多天后,他做出决定:退钱、换人、查账。 很快,干部多收村民

12、的钱退了,群众欠集体的钱还了,鲜鱼村迎来了“海选”,村民自主选择自己的“当家人”。如今,这个村发展起规模养鱼,成为名副其实的“鲜鱼村”。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从那以后,文建明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2003年3月,县委一纸调令,把文建明调到被称为“城烂镇”的城南镇。 上任第一天,讨债的就来了30多拨。之后几天里,上访人员踏破门槛,有的反映村级财务混乱、有的诉说干部利用公款参与赌博、有的则直截了当反映镇干部以权谋私。 越是深入了解,心情就越沉重。文建明骑着自行车下村组、进社区,发现镇村干部手头的白条一大把,借而不还的公款几十万元,镇里欠债2000多万元,前任领导为躲债,竟20多

13、天不敢到办公室。 文建明夜不能寐。他清楚地意识到,治理财务乱象,需要动大手术。3个月后,一个清理账务的农村财务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了,关键词是“阳光”“透明”。 这个方案一宣布就“炸了锅”。有的干部说:“不交公章,不交账,看他龟儿子有啥办法?” 谁都没想到,文建明搞“突然袭击”。他早上6点带人分组进村,把账本、财务通通拎回镇上,当面核对,锁定账目。一个月下来,糊涂了多年的村级财务一清二楚。 说不清缘由就报不了账,白条子再也领不到钱,这触动了一些干部的既得利益。有一天,几个村干部酒足饭饱后找到文建明,仗着酒胆掏出200元发票要求签字报销。 文建明几下把发票扯得粉碎,“这顿饭我请!”从此,再没人敢违规

14、报账。到2009年底,城南镇、村两级债务基本被消化。 文建明还搞起了税费直收。起初,干部们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的事再次发生了。短短10天,全镇就征缴税费110多万元,此后每年的缴费率都在98以上。老百姓甚至自觉缴纳了2003年以前的欠款42万元。 刚调入城南镇任镇长的白秀华,头一天上班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正值赶场天,设在镇办公楼一层的税费直收窗口前,等待缴钱的老百姓排起了长队。 “城南镇太神奇了!过去干部起早摸黑催要的税费,群众主动来上缴,这场面没见过啊!”白秀华惊叹。文建明笑眯眯地“解密”:我在“村账镇管”基础上,又加上集中结算、公开透明,财务直接核算到农户,干部没空子可钻。 老

15、百姓不是没觉悟,他们缴的是明白钱,看的是明白账,咋会不愿意呢! 在所有的改革里,或许没有比“改人”更难的了。 头一回开城南镇干部大会,文建明面前竟然冒出70多名镇干部。再一问,11个村竟有192名村组干部。 2004年7月,他向“人浮于事”开刀,将镇上的70多名干部全部重新“洗牌”,只设21个集中管理岗位,公开报名,竞争上岗。一场乡镇机构改革拉开序幕。 被精简下来的人光火了,当天就有10多个找文建明要说法,有人缠着要到他家吃饭,他停在政府大院的自行车也不翼而飞。 文建明没有妥协。不仅如此,他还把改革的火“烧”到村里:全镇村组干部缩减至34人。 仅仅把人裁减下去,改革还不能划句号。文建明带领镇领导班子,顶着白眼跟分流的干部一一谈心,帮助找出路。一个月后,所有落聘干部都找到新工作。 被精简的干部杨易创办了水果基地,种植优质元黄梨等600多亩,年收入达40余万元。杨易常对人说:“机关岗位不是用来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