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58879 上传时间:2020-06-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项目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二九年七月第一章 申请须知一、 项目总体目标为解决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静态事后审计的弊端,采用动态监测指标、数据标准、智能处理等关键技术和标准,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业务支撑平台集成系统,组织对政府预算执行、社会保险、税收等重要行业的应用示范,形成动态采集数据、动态监测分析、动态预警反馈、动态督促整改的审计方式,促进国家财政资金和民生资金的管理规范化和使用有效性,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项目目标的基本定位是:通过相关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建立动态监测审计方式,

2、促进国家财政资金和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性。二、 项目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研究内容设计和课题设置方案是基于动态监测审计业务发展的要求,以建立动态监测审计方式,促进国家财政资金和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性为目标,以相关业务模型分析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和业务支撑平台集成为必要条件,结合重要行业的应用示范进行的一体化设计。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审计方式和监测模型研究。具体包括:(1)动态监测审计方式:审计管理模式、审计技术体系、人才素质结构、法治环境保障。(2)动态监测指标与数据模型:宏观评价监测指标、总体分析监测指标、核查分析监测指标、预警分析监测指标及监测指标管理工具。(3)数据接口与数据处理

3、标准:完成监测指标管理研究、预算管理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编制、审计数据采集转换规则研究、审计证据数据与对方系统数据源路径跟踪规则研究、审计主题模型与审计主题数据同步构建技术研究,以及上述研究成果技术实现的5类应用组件;完成预算和会计软件输出数据与接口标准符合性验证、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项目信息符合性验证。2智能处理技术应用研究。具体包括:(1)利用聚类知识发现技术对已有审计师经验型方法提升创建为具有审计知识层面的监测指标体系,提升审计监测的能力和水平。(2)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类监测指标中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进行特征本体抽取和语义判断,为审计处理各类数据提供技术支持。(3)利用关联规则数据挖

4、掘技术对各类审计监测指标中的审计特征与特征影响因子进行关联分析,为审计核查问题和提出问题产生原因的关联性提供技术支持。(4)形成聚类知识发现技术审计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审计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审计应用等3类应用组件。3业务支撑平台系统集成。具体包括:(1)原有联网审计技术平台适应性改造:基于应用组件的服务总线扩展,分域分级、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网关等安全等级保护措施,依托政务外网的远程动态监测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信息交互的预警工作站系统等。(2)对项目智能处理技术应用研究8类应用组件的系统集成。4重要行业应用示范。组织审计署和相关地方审计机关对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社会

5、保险、地方税收征管等重要行业的审计应用示范。三、 课题设置本项目设置四个课题如下:1、课题一:动态监测审计方式和监测模型研究2、课题二:智能处理技术审计应用研究3、课题三:业务支撑平台系统集成4、课题四:重要行业应用示范四、 实施期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从2009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五、 项目经费本项目经费预算1965万元,其中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1365万元,自筹资金600万元。六、 申报内容此次公开发布的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涉及2个课题,即:课题二:智能处理技术审计应用研究,拟安排经费298万元,其中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255万元,自筹经费43万元。课题三:业务

6、支撑平台系统集成,拟安排经费453万元,其中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290万元,自筹经费163万元。申请管理1本项目在科技部指导下由审计署组织实施。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遵循“公开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委托”的原则,选择承担单位。3申请内容应在指南所设课题范围之内,并以课题为单位申请。七、 申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且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产负债率低于60%、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2申报单位应对某一课题整

7、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联合申请单位各方应签订联合申请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对联合申请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经有关部门科技司或所在省(市、自治区)科技厅(委)审定后,进行申报。3课题承担单位要具有从事相应科研课题的研究基础,具有相应课题研究方向相关的前期研究积累。包括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较全的研究设施、良好的研究业绩、较强的示范推广能力等必要的实施条件。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4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课题负责人用于本

8、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5所有课题申请人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6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将不参与专家评审。八、 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1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2文件规格: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式20份,同时附上电子版。申请书按统一格式编写。3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

9、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4相关附件材料包括:(1)申请函;(2)申请单位人资格审查文件;(3)申请单位承诺函;(4)申请单位资信证明;(5)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6)联合申请合作协议;(7)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8)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9)成果查新证明(必须由国家或部省级权威部门出具)(10)申请材料一览表。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根据课题申报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报书及相关的附件可从科技部网站()上下载。7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单位面交或邮

10、寄的申请文件。寄达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责任自负。寄达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2009年8月31日下午17:00时整。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北露园1号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邮编:100830九、 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管理办法执行。十、 联系人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熊宛皎 电话:010-68301073 邮箱:第二章 申报课题目标与内容课题二:智能处理技术审计应用研究1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结合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审计方式的总体目标需求,为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技术实现,提供知识发现与管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

11、中应用的支持。研究内容:(1)利用聚类知识发现技术在审计署已有的审计师经验型审计方法基础上进行提炼、提升,创建为具有审计知识层面的监测指标体系,研制利用聚类知识发现技术的审计应用组件。(2)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类监测指标的结构化数据审计特征在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中进行特征本体抽取和语义判断,研制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审计应用组件。(3)利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对审计特征与特征影响因子关联分析的监测指标提供技术支持,研制利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的审计应用组件。2技术、经济考核指标(1)形成3类应用组件,包括:聚类知识发现技术审计应用组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审计应用组件、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审

12、计应用组件。(2)利用聚类知识发现技术实现对已有审计师经验方法的提炼提升,初步建立审计指标库,并通过自我学习机制实现对指标库的扩充与完善;对审计知识聚类结果与专家分类结果的一致程度达到80%以上,结果纯度0.8以上,熵值0.2以下。(3)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针对相关法规和政府预算执行、社会保险、税收征管重要行业审计的审计特征,构建审计字典库和审计语义库,实现对上述领域审计中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本体抽取和语义判断,形成具备一定自学习能力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处理各类信息的准确率、召回率达到70%以上,自学习后的准确率、召回率达到85%以上,成果对于上述领域审计应用示范及其他领域审计

13、有借鉴作用。(4)利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在建立上述审计领域的审计特征和特征影响因子基础上,进行审计关联分析和审计关联规则研究,形成对审计工作有实际意义的审计特征和特征影响因子的关联实例;以特定领域为核心,以审计案例和相应审计资料为测试样本,以审计专家对案例的定性为评测标准,支持100G以上海量数据及各类外部异构数据的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结果与专家意见重合度在80%以上。3知识产权考核指标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和著作权2类。其中,拟申请3项专利,包括:聚类知识发现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拟形成1项著作权,即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测智能处理技

14、术审计应用研究报告。4人才培养考核指标通过审计监测分析处理技术课题的研究,培养10名左右研究生,侧重培养方向是:聚类知识发现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5经费投入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 255万,要求自筹配套经费 43万。6本课题承担单位申报条件及资格要求(1)要求具备较强的科研力量和开发队伍,曾经承担或参与过国家和审计行业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研制课题。(2)熟悉审计业务,能够与审计机关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能够获取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资源,承担过或正在参与审计署课题的单位优先。(3)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力量,在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审计方面有相关的研究基础,并承担

15、过相关国家级科研课题。(4)课题承担单位在完成本课题研究目标的同时,需与本项目其他课题一起协作完成项目的总体目标。课题三:业务支撑平台系统集成1.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结合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社会保险审计、税收征管审计的业务特点需求和原有审计信息系统基础,集成项目一、二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自主创新的业务支撑平台集成系统,推进审计行业技术进步,发挥审计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集成内容:(1)原有联网审计支撑平台的完善和扩展。在审计署已有联网审计试用系统支撑平台基础上,按照本项目研究成果和系统扩展要求,进行服务总线、系统组件的完善和扩展。(2)项目研究成果的集成。包括对各类监测指标、各类数据标准、审计主题模型与主题数据同步构建、知识发现与管理技术审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审计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审计应用等的技术实现集成。(3)动态监测审计系统功能完整性集成。包括对动态监测审计系统的各项功能、与审计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与现场审计系统的功能融合、与国家审计数据交换中心的远程数据分析支持、与政府预算执行部门进行信息交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